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前的华亭伊势丹、万得城又要改造,命名Tx淮海剧汇计划下半年开业

kaga 商业咔 2023-10-24

在《第一财经周刊》去年某刊的封面故事《淮海路的难题》大文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什么“炸掉重做”这么浮夸的用词大概就是我吧,文中的“戴威”只是个化名,我和朋友开玩笑说,早知道文风这么豪放,我就实名认证了。


但再浮夸的语句不是乱说,也不是套路,说要“重做”,甚至是“炸掉”主要可能有两点原因:

1、这能表现出我恨铁不成钢的揪心心情;

2、项目本身的结构问题也确实严重,不是小修小补能解决的。


ta就是本文的主角,过去的华亭伊势丹(再过往我也不认识),之后改成了数码楼万得城,再后来又改成了阳光527……这三个变迁,各有各的话题,下文再聊。如今,ta再次求变,取名“Tx淮海剧汇”,计划将于今年下半年对外面世,上周开了一场展厅揭幕发布会,至于这次再改会有什么花头,下下文再聊。


先来分享一下我对这栋楼前身的一些感想,对于改造项目,就是需要有新老对比才有意思。


刚入行时,这里还是华亭伊势丹。在与《第一财经周刊》朋友的交流过程中,我在聊到该项目时,觉得还蛮可惜的——不是因为伊势丹的关店,而是在于当初我对商业的理解尚不深刻,华亭伊势丹又正处于“暮年”,因此主客观条件下,我都没有好好去“感受”这家日系百货。


虽然如今的商业环境百货商场并不在好的发展期,但不忘初心的我还是会时不时去梅龙镇伊势丹或者高岛屋逛逛,日系商业总能让真正的商业爱好者得到借鉴,而对于华亭伊势丹,我真的缺乏记忆,可惜——ta的关店可能是百货走弱,购物中心崛起的一个开端性事件。


之后的万得城,作为数码产品爱好者的我,去得可多了,对于这栋楼所有的印象,几乎都集中在那个时期。


说实话即使现在看来,从业态品类规划来讲,做成万得城依旧还是挺合适的,因为是目的性消费型项目,因此当年不论是淮海中路上的万得城还是中山公园附近独栋的百思买,整家店逛起来几乎都是没有槽点的。ta们的撤出(包括百货商场中的小家电业态)更多是该品类的大势所趋。


如今该业态的趋势是品牌专卖店化,以及集合店的时尚潮流化。

相关阅读:当你习惯了网上购买数码产品时,越来越多的品牌体验店开进了商场


所以,万得城的撤出,对我而言也是可惜的,年轻时最喜欢逛得数码店和唱片店,都渐渐淡出市场。


再之后的阳光527,也就是今后Tx淮海剧汇的前身,我总共只去过一次,唯一的感受就是不像个独立的商业体,更像只是个办公配套。当天正值中午,有不少用餐的办公族,但站在消费者角度而言,我不知道有什么理由前往。(因为只去过一次,因此这段也就随便说说,反正已经关了。)


伴随的市场大势是,随着越来越多一站式购物中心的建成,传统商业街、商圈受到分流严重,类似的还有徐家汇咯。


但其实我们也能看到上海世茂广场改造后为南京东路商业街注入的活力及引领促进作用;我也绝对相信随着港汇恒隆广场的改造以及itc的建成,徐家汇商圈会再次起势。


因此,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给予淮海中路商业街一些想象空间?毕竟ta始终有独有的味道,比如新天地广场的开业,明显感觉给黄陂南路侧带来更多话题和活力,对于商业街,就是需要如此“以点盖线”,让消费者不出几步就有一个“看点”,这样才逛得起来——这也是南京西路的优势所在。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来聊一聊当下,Tx淮海剧汇的看点。


作为一个改造项目,其实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那么Tx淮海剧汇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除了上文发散性地提到一些外,我归纳为主要几点:

1、不通地铁,这是无需避讳的硬伤,因此交通到达便利性弱;

2、只有一个沿街面,与第1点的共同结果在于,ta更依赖逛街客流,缺乏目的性到达型客流;

3、内部结构问题较难克服。


这些转化到消费者端的核心问题就在于:

你需要给到消费者一个答案——“我为什么要来?”

以及扭转另一个观点——“我来这里不如去哪哪别的地方。”


一场展厅发布会未必能给到答案,答案只有等到项目重新开幕后才能看到,但做“事前文”,我们能看到方案,这是做商业有趣的地方——

对于一个问题,你可以想,换做你会怎么做?(比如我这种没水平的人方案就是炸掉嘛),同时看看人家怎么做,最后用事实进行验证,从而达成自我专业水平和认知的提升。


在理念层面,这次展厅之旅被提及最多的,是4个关键词:

Digital数字、Oasis绿洲 、Urban都市、 X(Collaboration)跨界,浓缩为“DOUX”。


不过我向来不做公关稿,相信很多朋友也从各类新闻类媒体中对该项目的理念有所解读,但令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以下几点:


1、如司徒文聪先生所说,这不是一个靠品牌招商就能解决问题的项目。

事实上在上海已经有很多很多项目都不是靠品牌招商能解决问题的了,可能恒隆、ifc、iapm是,定位精准如浦东嘉里城是,强如兴业太古汇都需要靠大量的市场活动、理念推广,在惨烈的南京西路商圈竞争中制造辨识度。Tx淮海剧汇面临的是东西两侧K11、新天地广场和iapm的夹击,回到我上文所述,你有什么理由让消费者到了淮海中路不去K11或iapm而来Tx淮海剧汇?品牌招商显然不是答案。


司徒文聪先生说,Tx淮海剧汇将会是一个社交平台,一个传递多元文化与创新生活方式的平台,一个潮流文化的聚集地。在各个楼层设计5个大小不一的舞台,引入不同的合作伙伴与品牌进行演出、展览等(与剧汇名字呼应)。


以上这些想法理念当然没有问题,但这就是我所说的方案,未必是答案,能运营到怎样的程度,事后再来看。


2、制造视觉焦点以及多到达点位


我上文说到,该楼原先只有一个沿街面,因此相对单调乏味,适合传统逛街型消费群体走过路过进过,但未必符合如今消费群体的行为习惯。


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


项目将会在沿街面设立一个高达40米的中空立面,呈现一座LED屏幕与真山真水真绿植结合的瀑布。👇

这就是我说的视觉焦点,你可以想象一下过往经过此地你会不会往上看一眼?如果有这样一个场景效果存在的话会不会改变你的行为习惯?


同时,商业体的广场会邀请到里约奥运会闭幕式“Tokyo eight minutes”光影舞蹈秀的导演、日本数字多媒体艺术家真锅大度,打造数字多媒体艺术演出,每天晚上6点钟准时上演。


这还是我说的方案,最终能否实现,效果如何我们也拭目以待。但至少这些都是可以提供想象空间的,可以为相对无趣的淮海中路中部区域带来长久以来缺失的活力和话题性。


在“多到达性”方面,非常值得关注的是,改造后的Tx淮海剧汇将会与雁荡路连通,实现不同到达方式的同时更是有可能获取更多元化的消费客群。在发布会时朋友就打趣问我: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栋楼的背面?


嗯,我没有,调整后我们都有机会看到。👇


3、社群理念


“社群”这个词已经要被用滥了,但不代表ta是一个陈旧的话题,社群依旧是高阶的,大家用得多,是因为大家都想做,但事实上达成的难度非常非常高。


对于Tx淮海剧汇而言,这可能是运营的最关键部分,要知道地理位置更为优越的新天地广场在“社群”打造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由此可见Tx淮海剧汇在这方面需要更“用力”才行。


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让目标消费群体在理念上产生共鸣,有目的性前往,参与活动、体验互动……具体有哪些,看之后的运营答案,但方案方向是在理的;项目需要产生持续话题性,因为毕竟就算商场把四个面都打通成为一个独立街区,ta不连通地铁也是客观存在。一个商业项目地理位置不佳,凭借话题性能有怎样的打卡效应?参考去年的上生·新所即可。


相关阅读:上生·新所可能是今年把九宫格魔力发挥得最好的商业项目案例


但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该项目的热度已过,因此话题性、爆点,不能只是一次性的。


Tx淮海剧汇同样如此,也许真的需要不像购物中心才行。


我写过挺多未开业项目的,都会有一些念想,最终结果有好有坏,对于Tx淮海剧汇,不敢说满口话,但同上海世茂广场一样,我希望淮海中路能起色,而这又取决于这条街上能否有一栋又一栋出色的作品,黄陂南路端和陕西南路端不担心,中部区域好难,希望Tx淮海剧汇这次改造能带起一个崭新的好的开端。


最后奉上发布会当天该项目的介绍视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



微信号:daftkaga

欢迎合作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