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年前,三位影帝演了部「恶俗烂片」?

秦浩 万达电影生活
2024-10-17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秦昊‍‍‍

少说话,多读书‍‍‍‍‍‍‍‍‍‍‍‍‍‍‍‍‍‍‍‍‍‍‍‍‍‍‍‍‍‍‍‍‍‍‍‍



又到周六,小万照常为大家来一次“考古”。

跟黄渤拍完高口碑电影《斗牛》之后,导演管虎又回到电视剧领域,2012年的《火线三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这部抗日主题的电视剧,集齐了刘烨、张涵予和黄渤。
故事说的是来自山东的田家三兄弟,一个是国军神枪手、一个是会日语的厨子,还有一个是泼皮无赖——仨人在日军侵华的大时代里,被命运推搡成抗日英雄。
剧集快要拍完的时候,突然来了兴致的管虎跟三位主演商量,能不能“攒”一部抗日主题的商业电影。
四个人一拍即合,贴着电视剧的设定,弄了一个外形类似但主题不同的“神片”,也就是在2013年,于《火线三兄弟》开播前就上映的《厨子戏子痞子》(以下简称《厨戏痞》)
电影于2013年3月29日上映后,口碑面临两极分化,票房也不理想。
不少对管虎抱有高期待值的影迷批评他放弃艺术追求,竟拍了个“低俗”、“恶趣味”的关于一群神经病打鬼子的抗日神剧,就像是“用上等食材,做了一锅烩菜”。
它的票房最终落于2.7亿,在中国电影票房使劲翻番的2013年,只排27名。
这个成绩,用“差”来形容不为过。
要知道,它可是集齐了刘烨(《蓝宇》)、张涵予(《集结号》)、黄渤(《斗牛》)三位金马影帝的群星商业大片。
不过看着三位实力派演员在电影里装腔作势、挤眉弄眼,再加上闹哄哄的剧情,和当时的观众对抗日神剧的厌倦情绪,《厨戏痞》遭到了冷遇。
以至于10年后的今天,再提到管虎的作品,它会跟同样风格异类的《杀生》一样很容易被自动忽略掉。
今天,我们不妨借影片上映10周年的契机,复盘一下《厨戏痞》的台前幕后,聊一聊这部看上去不伦不类的“抗日神片”,在管虎作品序列里到底是多么特殊的存在。

从“虎烈拉”到“厨戏痞”‍‍


管虎从小就是“抗日迷”,父亲也曾参过军,他从中学知道上海四行仓库到后来拍出《八佰》,就是一个例证。
在此之前的《厨戏痞》也不例外,依旧是他热衷抗日题材的一个表现。
不同的是,《八佰》里的部分人物是有原型的,而《厨戏痞》只有故事背景是真的,人物全是虚构的——尽管片尾用了做旧的照片来证明,那也是电影的艺术化处理,当不得真。
影片所依据的真实历史,发生在1943年的北平。
当年7月,日军1855部队进驻北平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训练。
尽管1855部队对外叫做“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但它跟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一样,干的都是用中国人做病菌实验的勾当。
当时他们在北平所作的研究,就是培养霍乱病菌。
1855部队训练结束2个月后,北平城爆发了严重的霍乱。
据《新民报》在1943年9月5日的报道,当时全北平共发现感染霍乱的患者,高达2136人,死亡人数也逼近2000人。
管虎构思《厨戏痞》的时候,就想着把日军的这个恶行当成故事背景。
也正是这个原因,从构思剧本到电影杀青之前,管虎一直用的片名,都叫《虎烈拉》,而不是上映时的《厨子戏子痞子》。
因为在日语里,霍乱的发音,就是“虎烈拉”。

三影帝零片酬出演


之所以从《虎烈拉》改为《厨戏痞》,原因大概有两个。
在这部片之前,管虎拍过一个既悬疑又文艺的电影叫《杀生》。
单纯从片名来说,多少有些不知所云,所以票房很不理想。
为了吸取市场教训,黄渤、张涵予和刘烨就撺掇管虎改名。三位影帝之所以能有这么大话语权,跟这部电影的商业模式有关系。
黄渤、张涵予和刘烨,都是零片酬参演,他们选择用片酬的方式入股,直接参与电影的票房分成,三位最终收入的高低,全靠电影最后卖了多少。
演员以片酬入股的投资模式,最早兴起于欧洲独立制片厂时代,在国内并不多见——即便放到10年后的今天,也是如此。
管虎当时觉得,如果一部戏把大部分钱用在演员片酬上,是不合理的,应该把大钱花在电影的制作上。
这个想法,跟三位影帝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厨戏痞》里黄渤、张涵予和刘烨既是主演,又是幕后老板的情况。
这就意味着,四个人从一开始,就有奔着商业诉求去的打算,至关重要的片名自然要考虑观众的接受。
即便管虎因个人原因更喜欢《虎烈拉》这个名字,但三位主演觉得,观众很可能不明白它是啥意思。
索性从片名开始就商业到底,用角色的形象改名为“厨子戏子痞子”。
既能让观众知道角色的基本样貌,又能让观众对故事的基本信息有个了解:就是三个性格各异的人,上演了一出乱哄哄的“闹剧”。


不是喜剧,是「闹剧」


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导演管虎很少用“喜剧”形容过《厨戏痞》。
他常用的词,叫“闹剧”。
这种“闹”,从一开始就像是注定的。
因为有电视剧《火线三兄弟》的合作基础,构思剧本的时候,管虎只用了三天时间,拍摄也只用了两个月。
这种火急火燎的闹腾,当然也延续到了电影里,首先就是角色的妆造与性格。
“戏子阴,厨子贱,痞子赖”——管虎如此形容三个角色。
他要的就是那种角色与演员之间的极大反差。
刘烨的东洋厨子,黄渤一身无赖的造型,张涵予几乎从头到尾都穿着一身戏服、脸上打着花脸;还有台词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梁静,几乎全程都是靠憨傻愚顽的面貌出现。
每个角色从一开场,他的性格就是定了调的,而且要极端得一条道走到底。
黄渤贡献的表情包
这种极端闹腾的表象背后,包裹的其实是一个带点悲剧和悲壮的故事:三兄弟在北平大瘟疫的时候挺身而出,围绕霍乱病毒的解药,他们伪装起身份,对日军进行了一场荒腔走板的审问。
荒腔走板到什么程度呢?
黄渤借来梁静角色的花裤子,即兴上演了一出扭臀甩胯的“艳舞”,搞得片场的所有工作人员索性都不工作了,拿出手机和相机一顿狂拍。
黄渤跳完了,才注意到有百十个镜头在对着自己的屁股,不好意思地大声喊道:这轱辘掐了别播啊,不然我就毁了!
玩儿得兴起的管虎当然不会听黄渤的,一股脑全给他放在了正片里——管虎事后对黄渤说:反正闹呗、玩呗。
管虎这种玩闹的心态,还体现在电影的配乐上。
《厨戏痞》的配乐是跟娄烨合作过的窦鹏(《苏州河》《孔雀》)。合作《杀生》之后,窦鹏再次接到管虎的电话。窦鹏回忆说,管虎要的风格就是四个字,音乐闹剧。
所以在配乐的时候,窦鹏就找各种音乐混搭。
比如四个人拿着霍乱病菌瓶子四处扔的时候,用的曲子是《蓝色多瑙河》。
四个人各自盘算卖了解药能分多少钱的时候,用的曲子是《匈牙利舞曲》。
张涵予开堂审日本人那段,用的是中国的传统名曲《十面埋伏》。此外,还有大段的京剧板胡,和日本的传统打击乐器太鼓。
到了片尾曲,就是朴树演绎的怀旧版《送别》。
用窦鹏的话说就是:既然想要“音乐闹剧”,那不得什么应景的风格都得有。


逃不掉的转型阵痛


可惜的是,《厨戏痞》上映后,观众并不买账。
应该说,对这个结果,管虎多少有预判。否则不会在黄渤路演时说20个亿的时候,他赶紧把话往回捞,说黄渤这话得打八折听。
因为管虎心里很清楚,他之前拍的都是艺术性很强的东西,从电视剧到电影,莫不如此。
比如被很多人誉为国产神剧的《黑洞》(2001)、《生存之民工》(2005),还有后来的电影《斗牛》和电视剧《外乡人》,都是人文诉求特别浓烈的国产佳作。
但拍娱乐性十足的商业大片,十年前的管虎导演,的确是少一点直接经验。‍‍‍‍‍‍‍‍‍‍‍‍‍‍‍‍‍
也就是说,那一时期的管虎,正处于从人文诉求到商业诉求的转型期,典型的例证就是《杀生》和《厨戏痞》。这种转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从口碑到票房,都是如此。
万幸的是,管虎并没有在转型期,丢掉自己的独特性。
历数管虎的影视作品,不难发现,他的故事永远都有同一个主题,那就是“蚍蜉撼大树”:一个人或一群人,在对抗一个时代,或是不能改变的命运。
《厨戏痞》结尾的反转还是很悲壮的
《生存之民工》和《外乡人》,说的是社会高度发展的当下,底层人该如何自处。
《斗牛》则说的是荒诞的命运加诸在个人身上时的无能为力,《杀生》是一个人在对抗整个恐怖的村落,《老炮儿》是一个落伍的人非要跟时代洪流拧着来。
《八佰》就更加直接:一群士兵,在弹尽援绝的民族危亡关头,怎样抵抗日军的强大攻势。
把《厨戏痞》放在这个脉络里就会意识到,管虎同样是在说这个事。
不同之处在于,处于转型期的管虎,还拿不准到底什么样的类型风格,更适合包装他的这个诉求,所以才会出现很多人觉得《厨戏痞》“不伦不类”的观感。
好在,《杀生》和《厨戏痞》的两次经验,让管虎很快拿捏到了适合他的商业片创作方法论,于这才有了后来被更多观众接受的《老炮儿》和《八佰》。
接下来,他还有同为战争题材的大片《东极岛》,期待该片有新的进度。‍‍‍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经典周年往期回看】
点击即可阅读

当年的神作,却被删减成「烂片」


五年后,终于承认它被低估了‍‍‍‍

这部大牌云集的犯罪片,15年来无法超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万达电影生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