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李镇西:宣传中高考佳绩不要吹得太离谱了,每个孩子都是学校的骄傲!

李镇西1 中国网教育频道 2019-06-04


文/李镇西


最近一段时间,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标语:“祝贺我校某某夺得今年全县高考文科第一名!”“祝贺我校某某夺得全市中考状元!”“祝贺我校今年高考升学率夺得全区公办学校第一名!”还有各种关于中考高考优生的成绩榜,可以想见,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学校将会有大学录取榜,考上各名牌大学的学生的名字和照片将被醒目地展示在学校大门外。


先顺便纠正一个语病——“祝贺”一词用在这里是有问题滴!哪有自己“祝贺”自己的?


一般来说,无论“祝”还是“贺”,都是别人对自己,或者自己对别人。“祝你生日快乐”“新婚贺喜”“祝开市大吉”“贺寿”等等。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我国领导人祝贺某国谁谁谁当选总统,也看到国际友人祝贺中国什么什么取得成功——比如国际友人给习总书记发贺电“祝贺中国十九大召开”。但是,我们不会看到中国自己的媒体说:“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有谁能在我们的媒体上找到这样的说法?


再比如,每年国庆,全国各地都有“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少周年”的标语,但你无论如何看不到“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少周年”的说法。如果有人这样“热烈祝贺”,那他就把自己排除在中国人之外了,他应该是歪果人。


因此,“热烈祝贺我校高考再创新高”这个说法是不妥的。你难道不是本校的师生吗?要“祝贺”也应该是别人来“祝贺”你呀!也许有人会问我,那取得了好成绩,想表达喜悦该怎么说呢?应该说“庆祝”。


好,语文老师纠错完毕。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题。其实有的学校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第一名”呀“状元”呀等等,学校说的都是事实,因为他学校的确是“第一名”,“状元”的确在他学校。老师们流汗流泪辛辛苦苦奋战了三年,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以这种方式表达一下自己的喜悦,也是应该的。取得了成绩,当然应该庆祝。


宣传是可以的,庆祝也是可以的,但不要吹的太离谱。


比如,那些有几十个靠上清华北大的学校,就不要吹了吧!如果你实在忍不住想吹,你就应该也说说你当初是怎么不择手段招生的?或这你享受了怎样的“招生特权”?你垄断了所在地区的全部“优质生源”,现在你又在那里吹你的“高考辉煌”,你的脸皮也太结实了点吧?


去年有位朋友在我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大意是说某校某班的高三考生全部上了600分,很得意的样子。我在她文章后面只跟了四个字:“生源如何?”


有本事,你把你当初的生源状况说说。可是从来没有哪个学校这样宣传:“我们今天高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除了老师的努力和孩子的勤奋之外,我们当初的生源也是很好的。 ”


是的,迄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一学校取得了辉煌的高考或中考成绩后,会说:“其实这一届的生源也相当不错的,我们当初还花了钱挖了一些尖子生……”


其实,有关部门已经明确规定,媒体不能再宣传“状元”,甚至有些地区的高考成绩都不通知学校而直接告知考生本人,比如今天我就听我广东中山市的一位朋友说,他们学校的高三考生便是直接获得高考分数,招办不再把学生的高考成绩传达给学校。


我特别为这种做法叫好!但在一些地方,宣传中考或高考“状元”的调门似乎并没有降低。今年,我虽然没见到成都的纸媒宣传“高考状元”了,但有媒体却换了一个说法:“全省理科(或文科)最高分”,然后又是按以往那个套路,大谈这个孩子如何学得轻松,如何全面发展……我想问问成都个别媒体,你为什么要和中央精神对着干?都说“党媒姓党”,你还是不是“党媒”?


就算学校的宣传的中考或高考成绩是属实的,我也有隐隐不安:那些没有取得中考优异成绩的孩子,还有那些高考失利的学生,就不是学校的“成绩”了吗?如果他们这段时间回到母校,看到铺天盖地的这些喜报红榜,他们将平添多少自卑?他们“情何以堪”?


所有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从来都宣称“要爱每一个孩子”,这里的“每一个孩子”当然就包括升学成绩平平的学生,还包括由于基础的原因,由于身体的原因,由于智力的原因,以及由于其他种种原因而没有能够在学业上不那么“光彩”孩子,有的孩子升学成绩甚至还很糟糕,可到了“关键时候”,有的学校爱的还是那些成绩好的孩子。



难道没有中考高考辉煌的孩子就不是我们的“成绩”了吗?


有人会可能对我这个问题感到不解:没取得优异升学成绩的学生怎么能算是学校的“成绩”呢?


是吗?那我就要追问了——不是说“做人第一”吗?不是说“多元智能”吗?不是说“做最好的自己”吗?怎么到了现在,这些话就不算数了?那“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铜字标语还在高大的教学楼墙上闪闪发光呢,怎么到了现在,学校的眼中就只有部分升学成绩“骄人”的学生了呢?


我一直认为现在的教育很功利,有些学校很势利,现在“势”中考和高考之“利”,将来“势”校友中的“局长”“厅长”“老板”“董事长”之“利”——看看每次校庆时,坐在主席台上的那些油头粉面的“杰出校友”就知道了。如此势利之下,你让那些学生如何“今天我以学校为荣”?


“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骄傲!”这是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生前一句话。这句朴素的话,让所有只把“尖子生”视为骄傲的教育者感到羞愧!


要承认,只要是选拔性考试,就必然有落榜者——如果人人成绩优秀,这样的选拔考试绝对是失败的;但从做人的角度说,从以后的人生来说,落榜者不一定就意味着失败者,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只要孩子在学校学会做人,富有爱心,品行端正,热爱劳动,他就是学校的骄傲。



在我三十五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所带班级的高考成绩,有过辉煌,也有过暗淡。但无论如何,只要学生日后善良、正直、勤劳、上进,我都视为我最优秀的学生。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后来成为所在领域的栋梁,或为国家赢得荣誉,我当然自豪;但同时那些普通劳动者,也是我的欣慰。


在拙著《爱心与教育》中,我特别写了一位高考落榜生宁玮,这女孩虽然没考上大学,但因为她的善良和勤劳,在打工途中,不断给周围的人以温暖,她也因此而赢得了自己的幸福。我发自内心地为她是我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走进一些名校,特别是一些百年老校,会看到学校墙上挂着一些院士和名人的图像,图像下面会注明,这都是母校“培养”的。每当这时,我就会想,建校一百多年了,就培养这么几位“人才”啊!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更多的普通劳动者难道就不是学校培养的?我曾在我校教工大会上说过,我们学校还年轻,创办才几年,我坚信,以后我们学校也会走出科学家、艺术家,但即使到了那时,我希望我们的校园里,不仅仅有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肖像,同时还有从我校走出去的“中国第一厨师”的肖像,“中国第一环卫工人”的肖像!


我再次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让每一个从自己身边走出去的人,都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眼中的人,决不只是少数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是包括了未来只能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孩子。


有人曾经质疑:“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同他一样赫赫有名的杰出人才?”进而怀疑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伟大。我认为,这种想法是偏颇的。一个人能否成为科学家甚至获得诺贝尔奖,更多的和他的天赋以及家庭教养有关,和学校也有关,但关系不大。如果我们只盯着学生是否获得了这样或那样的大奖,是否考上了清华北大或哈佛耶鲁(甚至为此目的而不择手段地挖别人的优生),而忽略了培养了无数善良勤劳富有智慧的普通劳动者,这是教育的悲哀!



还是回到文章的开头。学校取得了中考或高考的辉煌成绩,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庆祝,但在宣扬中考第一名或高考状元时,是不是同时也张榜公布并表彰一下各种类型的优秀学生?——最善良的学生,最勤奋的学生,最乐观的学生,最坚强的学生,最孝顺的学生,最阳光的学生……这些孩子也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啊!他们也是母校的骄傲!


有一个故事大家已经熟知,但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


美国总统卡特当选之日,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说她培养了一个杰出的儿子。可卡特的母亲却骄傲地说:“还有个同样杰出的儿子呢!他是卡特的弟弟,正在我家后面的园子里种地……”


来源 | 镇西茶馆

作者 | 李镇西

排版编辑 | 中国网教育频道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关注 | 中国足球和中国教育哪个更有希望?

独家 | 十年五改,重新采用全国卷,不再折腾的江苏高考未来如何“突围”?

悦读 | 看了《少年说》才知道,中国父母都被孩子宠坏了

关注 | 教师招考遇冷!被誉为“铁饭碗”的教师岗位为啥失去吸引力?

干货 | 2018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来了!教你避免“高分低报”浪费分数

关注 | 考前后是学生自杀高峰?关于青少年自杀那些你不知道的真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