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人堂 |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清华大学招生拼的居然是大学精神

王晓霞 刘昌 中国网教育频道 2019-06-0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696qti9lh&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请输入标题     bcdef

今年有975万考生进入高考的考场,也是零零后首次登上高考舞台。高考当日,由中国网主办的2018《高考进行时》特别报道荣幸邀请到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首届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邓俊辉,为大家详细解读了2018清华大学的招生政策。


无论是否走进清华,清华精神都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通过这段视频,考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相关政策,更能够感受到大学精神!


刘震、邓俊辉做客中国网《高考进行时》


请输入标题     bcdef

Q

      清华大学的招生政策今年有何变化?


刘震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我要祝福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沉着冷静,金榜题名!

 

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在今天刚刚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位列第17位,居中国内地高校之首。QS世界大学排名的主要考核标准是大学学术声誉40%,雇主评价(10%),师生比例(20%),教师人均被引文献数量(20%),国际教职员工比例(5%)以及国际生比例(5%),排名大幅提升也说明清华大学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说到今年的招生情况,今年,清华大学整体招生政策稳定,规模略增,对于考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

 

今年,清华大学仍将继续平稳推进并优化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首先,从专业类来看,16大类不变,但部分大类包括的专业方向有微调。


比如医学院的医学实验班不再放在化生类招生,而是进入临床医学类招生;工程物理系的能源实验班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不再放在能源类招生,而是整体进入数理类招生;人文与社会类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方向细化为国际新闻传播和融媒体传播等。


对大类改革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是为了推进学校的综合改革,另一方面也兼顾了院系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这种调整,能够使得大类改革真正对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在社会上进一步提升清华大学的声誉,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来清华读书深造。

 

其次,从招生规模来看略有增加。新增设“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拟招收不超过15人,临床医学类(医学实验班)的招生名额将有一定程度增加。这两个增量都是面向全国的。


Q

中国网:我们注意到,最近清华大学举行了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主题是“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全面建设一流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今天正在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到了清华之后,将会享受到什么样的本科教育?



刘震确实,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是今年学校抓的第一件大事,讨论将会持续到今年9月。在开幕会上,邱勇校长说,教书育人是清华最重要的“初心”,教育教学工作是值得不断投入、关注、奉献并具有长远意义和贡献的工作。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有不少亮点值得考生重点关注。

 

第一,给与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2017年我们也实施了新的培养方案,每个学生都有10-20学分的自主发展学分,用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校还建设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转系和转专业的自由度,推动第二学位、辅修和交叉学科认证课程项目,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学校共设置17个第二学位、13个辅修专业。


第二,学校让学生成为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主角,成立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优化选课系统、改革体育课程考核方式等多项提案被学校采纳,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学子能加入其中来参与清华的治理。


第三,学校变学业评价百分制为相对等级制,建立尊重志趣、激发自信的多样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学生进入清华后可以跟大师有非常多的直接接触的机会。首先,学校鼓励更多的教研系列老师担任班主任、新生导师等工作,加强对大一学生的引导教育。2017年,清华还实行“开放交流时间”制度,所有教研系列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公布每周自由开放交流时间,校长、书记带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促进建立有温度的校园文化。


刘震做客中国网《高考进行时》


Q

中国网:那么邓老师,作为一名教学名师,您认为清华大学的本科教育教学有哪些亮点?

 

邓俊辉:我想我真是很想借这个机会跟考生交流一下我们的理解。要概括的说,清华给你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能力层面上的,学校非常强调价值塑造。我想它其实就是让学生能够脱离掉那些具体的东西,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长远的的判断。


我们校歌里有句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什么意思?就是说对一个人来说,他的气量、眼光这是最重要的。有了这个,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或人生轨迹,就会看得更长远,也可以说选择一条将来走得更高、更远的一条路。


反过来,作为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材,能够为这个社会和国家,乃至民族跟历史做出什么贡献,这种问题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会来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我想也可以使人能够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中在这个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Q

中国网:清华大学是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学校在执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在对贫困学子的帮扶政策上,清华大学有哪些举措?


刘震:一直以来,清华大学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重视贫困地区孩子上学的问题,始终坚持“招生助力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力促教育公平”的理念,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寒门学子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圆梦清华。


从招生计划来看,2011年起,清华大学首创并精心组织实施“自强计划”,主要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招收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6年来,已经有约400名寒门学子通过自强计划圆梦清华。2012年起,清华大学在高考录取中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截止到2017年,共通过国家专项计划招收了约1100名学生。

 

此外,2016年4月起,清华大学还推出了iTsinghua学堂系列巡讲活动,主要是邀请清华的院士、教授、名师走进全国各地中学,为中学生介绍学科前沿、专业发展等情况,帮助中学生建立起对大学教育及学科专业的初步认识。活动推出2年以来,已经在全国约250所中学举办了近400场讲座。


在iTsinghua讲座的举办过程中,清华大学也努力向中西部贫苦地区倾斜,力促教育公平。在iTsinghua学堂的巡讲活动中,在中西部省份开展的比例一直都在半数以上,非重点中学、县级及县级以下中学占比超过1/3。最近,iTsinghua学堂还深入到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用教育扶贫攻坚,点燃这些地区孩子们的希望。

 

清华大学曾承诺: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清华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用八个字可以概括:考上清华,上学无忧。新生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就进入了清华资助的覆盖范畴。自1998年起,清华就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了入学“绿色通道”,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临时借款顺利完成入学手续。

 

在2017年录取过程中,来自甘肃定西的考生魏祥发信请求携母入学一事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清华招办第一时间发布回信《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温暖了整个招生季。贾曦介绍,实际上在魏祥之前已经有三位和魏祥类似情况的同学已经入学清华,学校对魏祥并没有给予特殊待遇,所有的做法是在遵循已有惯例,充满人文关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国家、也是教育部的庄严承诺。

 

自2006年起,清华大学建设了助学金、勤工助学、奖助金、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临时借款、困难补助、学费补偿代偿相结合的本科生“新资助体系”,目前已经实现了覆盖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覆盖全部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费用两大目标。清华大学目前有接近2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近一半我们称之为特殊困难。入学后,我们经过家庭经济情况的核定,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费用与学生家庭所能提供的经济支持相结合,能够完全覆盖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费用。学生入学后,还可以通过勤工助学进一步补贴自己的生活,学校每年提供近3000个勤工助学岗位。

 

在确保保障性资助的基础上,近年来,清华大学还尝试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发展性资助,包括外语能力培训、兴趣特长培育、海外交流交换等,让他们共享学校的发展资源。据贾曦介绍,2017年,共有7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鸿雁计划”的支持下前往海外交流。


刘震做客中国网《高考进行时》


Q

中国网:邓老师,据说您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也是慕课名师,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在这方面的尝试?


邓俊辉:非常好,我也非常愿意分享。准确地讲,我应该是代表我们刘老师在内的一批慕课老师,有很多老师一起来共同做这个工作。


这个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慕课元年,2013年,为了能够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清华大学率先在国内推出了一批慕课。事实也是如此,我们现在围绕着慕课不仅在数量上有巨大的提高,而且在种类和层次上也有很多拓展。


MPP实我们围绕着慕课做了很多在线教育的拓展,比如最近我就在做这种在线的,我们管它叫网络上的算法训练营,据我知道我的学生群体里头,有相当多数是中学生。


邓俊辉做客中国网《高考进行时》


Q

中国网:邓老师,在去年本科学生开学典礼上您发表了一篇演讲,围绕着洒扫事长,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作为一名理科教师,您为什么分享了儒家的教育理念,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邓俊辉:我当时的考虑是要去宣扬清华的传统和清华的基因。这个是什么呢?我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是清华的价值观。清华的价值观在哪儿?我自己认为同儒学非常的接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学之所以能够被认为是最主流、最长远的文化,很大的原因在于它不光是修己,而且能够利人,成就别人,包括为社会做贡献。

 

所以诸位可能耳熟能详的是清华的校训,叫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拆开看,讲得就是这两个方面。“自强不息”的重点在于:怎么对待自己、怎么对待自己的修养、怎么使自己更加完善,能力更强,眼光更长远。“厚德载物”就是怎么去承担社会责任,从时间来看,是这个时代要求你的一种担当和使命。

 

其次,从这两个方面来讲,所谓的“洒扫”更多的是从“自强不息”的角度,怎么对待自己,怎么把自己心中的一些杂念排除掉,怎么能够真正的认识到所谓的“初心”,你的本意是什么?这样你才能够心诚、诚心,才能够真正的正身,然后修己。

   

“事长”是对外,你怎么来对待这种责任担当,尤其是对于99后、00后,更需要强调这种责任和担当。因为你们作为衔接的一代,他们不光是着眼于怎么去了解这个新世界,了解这个新世界所有的可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怎么去延续清华,乃至整个中华的文明和精神。所以简单来说,我当时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中国网《高考进行时》节目主持人 王晓霞


Q

中国网: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两天之后,高考结束,考生将会进入到填报志愿的关键阶段。对于考生报考,刘震老师有什么建议?


刘震:高考出分后请第一时间联系清华大学各省招生组的老师,这是最权威、最便捷的志愿填报渠道。高考后我们就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和官方微信账号“清小华”发布各招生组的联系方式,请大家保持关注。



Q

中国网:在节目的最后,请两位老师给考生们一些祝福。


邓俊辉:我想说的就是同学们要相信自己,把握机会,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走出完美的新的一步。


刘震:我想给大家送几个字,一是把握当下,二是实现理想,最好是圆梦清华。


结束语



清华的价值观是什么呢?是独立的思想亦或自由的精神?是自强不息还是厚德载物?这需要考生进入清华大学去体会。


荣格曾说过一句话,“向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看的人在觉醒。”正如邓老师所说的,要修己达人。


那么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修养。我们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更多的为别人去服务,为我们这个国家去着想,所以对于清华大学的家国情怀,考生们进入清华大学之后,就能够切身的感受到。


最后,我们祝愿考生能够取得好成绩,也希望有志于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们,能够顺利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学府!


主持人 / 文字编辑 | 王晓霞

视频制作 | 刘昌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关注 | 教师招考遇冷!被誉为“铁饭碗”的教师岗位为啥失去吸引力?

名人堂 | 一场道德与教育的思辨!皇甫军伟:没有敬畏的人,什么都不信

关注 | 高考要出成绩了,那道引发争议的高考化学题,有答案了吗?

关注 | 考前后是学生自杀高峰?关于青少年自杀那些你不知道的真相

深度 | 赣州四中校长跳楼自杀,压倒校长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深度 | 崔永元:我们的教育,最大的失误在公民教育!

深度 | 北大教授斗胆谈了天大问题:“素质教育”其实是个伪命题!

关注 | 一份教师的辞职信火遍网络……家长和教师友谊的小船真的说翻就翻?

关注 | 高中后升学越来越难?农村孩子最大的痛,是教育获得的城乡差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