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废除百年陈规 美林两村可以通婚了

2017-05-02 海丝商报


“百年恩怨今日解,两村婚姻自此通。”昨日上午,在南安美林梧山村与玉叶村月埔自然村交界处,一场简单的仪式破除了两村互不通婚的陈规,村民们奔走相告:“从今天开始,两村的青年男女可以联姻了!”



为何相邻的两个村会结下这么深的梁子?

延续数百年的不通婚史,

突然改写,

是何缘由?

带着疑问,

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

仪式在防洪堤上进行。

原委

为一条水渠

祖辈立誓互不通婚


  在梧山村的村道上,往旁边一看就能看到月埔自然村。两村之间隔着一片田野,从梧山村过去月埔村,只需几分钟的路程。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两村互不通婚已有数百年历史,“300年来就没有结过姻亲”。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相邻的村庄互不通婚呢?


  村民带记者来到两村中间的田野上,指着一条新修葺的水渠给记者看,在水渠左侧,一条深水沟弯弯曲曲地将田野分成两边。


  “在当时的社会,灌溉水源非常重要,这条水渠就是村民的生命。然而因为水源分配不均,两村村民经常争吵并发生械斗。”梧山村老人会副秘书长王孔雀说,月埔村处于水渠的上游,一旦他们将水渠截住,就会断了梧山村的农田灌溉水源。因为此事,父辈告诫下一辈,两村不能来往,更不能通婚。


  300年来,两个村彻底断了通婚交往,大大小小的争斗不断。几十年前,为合理分配水渠,梧山村和月埔村达成协议,早上时段由处于上游的月埔村使用水渠,晚上则由梧山村使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产队格局形成,两村不再为水渠使用问题争斗,但祖辈留下的毒誓仍影响着两村村民的关系。


  梧山村老人会会长王跷鼻向记者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梧山村和月埔村还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争斗。“因梧山村祖先墓地的事情,两村僵持了一日一夜。”王跷鼻记得,当时他只有20多岁,被长辈们通知要带上刀、棍等工具“守卫”村庄,“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了,集结在两村交界处准备来一架”。


  最终,该事件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得到解决,当时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也是老一辈记忆里两村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械斗。

破冰

为爱坚持终成眷侣

如今4口之家生活幸福


  “他们这一对年轻夫妻的幸福生活,让村民们很感慨。为什么不能破除陈规,让两村的青年男女正常交往呢?”在王跷鼻看来,数百年前祖辈发下的毒誓,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是陈规陋习,必须破除。


  而他所提的这对年轻夫妻就是梧山村小伙小王和月埔村姑娘小傅。


  “我们谈了七八年恋爱,当然希望这段爱情能有一个美好的结果。”回想起恋爱时的甜蜜与辛酸,小傅感叹不已。她与小王是同学,初中时一起就读于东溪中学。当时两人互有好感,因忙于学业,并未点破。


  初中毕业后,小傅继续学业,小王则外出做生意,经过几年的相处,两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恋爱时,两人甜甜蜜蜜,如胶似漆。就这样交往了几年,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双方的父母对于他们这桩婚事并不赞同,缘由就是那条两村“互不通婚”的陈规。


  但小傅和小王并未就此屈服,而是努力说服家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他们的婚姻得到了家人的祝福。


  “说实话,刚开始我并不同意他们结婚。”小傅的父亲老傅说,两个年轻人的坚持、朋友的劝说让他改变了想法。


  老傅告诉记者,几年前,他的一个朋友也遇到此类情况,由于家长不同意,女孩想不开,最后发生了悲剧,这给他敲响了警钟。“既然年轻人想在一起,作为父母就不要阻拦了。”


  当时,小王和小傅在贵阳工作。老傅只身一人飞往贵阳,见到小王及其家人,他开口就问:“两个孩子的婚事,你们同意吗?”


  “同意啊,我们家都很喜欢小傅。”小王父母的一句话,让老傅安了心。


  “两人情投意合,双方父母都同意,那还有什么问题。”老傅的贵阳行,也定下了两人的婚期。


  至此,小王和小傅的结合,成为梧山村和月埔村的“破冰”之举。现在,他们生活甜美,有了两个孩子,是幸福的四口之家。

共建

两次拓修防洪堤

两村“斗阵”出力


  喜结良缘的小王和小傅是幸运的。“因为祖先留下的毒誓,两村的青年男女想在一起很不容易。”月埔村佛委会负责人傅梓芳说,在此之前,已有数对适婚男女被硬生生拆散。


  “其实两村相邻,青年人的接触机会很多,同一个学校读书,同一个工厂打工,大家走到一起也很正常。”傅梓芳说,但是到了谈婚论嫁阶段,家人和族人都持反对态度。承受不住各方压力,最后只能分手,各自嫁娶。


  “我们和月埔村除了不通婚,村民之间往来、学生同校、生意来往等一直相处得很好。”在王跷鼻看来,近几十年来,两村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在最后一次械斗后,两村进入了相安无事、各自发展的和平共处时期,而真正让两村关系密切起来的是两次拓修防洪堤。


  梧山村与月埔村之间有一条长1000多米的防洪堤,1958年建成。这条防洪堤,既是两村的农田、房屋防止大雨瓢泼、溪水倒灌的关键防线,也是梧山村通往外界的必经道路。


  据月埔村70多岁的傅阿伯回忆,有一次山美水库放水,东溪水位涨起来,直接淹了月埔村和梧山村的大片农田,甚至淹到农户家中一楼。所以,这条防洪堤对两村村民格外重要。


  “旧的防洪堤就是一条窄小的土路,最宽处4米左右,高度2米多。”王跷鼻说,平日里出行颠簸不平,一旦下雨更是泥泞不堪、寸步难行。


  拓修防洪堤的提议,应时而生。2001年,梧山村村民自发筹集了20多


  万元,准备将防洪堤拓宽加高,硬化成水泥路面,方便出行,而防洪堤有400多米在月埔村地界上。


  “修路得到了月埔村村民的支持,当时他们说‘水让你们随意用,电让你们随意牵’。”王跷鼻说,当时大家都顾不上那个“毒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2002年,防洪堤硬化完工,宽度达到七八米。2014年,梧山村再一次筹集资金80多万元,对防洪堤进行二次拓宽加高。2015年,防洪堤硬化加高至10多米,宽度达10多米。


  “我们出钱拓修整段防洪堤,月埔村民无偿捐出涉及的田地,体现了两村村民都有和解的共识。”王跷鼻说。

  

和解

举行破除旧规仪式

宣布破解祖辈毒誓


  昨日,记者走在防洪堤上,放眼望去,曾经争夺的水渠界限不清,两村的田地、一幢幢房子连在一起。而经济的发展,也助推着两村的融合。梧山村和月埔村的村民大部分从事水暖、鞋服产业,两村有切不断的经济往来。梧山村的水暖厂、鞋厂都有两地村民共同经营的身影。


  回想起这一切,老人们深深觉得,经济、教育、生活的融合发展,与互不通婚的陈规显得格格不入。2年前小王和小傅的爱情,似乎成了两村破冰的最佳解释。


  “小王和小傅的幸福生活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村里的老人们也常说,既然成功了一对,为什么不破除陈规,让两村青年自由交往?”听多了老人们的建议,傅梓芳记在了心里。“其实村民心里都迫切希望废除陈规,就差捅破最后一层纸。”


  3月下旬的一天,梧山村村支书王泓东、玉叶村村支书傅文贤和王跷鼻、傅梓芳聚集在一起,商讨决定破除不通婚的“毒誓”。“由村委会和老人会出面破冰,村民以后相恋结婚,心里也不会再存有芥蒂。”傅梓芳说。


  昨日,在防洪堤的交界处,梧山村和月埔村举行了简单仪式,近百人热热闹闹相聚此地,共同见证这历史性的场景。在鞭炮声、腰鼓声中,现场主持人公布:“从今天开始,两村的未婚青年可以联姻了!”


  “这样的仪式,诚意诚心。”月埔村50多岁的蔡阿婆笑着说,以后会将村里的年轻姑娘、小伙介绍给梧山村,也欢迎梧山村的小伙、姑娘来月埔村相亲。


  王跷鼻告诉记者,破除这条陈规陋习,卸下了村民们心中的枷锁,今后两村青年男女不必再受“互不通婚”的束缚,不仅利于村民之间的交流往来,也利于和谐村庄的建设。


记者手记

为移风易俗点赞


  “从现在开始,鼓励两村的未婚青年联姻,百年恩怨今日解,两村婚姻自此通。”5月1日,梧山村与月埔自然村举办简单的仪式,宣布废除300多年互不通婚的陈规。移风易俗的勇气,值得我们点赞。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随着时光的延续沉淀下来。好的风俗,可以韬养精气神,德育一方人;而坏的风俗,如同恶毒的诅咒,禁锢人们的思想,破坏美满的家庭,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有人因此丧命。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那些不合时宜、违背正常道德伦理、与社会文明进步格格不入的陈规陋习,终将被人摒弃。此次,梧山村与月埔村公开废除互不通婚陈规,两村村民拍手叫好。这种顺民心、得民意的举措,正是现代人追求个体解放、倡导婚姻自由的最好体现,值得肯定。


  文明进步没有休止符,移风易俗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下,南安正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激发、汇聚社会各阶层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素质,革除陋习,扬树新风,乡风民俗就能真正美起来。



记者 庄晓丽 卓晓熹 李想 文/图

编辑 王君 周海文


海丝商报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
海丝商报nanandaily
海丝小记者团hsxjzt
南安经济报道nanannews987
长按微信号复制,搜索即可关注
往期精彩阅读(戳下方标题)

1、河长制“南安做法”为何得到省河长办“点赞”,来看看背后的“故事”

2、“保护一方水土·守住青山绿水”征文比赛开始啦!南安各中小学生们看过来……

3、【便民】南安首条环城公交25路今日试运行!看看都走哪儿

4、高档小区和别墅连连失窃!嫌犯还晒图炫富!现金、名表、还有价值或上千万元的…


-----------------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