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王文湛:身份证上的四处错误,折射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导读


国家统编、统审制度,特别强化语文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著名的数学家、复旦大学原校长苏步青说,“如果政策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思是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


语文的区分主要在作文,语文的育人功能是巨大的。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作主题演讲✬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政策解读


为了贯彻十九大对教育的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建国69年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专门出台的关于教师的文件。


01

提升教师素质


一、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二、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适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紧迫需求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带来的新情况,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


三、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四、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


五、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创新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前移培养起点,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


六、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改革招生制度,鼓励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院校的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或采取入校后二次选拔方式,选拔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确保教师培养质量。


02

提高教师待遇


一、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


二、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三、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四、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


五、拿出务实举措,帮助乡村青年教师解决困难,关心乡村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巩固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加快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步伐。为乡村教师配备相应设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03

加强队伍建设


一、强化组织保障。要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紧扣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找准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机制、整体抓质量、安全抓责任、保证抓党建,把教师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分工,确定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三、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的具体措施。研究修订教师法。


四、强化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机制,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今年教育部有三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加强教育改革统筹谋划,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第二项,召开第五次全国教育大会;第三项,加强教育建设,强化语文、历史、道德法治的教育。


现在使用的中小学教材是解放以来第八版,国家制定课标,鼓励地方、个人编写教材,各地自由选用。全国经国家审定的小学教材共有12套,初中、高中教材各8套。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一些教材质量不高;


二是教材去国家化;


三是有些教材崇洋媚外,对西方歌功颂德。


某中学语文教材,把《谁是最可爱的人》、《刘胡兰》和《黄继光》三篇文章删掉了,增加了《爱迪生救母亲》。


《爱迪生救母亲》事件本身还有待证明,即使增加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那三篇课文不应该删掉。



国家统编、统审制度,特别强化语文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著名的数学家、复旦大学原校长苏步青说,如果政策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思是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


语文的区分主要在作文,语文的育人功能是巨大的。



教育学生准确地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必要的。现在我们的电视台、报刊语文的错误百出,令人啼笑皆非。


在座的每个人都随身带着身份证,公安部门印的,正面带国徽,背面带头像,两面加起来,四个文字错误。



一是“二代证”印有照片的一面有“公民身份”字样,而另一面则印有“居民身份证”五个大字。那么,持证人的身份到底是“公民”还是“居民”?须知,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法律概念。 


二是“公民身份号码”表达不妥,因为“身份”不具有数字性,只有“公民身份证”才能被编成一个个号码。 


三是用“出生”也属于不规范。“出生”包含了出生地、出生日、出生年代、家庭背景等要素,若要指具体的生日就只能写明是“出生日”。 


四是持有长期有效身份证的人,其“有效期限”标注为从某年某月某日到“长期”,“长期”是一个过程,不是临界点,没有“到长期”一说。


另外,到底是居民“身分证”还是“身份证”,著名的语言学家主张“身分证。”


因此,教育学生准确地应用文字,培养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力量,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语文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什么是“文化”?学历≠文化


什么叫文化?一个白人很高雅,带着儿子坐出租车,儿子问妈妈:“司机为什么是黑皮肤?”妈妈讲:“上帝为了世界丰富多彩,创造了多种皮肤的人。”到了家以后妈妈给司机钱,司机不要,他说:“我小时候也问过妈妈这样的问题,我妈妈回答说我们是黑人,低人一等,如果我妈妈当时像您讲的那样我就不至于有今天了。”


文化不是学历,不是阅历。辞典里边对“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是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语言文字和艺术,思维方式、工作态度、价值观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著名作家梁晓声讲了四句话:“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四句话就叫文化。


白岩松曾讲过“一个人有没有文化跟学历没有关系,一个有学历的人可以没有文化,一个没有学历的人可以有很高的文化”。


现在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自信。


教育部决定小学语文课开设书法课,但是没有书法老师。现在语文老师自己的字还写得不好,没法教学生。




还要增加戏剧课,比如,北京一些学校开设的京剧课,上海一些学校开设的越剧课。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教育是天,语文是地。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高龄读者、垃圾读物

不是正确的阅读方式


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的营养不亚于语文课。


去年11月8号《人民日报》刊文,题目是《小学欠下的阅读债,迟早是要还的》。我们要求小学生在家长、老师陪伴下阅读。


阅读要强调三点:第一,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第二,培养阅读的习惯;第三,阅读要回味和思考。


基础教育要降低难度,增加广度。要改革作业,今后作业是阅读加习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资深教育家建议高考的数学试卷由目前的2000个汉字增加至5000个汉字。



杭州第二中学原校长叶翠薇做了调查:到浙江图书馆看书、借书的有哪些人?去图书馆最多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第一他们退休了有时间,第二他们小时候没有手机,不能上网,他们的业余生活就是阅读,养成了习惯,重视阅读。


调查第二个问题,15~18岁的高中生到图书馆看哪些书?你们猜猜借最多的是什么书?垃圾读物。


我觉得这两位教育人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重视阅读问题,要多读书,读好书,学生读书,校长首先要读书。


校内减负,校外也要减负


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


小学教学零起点,幼儿园不再系统学知识,以玩为主,小学一二年级期末不考试。


陈宝生部长讲,增加学校负担,50%都是校外的负担。负担重的原因在哪?


是我们的教材的问题吗?不是。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专家组对10个国家教材难度进行了研究,最难的是俄罗斯,第二是美国,第三是澳大利亚,第四是德国,中国是第五,第六是新加坡,第七是韩国,第八是日本,第九是法国,第九是英国。


原因在哪?


第一个原因,老师教难了,增加负担20%。


第二个原因,学习时间长。中学生每周上课33节,外国中学生每周上课23节,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课,5800课时。


教育部规定小学每年放假12周,中学每年放假11周,外国中小学每年放假4个半月。


第三个原因,大量的作业,做不完的作业。我们作业主要做习题,好多习题都是重复的,好多习题都是没用的习题。甚至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为了考学编造出来的。


李岚清同志举了两个数学应用题,一个水池子注水5分钟注满,放水8分钟放光,问:同时注水放水,几分钟才能将水池中的水注满?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些事,这边放水,那边注水?


李岚清还举了一个例子:甲工程队多少人,乙工程队多少人,丙工程队多少人,乙工程交给甲,丙工程交给乙,如果我们的工程都这么干,质量怎么保证?


第四个原因,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辅导班、兴趣班,增加的负担是50%—100%。


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调查显示:全国校外培训机构22万个,全国小学17.6万所,培训机构比小学多4万多所,小学培训机构的老师800万,全国小学老师570万,有13700万学生参加培训,一年培训费8000亿,而且仍然以每年12%的速度在增加。


培训的科目最多是数学,占38%,语文是29%,特别是奥数遍地开花。少数孩子对数学有天赋,学奥数是可以的,没有必要几千万中小学生参加奥数啊!


我的孙子是小学四年级也上奥数,他的数学题有的我都做不出来,我在清华大学给研究生上数学啊!


他们学的不是数学,是技巧。数学我会做,技巧我不会。像变戏法一样,一个文盲变戏法可以骗过科学家,这不是科学,是技巧。


培训班基本上超纲授课,提前授课,强化应试,干扰学校教学秩序,增加家长经济负担。


今年1月22号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


第一项有安全隐患的立即关闭;第二项证照不全的不合格的取缔,合格的不办手续;第三项开展义务教育学科培训,到教育部门登记批准,办什么学科,招多少学生,讲什么内容,什么时间讲,经教育部门批准向社会公布。


对校外培训:不能一竿子打翻一串人


我昨天在南京参加了200多个老总的培训班,他们都忧心忡忡:自己为教育培训机构投资了几百万、上千万,这下要泡汤了,负担很重。


我说,要正确地理解政策。


教育部今年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促进教育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我们对社会培训机构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让他们调整方向,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家长服务。


多办一些社会实践,例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教育是书法、古诗词、朗诵、文艺、体育,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要为他们负责,要调整方向,为国家中心工作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家长们服务。这样的培训项目国家是鼓励支持的,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整理自4月26~27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基础教育论坛杂志社、上海市教育学会和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网教育频道与精锐教育集团联合承办的“寻找中国好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创新高峰论坛”,王文湛作的题为《深化教育改革 强化语文教学》的主题演讲,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编者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实习编辑 | 张昀竹

排版编辑 | 范茜蓓

责任编辑 | 王晓霞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小编推荐

独家 | 给人工智能降降温!“人工智能+教育”喧嚣下,教育到底为了什么?

独家 | 社会叫好,老师喊冤,“课上不讲课下讲”真的是捕风追影吗?(深度好文)

独家 | 戴家干:如何改变“80%的学生陪考20%的精英”的高考选拨制度?

独家 | 文化传承、审辩、创新……21世纪的学生必须具备这几大素养!

独家 | 是什么让他们爱上中国?汉字,历史,支付宝?听留学生讲中国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