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幸福三圈 | 在家门口,“养老”变“享老”
雨花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019年启动“幸福三圈”民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群众“家门口”的服务,不断增强雨花群众的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
今天推出第六期——《在家门口“享老”,雨花用15分钟画出幸福圈》。
2019年以来,雨花台区紧紧围绕区“幸福三圈”的总体规划和相关部署,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高为民服务供给质量与水平,推动全区民生服务能力再提升、社会民生事业再发展,着力打造具有雨花特色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
自2019年雨花台区获批全省第二批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以来,雨花台区紧扣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创新优化“三社联动”运行机制,精心打造社区治理共建圈、共治圈和共享圈。
聚焦平台,推动形成社区治理共建圈。一是高标准建设社区平台。两年来,投入2000万元对25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42个项目进行提升改造。全区所有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均已达到1000平方米,每百户均达到30平方米。二是高质量完善区-街-社三级社会组织运行平台。其中优化区级社会组织培育中心——雨花公益众创空间的平台功能,提炼“一领四化”特色社会组织高质量路径。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覆盖,中心全部由第三方枢纽型社会组织承接。三是系统化打造信息化平台。建立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研发社区治理地图,将全区社区治理典型、优秀社会组织融入该平台,便于政府部门和社区进行“点单式”公益服务项目购买。开发全国首个区级社会组织党建信息化平台,形成贯通区、街、社的社会组织党建与公益项目管理的架构和体系。
聚焦需求,推动形成社区治理共治圈。一是需求发现筛选反馈机制全面建立。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民情大走访、掌上社区APP、民主议事会等渠道和方式,收集民生需求问题,报送至街道级平台中心整理汇总,由区中心组织专家组进行筛选确定,将其作为为民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主要依据。二是服务需求项目化精准导入。按照“对象要准、需求要清、目标要明、服务要实”的要求,把居民需求转化为民服务项目,形成全区为民服务项目指引清单,以公益创投、薪火计划、精品社区项目形式付诸实施。三是服务需求全方位对接响应。纵向贯通区街社为民服务中心,实现“一门受理,全科办理”。横向联通服务,实现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服务内容全部覆盖。经常性开展项目路演、项目评估、项目经验萃取、专业能力培训等活动,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水平和能力。
聚焦协同,推动形成社区治理共享圈。一是引导社会组织协同社区治理。近两年来,区公益众创空间累计孵化了40余家社会组织,全区登记类社会组织数量共计1029家,年均增长率超过60%,增速全市第一,雨花台区围绕全国、全省实验区建设主题,进一步厘清“三社”之间的职能和角色定位,创新和深化“三社联动”机制,撬动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治理。二是扩大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搭建统一规范的社区民主协商议事平台,明确议事的规则、流程、主体等,保障和落实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民主协商的渠道和效力。三是深化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行“时间银行”制度,创新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打造“共享之家”“彩虹屋”“三色码”等志愿服务品牌,建立社区党员向社区“双报到”机制,成立社会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引领带动社区共建。
雨花台区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融合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突出品质服务,建优社区养老。一是养老服务设施扩点增面。近年来,雨花台区加强区域统筹规划,采取标准引领的方式,科学布局,不断加大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银发助餐点等建设力度。目前,全区已建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街道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2个,街道级中心厨房8个,社区银发助餐点72个,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和为老助餐点建设的双双全覆盖,社区养老服务圈初步形成。二是养老服务设施品质提升。今年以来,全区还在提升社区服务设施品质上下功夫,积极推进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和老年认知症照护中心建设工作,全面优化相关设施区域功能布局,配备智能消杀、智能结算等智能化设备和适老化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精准化管理水平,提高认知症老年人照护能力和助餐服务质量。截至8月份,全区已建成老年认知症照护中心1个、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2个。三是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加强。鼓励社区主动提供条件完备的服务场所,积极培育社区本土公益性为老服务组织,引进优秀外区为老服务组织,努力搭建社区为老服务平台,促进养老服务组织提供优质的服务。目前,有25家为老服务组织在全区提供服务,其中10家为连锁型社会组织。
突出老有所养,建实居家养老。一是居家上门服务扩面增量。三年以来,为全区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226609人次,约1917万元。持续强化居家养老上门康复护理,先后为1418名失能、半失能“五类老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总服务量近50万人次,共计714.83万。大力推进80周岁以上老人居家上门照护服务项目,惠及老人9600余人,实现了高龄老人全覆盖率。二是居家上门服务内容优化提质。三年以来,不断优化家庭适老化改造政策,丰富适老化产品,结合城乡居住环境差异,形成个性化改造方案,累计为2万多老年人开展免费评估,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564户,为全区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人累计安装紧急呼叫器约578部。今年,雨花台区还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新建家庭养老床位196张,不断强化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专业支撑。三是居家上门服务人员素质稳步提升。建立完善社区“银发顾问”选拔、管理、考核等机制,逐步实现“银发顾问”社区全覆盖。针对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成员的照护培训,三年累计为有近300名老年人家庭成员接受了免费培训,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实现有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突出示范引领,建强机构养老。一是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提档升级。近年来,雨花台区一直围绕“核床位、评等级、抓安全、发补贴”,全面规范和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推进养老院管理标准化建设,完成区福利院、瑞海博、南山园、银松等机构的提档升级改造工程。现已建成养老机构19个,其中公建民营1家,民营18家。现有四级养老机构3家,三级养老机构4家、二级养老机构5家,可满足不同类别老人和家庭的需要。二是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稳步提升。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50张,新增护理型床位300张。目前,全区养老机构核定床位2107张,护理型床位2008张,护理型床位占比95%。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床位数已超30张,为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基础条件。三是养老服务机构医养水平显著增强。通过支持社会力量开办特色化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护理型养老床位等形式,全面推开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建设,已逐步由“小、散”向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兼顾高中普惠档次服务需求的运行模式。目前全区的19个机构,有16家机构中分别内设有医务室、护理院或中医院,3家机构与不同的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涌现出具有“医养融合”特色的和怡老年照护中心、具有海默茨综合症照护特色的瑞海博老年康复中心等一系列养老机构品牌,满足不同人群品质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突出能力提升,建好服务队伍。一是坚持抓好“二项学习教育”。即坚持持证上岗学习,分批分期举办护理人员培训班,全区所有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全部取得上岗证。坚持职业道德教育,针对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把机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工作人员自觉树立为老服务理念,不断端正服务态度,营造良好的为老服务氛围。二是全面深入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深入机构、社区、老年人集中活动场所,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通过印发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微信短信群发等方式,建立宣教工作长效机制。三是组织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实操培训。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应急演练,联系专业消防员讲解并演示灭火器、消防栓的操作方法,大大提升了养老机构负责人及安管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了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
居有所安、老有所养
提高为民服务供给质量与水平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三圈”
推动全区民生服务能力再提升、
社会民生事业再发展
雨花幸福三圈|这个社区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人民日报点赞!
雨花幸福三圈|5分钟社区商业圈,圈出雨花人的品质生活雨花幸福三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解锁运动的多种可能雨花幸福三圈|10分钟文化生活圈,诗与远方举步即达雨花幸福三圈|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让幸福有“医”靠图片来源:金陵微雨花
视频制作:龙虎网
内容编辑:龙虎网官微工作室 张琦●“宁”聚金融力 建功新时代 投票选出您心目中的南京“最美金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