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可怕的怪物,即将归来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小熊猫
电影是生存,也是生活
在凭借定格动画《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匹诺曹》拿下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之后,墨西哥鬼才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又将回归真人恐怖片领域。
陀螺“荒凉山庄”里的科学怪人
虽然这部新版《科学怪人》仍处于剧本创作的阶段,但几位主演已经有了大致方向:
在导演的设想下,“蜘蛛侠”安德鲁·加菲尔德将饰演科学怪人,“月光骑士”奥斯卡·伊萨克饰演天才科学家弗兰肯斯坦,而新晋“尖叫女王”米娅·高斯(《X》《珀尔》)将会出演科学家的爱人。
如果这套卡司真的成为了现实,那么这部电影无疑会再次掀起一阵“科学怪人”的热潮。
可以说从1930年代被正式搬上大银幕以后,科学怪人就渐渐成为怪物形象中的“顶流角色”。
无论是在《范海辛》以吸血鬼的跟班出现,还是在《精灵旅社》系列中的搞笑担当,我们几乎每隔几年都能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他的身影。
为什么这个“丑陋”的怪物角色能在诞生后的200多年里一直经久不衰,他身上究竟藏着哪些魅力呢?
那么今天就让小万从源头说起,来科普一下这个“人造人”背后的故事。
时间回到1818年,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了一本名为《弗兰肯斯坦》的科幻恐怖小说。
书中讲述了一个名为弗兰肯斯坦的年轻科学家,在造物欲望的驱使下,他频繁出没于藏尸间,尝试用不同尸体的各个部分缝合拼凑出一个巨大的类人生物(想想很恐怖......)。
某天,闪电击中了这具尸块组成的人体,而它居然奇迹般地拥有了生命。
1930年代的《科学怪人》系列风靡一时
起初,这个怪人天性善良并向往美好的生活,甚至还会给予小女孩鲜花。
但它丑陋的外貌与古怪的性格让其难以融入社会,逐渐受到了人类冷落与排挤。
于是,科学怪人请求弗兰肯斯坦为它再做一个“新娘”,并答应从此之后远离人间。
可是弗兰克斯坦担心两个怪物会威胁到人类社会,所以在即将完工之际,亲手摧毁了“新娘”。
科学怪人悲痛欲绝,从此走上了复仇的道路。
最终,弗兰克斯坦在追踪科学怪人的过程中病逝,而怪物也选择了自焚,造物主与被创造者都走向了死亡,故事以令人沉思的悲剧收场。
小说《弗兰肯斯坦》在出版之后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它不仅成为哥特小说里的经典,而且更被奉为全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
作者玛丽·雪莱通过弗兰肯斯坦的悲剧,借由一个传奇的、猎奇的故事,刻画了人类与科学进步之间的冲突,由此也成为了电影创作的灵感。
于是在小说诞生的92年后,发明大师爱迪生的电影公司首次把科学怪人搬上了大银幕,让它成为了全世界观众共同的梦魇。
也是从1910年版的电影开始,这个身材魁梧,长相酷似人类的怪物开始深入人心,它在黑暗中带给观众的恐惧与惊奇,让人过目难忘。
又过了二十年,1931年,由环球公司出品、英国导演詹姆斯·惠尔执导、科林·克利夫主演的《科学怪人》正式将这个怪物的外形形象树立起来:
它身着西装,脑袋上顶着硕大的钉子,面部有缝合的伤口,后世的科学怪人形象基本都参照了此版本。
值得玩味的是,在小说中,“弗兰肯斯坦”与“科学怪人”并非是同一种生物,而是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
不过随着电影的深入人心,科学家和怪物逐渐合二为一,弗兰肯斯坦/科学怪人这两个词转而成为了孤僻、怪异的代名词。
而小说中关于科学的反思,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消退,代之以其他关于人性的主题。
时至今日,已经有不下40部关于科学怪人的电影,它早已成为恐怖的一种符号,给予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灵感。
科学怪人和吸血鬼、狼人一起,后来成为了美式恐怖片里的常见形象,他们时不时地被搬上银幕,有时也会集结出现,比如2004年“大杂烩”各种怪兽形象的动作大片《范海辛》。
《范海辛》里的科学怪人
随着时代的推移,一些有才华的电影创作者们,依旧不想放弃这个既猎奇又蕴含思辨的故事,于是通过爱情、魔幻、动作等元素重新将它包装起来。
还比如2015年由“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和“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主演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就着重描写了两个创造者之间的的爱恨情仇,科学怪人反而成为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