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外滩源,商业扩容后,有点小期待
对于洛克·外滩源,我在5月的一条朋友圈中是这么说的。
此刻,虽然项目还处于筹备期内,但本文先借部分品牌露出、调性逐步显现时,简单一聊为什么我对该项目情有独钟。
首先,洛克·外滩源有极具历史底蕴的建筑群,即使撇开商业内容,仅就“建筑可阅读”层面,该片区也魅力独具。我曾在《三个案例聊聊项目如何呈现“建筑可阅读”》一文中有过推荐,对历史、建筑感兴趣的朋友,大可以在项目的官方公众号中挖掘更多知识、看点。
来说商业内容,之所以说扩容后的洛克·外滩源非常令人期待,温故后便可知新——我们可以理解为此前洛克·外滩源的“内容”,主要由圆明园路沿街商业结合RAM外滩美术馆构成。有供给,但基于步行街区的长度、建筑体的各领风骚相对独立,因此聚集性的商业氛围相对偏弱。
但即使如此,项目也一度成为当年炙手可热的%ARABICA烘焙工坊选址所在,即使如今遍地开花,该店甚至至今都被很多朋友视为品牌的最佳点位之一。
市场活动方面,该片区过往不乏事件营销案例(圆明园路街区部分不归洛克·外滩源运营,但相互之间紧密衔接,站在消费者视角很难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区隔)。我个人印象最深的当属Discovery X GAIA带来的地球艺术装置。
而相信热衷于新年市集的朋友们对这里多次成为上海市场最为成功的节日氛围聚集地不会感到陌生;近年不乏LABELHOOD蕾虎在时装周选址于此开展大型活动的代表案例;而更多位于特色建筑空间内的策展、品牌活动等更是不胜枚举。
总而言之,在商业方面,不论是品牌招商还是营销策划,洛克·外滩源以及其所在圆明园路步行街片区,即使在过往商业内容扩容前已不乏亮点案例;结合历史风貌街区自带的打卡属性,美术馆固有的文化艺术氛围,洛克·外滩源始终扮演着喜欢的人会特别喜欢,同时又很难作为商业项目进行分析的特殊角色。
这些将会随着西侧建筑群的建成、对外开放、内容的逐步完善而发生有趣的变化,下文简单畅享一番。
首先当然是商业面积的供给,多了一整排建筑群,不仅仅是面积数值方面的变化,更在于对项目形态、动线等结构方面的颠覆性重塑——由沿步行街式商业转为拥有内广场、穿插动线的开放式街区商业。
对消费者而言,活动范围将从圆明园路沿街渗透至建筑群内部,并延展到虎丘路,进而甚至有望为香港路这一分支街区带来“辐射”作用。
从现阶段引入的品牌来看,主打小布单车的BROSHOP、集咖啡、酒吧、书店的naive理想国、美妆生活方式国内外品牌代表Aēsop和观夏to summer、茶饮品牌BASAO、进一步延展项目艺术调性的大田秀则画廊,以及一些高端餐饮品牌等先后围挡、露出、装毕,且如同此前%ARABICA般具有话题性和自带客流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些虽然业态品类迥异,但呈现相似定位、调性及生活方式的品牌将会在此打造聚群效应,同时成为洛克·外滩源原有商业内容的延展且不显割裂,为这个带有目的性前往属性的项目营造更多“随机性”消费场景,从而有助于其公共活力的提升(如果空间和内容均太过目的性,那可能会相对缺乏公共活力),这些才是我对项目扩容后报以万分期待的最重要原因。
在空间方面,拥有两排建筑的洛克·外滩源不仅在场域内拥有了更多公共空间,同时设置的内广场也有助于承办更多多元化和聚群的活动,足以为项目未来在城市片区活力方面提升声量。
从行业端来讲,近年大家不都喜欢“非标”商业么,洛克·外滩源可谓“元老级”,如今再次扩容焕新,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众多业内媒体/自媒体的选题素材。而从商业规划层面更为深入的探讨来看,目前呈现的商业内容也还只是一部分,片区未来的整体布局逻辑、空间的运营活化等,都有望成为有趣看点所在。
在消费者端,即使city walk已经被说烂,但依旧得感谢社交媒体,让更多本地以及远道而来的客人能够多一份兴趣和探索欲,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项目在交通便利性方面的缺失。苏州河沿岸本就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值得city walk的点位之一,因此在此大情绪下,势必有助于洛克·外滩源进一步拓展自身的话题性和价值。
所以,一起期待一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