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模式可能被什么模式攻破?
我们在硅谷@为您报道最前沿趋势
我发现 PlaceUs 这款 App 时,是在它上线 Android 一个月后。后来,我用了两个月时间去抓它的创造者 Sam Song Liang。我不打算避讳我的喜好,我挺喜欢这个 App 的,我发现它突破的技术目前在美国也没有。
但让人吃惊,在上周我与 Sam 的聊天中,得知去年底 PlaceUs 所属公司 Alohar 其实已被高德秘密收购,而因之后两个月,阿里全资收购高德,所以实际上它已间接变成阿里美国布局的另一个种子。请出斯坦福博士、四年前离职谷歌地图创业的 Sam Song Liang,以下是我整理的 Sam 主要观点,Enjoy the insights from Silicon Valley!
传统地图风云
基础地图这块,如果你想知道,我可以和你讲些历史。谷歌大概是从 2004 年开始,早期主要通过收购,但后来自己投资也很大,包括做 Street View,因为地图是个对数据量要求非常高的产业。
我当时实际上是在手机地图那个 Team,手机地图它和传统地图 Focus 有点不一样。简单说,采集数据有两种,一是地图公司自己直接派人派车采;另一种就是众包,就是用户在用手机地图时,它实际是在跟踪这个用户,当然是用匿名方式。
那为什么跟踪?这个好处巨大,因为这种方式会有上亿人在用你地图,这些人每天都有很多行动,去很多地方,谷歌它就把它采集起来。比如刚才你从 Fremont 开车过来,你这一路可能谷歌已经采集了一些数据。
这就是谷歌最强的地方,和搜索一样,因为它一开始速度比较快,然后准确性比较高后,用的人就越来越多,然后用的人多而且不断在用时,它会有一个“闭环效应”,就是这些人每次点击,实际上对谷歌都是一个 Feedback,它会告诉谷歌这个结果准确度,那谷歌就会把它融到它算法里。
你想,假设有一万人在湾区给谷歌贡献数据,它可以把这些数据综合起来,从中抽出很多 Insights,它就能理解用户开车速度、开车方向、开车道路经纬度及开车频率等。
那然后苹果呢?苹果它本来是一直在用谷歌数据。我当时在谷歌做定位系统时,乔布斯专门跟我们这个组有合作,因为 2007 年第一款 iPhone 上,它是没有 GPS 定位系统的。
你知道那时谷歌和苹果还是好朋友,所以苹果手机上第一款地图源代码,实际上是谷歌帮它写的,当时双方还没直接竞争,而且谷歌也希望 iPhone 上用自己地图的人多。
那这样一直到大概两年前,苹果才换成自己地图,一是苹果认识到 Android 的威胁;第二,它认识到地图是个“基础性”服务,如果依赖别人,哪天那个公司把业务撤掉,它就釜底抽薪了。所以苹果一直下决心想自己做地图,但一直没做起来。然后两年前它觉得可以了,它就 Launch。
但因为当时苹果自己做测试的人不够,而且用它的人不够,所以它得到的反馈也不够,虽然当时觉得 Ready,但结果用户反馈非常差,所以库克当时就把管地图的最高 Senior VP 给 Fire 掉了。
就是说你失职,用户体验这么差的东西怎么能 Launch 呢?因为这对苹果 Reputation 打击是非常大的。你想多少年苹果就是以“质量”著称,然后突然出个这么差的产品,而且当时,他们是一口气把谷歌地图也去掉,结果用户反馈极差,最后不得不又马上说,ok 那可以,我马上再把谷歌地图放回去。
所以苹果是近两年才做,但还是做得不够好,不过还是比两年前有提高,因为毕竟有些用户在用,然后他们也是花了很大力气投了很多钱。他们一些关键人物我也都见过,所以我不能再说。不过就是说,基础地图这方面大家都还是在做,中国和美国都还在做,中国这边主要是两家,一个是四维,一个是高德。
地图发展趋势
那基础地图方面,基础数据依然非常重要,但某种程度上,它已经变成是个可以购买的东西,就是说你光靠基础数据本身,不一定是你最大优势,因为已经有多种基础数据来源。更重要的是说,在这个基础数据上,能有什么更智能化服务出来。
那我个人是做 Location Based Service 即 LBS 这块,我可能认为下一代 LBS,它是一个隐形的东西,就是你不一定需要给用户展现这个地图,它是一个 Transparent (显而易见的)的 Service ,它会自动告诉你。
2010 年我从谷歌出来,当时 Vision 是:利用手机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蓝牙也算,Wifi 也算,它的气压,还有温度、还有亮度,甚至以后会有那种空气感知度都算。
所以呢?这些传感器会自动感应用户“场景”,就是“Context”。那位置是“场景”里很重要部分,比如目前我们所在经纬度,挨着什么店,是店里还是店外,还有高度,我们在哪层楼。这些都非常重要,但这里的这个“场景”,它还要包括其它信息。
比如你的时间信息,这里实际上已经不止四维了,时间它就分早晨还是晚上,因为时间不一样,人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你早晨做什么晚上做什么,星期一做什么,星期六做什么。然后你走动,还是坐着?是开车,还是跑步?然后我们还感兴趣:这个人是和谁在一起?他是自己一人看书,还是跟家人一起?如果是和家人,是跟老人,还是跟小孩?因为你和不同人在一起,行为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公司的 Vision 就是:能通过手机上各种传感器,自动检测出用户目前场景,然后自动记录,最后通过用户数据自动理解用户喜好,以及用户行为模式等。比如我可以给你看一下我自己的数据,你就能理解我说的意思。PlaceUs 其实是基于我们技术做的一套新应用,我们也把这个技术出售给其它开发者。你看这里:
最左边是我,然后你看上面还有好几个人的照片,这些人其实都是跟我连在一起的人。我点下这个人,她其实是我老婆,然后我看到我老婆现在正在 Palo Alto 一个叫 YMCA 的地方,那 YMCA 其实是我们经常去锻炼的健身房,也就是说我老婆现在正在锻炼。
然后右边这张图显示出来的绿线,这个人其实是我们 Team 里一个 VP,他现在正在高速 101 开车,这个绿色它实时,你看它正在动,表示他正开车,你看他快开到 101 路口了。
就是说,你可以和你家人或者你很好朋友试一试,中国现在已经支持。我可以给你看一下我在中国的同学,这个是一个阿里巴巴的同事。当然关于隐私,你看下面这个图,你其实是可以打开“隐私”按钮的,就是说你可以选择让其他人跟踪不到,你暂时消失一下。
另外,其实你也可以选择和某些人“暂时连”,另一些亲密的人则“一直连”。比如你刚才来找我,我们当时还不认识,那如果我们都是这个应用的用户,我们就可以先暂时连,然后我就能看到你已经开车到哪里。
基于“地图”的微信?
你刚才问,现在微信上如果你要找我,我要找你,其实还是要互相发地图,好像还是隔了一层不够直接,那 PlaceUs 是不是基于地图的微信?微信实际上还是个平面的东西,以后它用户界面是否可以直接把 LBS 当作底层界面,把微信整个挪过来?
那我觉得这个问题,我可能现在不能回答,但未来我们肯定是要加对话功能的,现在可能项目还比较早,没这个功能,现在大家只能互相看到位置和路线。
同时相对微信,我觉得这里粘性更强的地方是说:我刚才讲到的“场景”这个概念。就是说微信?它还是一个传统的通讯手段,这个通讯手段非常非常重要,但它还没有自动感知场景这个功能,而我们最核心功能,其实就是它能自动感应这个“用户场景”。
新一代自动智能移动应用
那我自己对它的界定,我觉得是几方面:首先是一个 Personal Assistant,然后是一个群组的 Assistant。我们现在有个新概念叫 GAI,就是 Group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就是“群组人工智能”的意思。
那你知道就是 AI,大家现在都在研究,而我们就加了一个层次即 Group,就是一个社交 AI,它就不止是一个人的 AI,就是说它主要作用是:帮助几个人去协调他们的生活。
比如我老婆下班,这个 App 会自动给我发信息,说我老婆离开公司了,正在高速上开车,但其实我老婆她不需要手工做任何事,但这个应用会自动检测出我老婆这个状态变化,然后通知我,然后我就会知道她现在正在开车去接小孩。然后如果这时她堵车,她速度会很慢,甚至可能都不动,这个 App 它就会把这个状态也通知给我。
那因为美国它下午 6 点钟幼儿园要关门,每延宕一分钟,学校要罚你一块钱。它会有这个规定,当然老师不一定真罚,但你让老师在那等,你心里会觉得 Guilty 对吧。所以有时就是说,我看她真要晚了,那可能我就出发接小孩了,然后接到我办公室,但中间她不用给我电话,我就能知道,因为对于她来说,开车打电话还是很危险的。
所以为什么刚才我反复提 Context?就是场景这个词,它定义还是比较广泛:你是不是在开车,是不是堵车,是不是在加油,是不是在买东西。当然现在,我们还没办法做到说让我们在这些协调事情方面非常“默契”,但我们的理想是:它就能理解这些东西,然后在最恰当时候,它就能够通知另外一个人,然后它就理解你的生活了。
这里其实有两种方案,一是你去看她状态,另外就是你得到它自动通知,那我们会倾向后者,因为你要去看还是一个很费劲的事,你不会每隔两分钟去看一次,所以它的最大好处就是:一个自动通知的东西。
然后手机好处呢?它已经很聪明,有很多传感器,而且永远开着,还永远链在网上,所以我对它定义就是:一个非常有智能的,先是一个个人助理,然后如果有多人需要社交或家庭有需要时,它是一个群组助理。
目前我们做这个应用基本主要是一对一,但我觉得以后对很多人会有好处,就是这个 Group AI。为什么我们觉得它是一个很革命性东西,原因是:这是第一个做出这种能自动做事的应用。
因为传统应用四年前,它还是个手动签到,就是 Foursquare 那种模式,那三年前我们做的一个应用 PlaceMe,它已经有自动签到功能,也是用到传感器,就是你不需要自己去手动签到了。
像上面这个图,昨天你几点在哪几点在哪,这所有是这套系统自动识别的。当然,PlaceMe 只是自己,所以叫 Me,那 PlaceUs 就是加了新功能,就是我和我老婆有很多可以协调的地方,比如我可能会到 Safeway 买东西,然后我老婆一看,说你顺便帮我买个东西吧?所以以后要加上什么语音功能、音乐功能,都是很简单的事。
我想这里最大一个进步可能是:能自动检测场景。比如这是你目前数据,然后你用了一星期后,它会显示你最常去地方,你看我最常去地方是“家”和“公司”,然后下面那个是我去锻炼的地方,刚才你看到我老婆也在那;这个“小学”,是因为每天早上我在那送小孩,然后其实我比较爱吃四川菜,所以你会看到有大四川。
那有了这些信息,它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而且你看到我在那个地方时间不长,那肯定是接送小孩的,我肯定就是个家里有小孩的人。那你知道家里有小孩的人,和大学生生活方式绝对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这样你对他的帮助,就会很有针对性。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以后很多位置服务,它不一定是通过地图呈现给用户,因为他可能知道星巴克在哪,他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是处于一个喝咖啡状态,就是说以后位置不是一个重点,而是一个附带的东西。
或者我现在要买电器,有的人他不在乎你在哪,他只是需要知道你现在要买电器,或者知道你这个人是喜欢四川菜的,四川菜可能很多地方都有,但这个应用理解了你这个人是喜欢吃四川菜,它的结果就使 More personalized,more customized 成为可能。
因为实际上现在不管是你手机上还是我手机,它服务方式都是通用的,你用时,和我用时结果一样,那我们目标是:通过我们做这套东西能够更个性化,比如说这时你在谷歌地图上说附近有餐馆吗?你问和我问一样,但以后可能就不同,它一看你这个人,你以前爱吃什么,可能是上海菜,那我可能是四川菜,而且可能,你周末和 Workday 的口味,它是不一样的。
PS:关于 PlaceUs 风险,可能是在于对隐私的争议。我觉得世界上永远会有两类人,我大概属于后者,即不会认为文化差异或隐私问题会对整体潮流趋势构成绝对性阻碍,尤其在产品已设置“隐私选项”时,PlaceUs 可能的更大挑战是:在 Market Product Fit 这个问题上,如何像 Google Now 很精准抓住“交通出行”那样,抓住一个引爆点完成初始化过程。
这里顺便也带 Sam 的几句话给到中国的读者:目前他们正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一旦达成合作,你们可以使用他们 SDK 及建立自己更社交,或更个人,或家庭助理,或移动购物,或移动广告的智能手机移动 App。
Sam 的原话:“we are looking for strategic partners, who can use our SDK and build their own intelligent mobile apps, which can be mobile social, personal or family assistant, or mobile shopping or mobile ads.”
最后因为我这边确实经常会获得反馈,有我们读者去试用硅谷一些新 App,Sam 也提到:“The more people use it, the better we can make the app to serve people better.”他欢迎中国的读者测试他的新应用,可以直接反馈到 App 左边的反馈栏里,他想听你们的宝贵意见。
但在中国,目前 PlaceUs 可能只能在 iPhone 用,如果是 Android 手机,因为它需要谷歌地图服务,所以 Sam 不确定大部分人是否可以使用它。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不得对作品实施转载。
“个人助理”即 Personal Assistant,是硅谷目前正代表的一个方向。点击微信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相关阅读《最近一直有个人跟着我,他叫“Mobie360”》。
输入“Lynn”或“杨琳桦”,查阅作者道德声明和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