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放大招,这是日版《切尔诺贝利》?

鬼脚七 万达电影生活
2024-10-17
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鬼脚七
电影唯一的作用是让生活变得比电影更有趣


上个月,网飞推出了爆款日剧《相扑避难所》,黑马品质引发不少关注。

 

来到6月,网飞又上线了另一部题材特别的剧集,从卡司、故事和主题上来说都话题满满,它就是聚焦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核灾日月》。

 


2011年,日本发生“3·11”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事故。

之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危害逐渐扩大,到了十余年后的今天,上百万吨污染废水要如何处理仍是全世界关心的问题(不幸的是,核废水今夏计划开始排向太平洋)

 


《核灾日月》的立意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它把我们带回到2011年的3月,探究在福岛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件发展到如今的局面,是天灾,还是人祸?

 

这部新剧共8集,从3月11日地震发生到海啸、再到后续事故以及处理,细致展现从一线工作人员到政府和社会上下如何应对这场灾难。

 


一方面是现实事件的重现,以及向观众解释相关专业的科学术语和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核灾日月》是一部电视剧而不是纪录片,它同时展现了被这场事故所裹挟的无数人的选择和命运。


 

剧集刻意采用了比较缓慢的叙事节奏和略显单调的视听语言,事实上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呈现了整个福岛核电站事故处理过程中最直接的感受:僵化和麻木。

 

故事集中于几个不同的场景——距离现场最近的控制中心,稍远一点的应急总部,再远一点的东京电力公司总部,以及日本政府、媒体和民众。

在这个从第一现场到最外围不断扩散的结构中,我们得以一窥福岛事故为何会变成一连串的失控事件。


 

现场的每一次行动和灾害细节,在不断的上报和开会探讨中被冷却、被淡化。

剧集中建立起了几个“静止”的场景,既是工作人员因辐射而被困于建筑内部,同时也是无法有效执行计划的象征。


 

故事中充满了讽刺意味浓重的情节——

 

事故发生之后,我们听见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知道”,现场情况不知道、事故原因不知道、如何处理也不知道......

如果说现场人员报告的不知道是因为无法获得具体情况,那么管理人员口中的不知道就是无能的借口。


 

甚至首相身边的所谓专家组成员,也是一问三不知的官僚。比如作为核能安全部门的主管,不仅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甚至是个经济学背景出身的门外汉。


 

故事反复展现了这种从日本政府官僚制度的荒谬之处,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回避重点,东电公司努力想要保住面子,核能专家刚说完不会发生爆炸就被现实狠狠打脸。


 

首相本人亲自到了前线,也不过是露个面走个过场,起不到任何实际效果,不过是作秀的舞台。

 

在距离事件中心更远的网络媒体上,则流传着在海啸中失踪的核电站员工其实是事故制造者的谣言,网民们陷入另一场狂欢。


 

不过,《核灾日月》并没有采用激烈的批评态度,但我们在整个过程中不难看出这种可笑的逻辑贯穿在整个体系的所有环节当中。

 

无知的人无所畏惧,而知道事情严重性的人却无能为力。


 

无论是东电公司的消极态度还是相关部门的迟钝反应,都将福岛核电站推向了更深的危险当中。

 

从客观来看,当时福岛遭遇的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随后的海啸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确实是难以预先准备的,高辐射的环境导致无法靠近作业,也是现实困难和问题。


 

某种意义上,这似乎确实是“不得以”的天灾。

但是《核灾日月》隐晦展现的,正是本来可以避免、至少减轻这场灾难的机会,是如何在一次次可笑的会议和僵化的制度中被浪费的。

 

面对随时可能熔毁的核燃料,东电公司还在强硬命令停止注水冷却,因为政府要评估注入海水的安全性。


 

一线抢险人员的急迫感和高高在上的官员们按照流程办事的刻板成为最大的反差,剧集在这“一快一慢”的对比中,用核电站一次次的爆炸将事件推向了无法挽回的结局。

 

题材富有话题度的《核灾日月》在开播之前就引发了不少关注,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都将它与2019年HBO的神剧《切尔诺贝利》相比较。


《切尔诺贝利》,豆瓣9.6分

 

确实,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两场核事故在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上被定为最高的“7级”,正是切尔诺贝利与福岛。而刚刚开播的《核灾日月》的最终成片品质能否达到《切尔诺贝利》的高度,也是观众的好奇点。


 

看过剧集之后实事求是地说,《核灾日月》(目前豆瓣评分7.3)远没有《切尔诺贝利》深刻和震撼,但这并不是《核灾日月》本身的问题。

 

一方面,福岛核电站事故至今才10年出头,无数当事人和福岛的废墟依然还在,回顾历史的距离“太近”,很难传达出像《切尔诺贝利》那样的厚重历史感。


 

另一方面,福岛事件至今并未“结束”,包括核污水的排放问题依然处于风口浪尖,甚至其影响并不亚于当年的事故本身。

巨大的争议和现实关联,也让创作者不得不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核灾日月》并不是一部像《切尔诺贝利》那样深刻揭示悲剧真相的作品,它更想做的或许只是揭开日式文化背后的阴暗一面。

 

那些在平时被看做礼貌、严谨、谦逊、优雅等等美德的民族特点,在一个危机临头的时刻显得如此可笑。

或许正如核电站的站长在与首相的视频会议里公然脱下裤子表达不满那样,只有打破层层捆绑的僵化制度牢笼,悲剧才会停止重演。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鬼脚七往期文章】
点击即可阅读

沉寂两年后,寡姐终于拍新片了

好爽,看就完了


76岁再拍猛片,想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万达电影生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