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经验,全国推广
8月28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编著的《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已经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南京招标投标等7个指标10项做法作为可供复制推广借鉴的典型经验做法被写入报告,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理论支撑和操作指引。
南京城。
根据报告,在招标投标领域,南京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标准规范、共享信用信息、引入竞争机制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让市场足不出户就能参与交易活动全过程,近年来,仅“不见面”开标一项,已累计为广大投标人节约成本近2亿元,外地投标人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在南京中标率已超60%。特别是近两年疫情期间,南京打造“阳光四季”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探索招投标领域数据共享模式、数字治理路径和智慧监管手段,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转型。
“南京智能开标大厅”网页截图。
在保护中小投资者领域,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发“推选代表人投票小程序”,通过线上和线下投票并行方式,最终由4名代表人代表230名原告,进行普通代表人诉讼。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普通代表人诉讼案件作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典型案件被专栏推广。
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领域,南京通过明确案件繁简类型、完善立案分流机制、优化程序转化衔接、强化要素式审理和打造区块链平台推进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打造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将知识产权所有权转化成知识产权数字资产,让交易模式便利化、金融支撑便捷化、安全防范多元化。
在执行合同领域,南京高效管理司法辅助事务,诉讼服务热线集约化管理,诉讼材料集中收发扫描、法律文书集中送达、诉前财产保全集中办理、执行辅助事务集约办理,提升了司法辅助事务集约化、社会化水平。
在办理破产领域,南京通过合理确定分类标准、快速审理简易案件、优化普通案件审理程序、精细审理疑难复杂案件推进破产案件繁简分流。2021年全市法院通过诉前解纷分流案件12万余件,占民事一审新收案件的78.87%,相当于三分之二以上的案件在诉前先行过滤,其中调解成功案件3.6万余件。
在政务服务领域,南京积极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推进互信互认、加强数据管理、规范档案管理,提升政务服务便利性和安全性。目前,市、区两级共有700多个事项已实现电子证照关联调用,电子证照调用次数超48万次。全市相关业务部门1000多枚印章已完成了电子化录入备案,业务部门系统通过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对电子材料累计盖章超113万次。
在包容普惠创新领域,南京优化公共交通服务,通过优化线网布局、建设智能站台、创新服务模式、实行换乘优惠、打造综合场站,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多便利。2021年,南京完成城乡综合交通建设投资515亿元,公共交通领域服务满意度已连续两年列全国第一。
市发改委表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市将积极对标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立足市情、结合实际、主动作为、聚力改革,以更大的担当破冰前行,持续提升为企服务的“覆盖面”,切实提升营商环境首位度,全力打造“市场主体向往、人民群众满意”的营商环境,努力迈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城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