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住建部发布《2018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备受关注的全国各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排名揭晓,青岛城区常住人口突破500万,正式晋级特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是衡量城市人口规模大小的关键指标之一,城区人口规模的大小,对城市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和自身对外辐射能力至关重要。在国务院发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中,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其中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由此可见,城区常住人口对于一座城市能级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最新发布的城区常住人口榜单中,上海和北京这两座超级城市再次蝉联榜首和榜眼,领跑六座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这一梯队竞争更加激烈,武汉以918万的城区常住人口领跑,跻身超大城市指日可待。青岛和西安城区常住人口突破500万,携手晋级特大城市。相比于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城区常住人口数量的提升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当前,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之间,新一轮的抢人大战正在上演,这场大战的“战果”最终都将体现在各大城市增长的人口数量中。与此同时,全国不少城市也纷纷通过撤市划区的方式,快速增加城区常住人口。4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鼓励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区新区落户限制,加快发展重点城市群。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将会更加激烈。抢的是人才,更是未来的发展机遇。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区域的发展则必须要依靠强有力中心城市的带动,晋级特大城市的青岛,未来发展可期!纵观2018年全国城区常住人口排行榜,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六大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稳居“超大城市”俱乐部。上海凭借2423.78万的规模一骑绝尘,领先第二名北京560.38万人,领先第三名重庆916.12万人。上海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城区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级大城市。
近年来,上海城区常住人口的数量一直在增长和下降之间反复。数据显示,2015年该数据相比上年下降10.41万人,2017年相比上年下降1.33万人,但2016年和2018年该项数据又呈上升趋势。这样的反复也体现出,对于像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而言,外面的人想进去,但里面的人也会因为房价、户籍、个人发展等原因想出来。同样在城区常住人口上占据绝对优势的还有首都北京。2018年北京城区常住人口1863.4万人,相比2017年减少13.2万人。北京人口的下降并非说明城市吸引力在降低,而是因为作为首都,不得已而为之。伴随着人口的急速增长,北京的城市承载力已经逼近极限。北京已启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大批产业向外迁移,势必影响常住人口的变化。排名第三位的重庆是我国老牌人口大市。2018年重庆城区常住人口为1507.66万人,相比2017年增长了7.19万人。作为直辖市,庞大的城区面积为城区人口的数量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伴随着重庆落户门槛的一降再降,加之有吸引力的就业政策,外出打工的重庆户籍人口正在回流,同时非重庆户籍人口也在快速流向重庆。在超大城市这一阵营中,广州、深圳这对广东“双雄”表现不俗。在2018年的排行中,广州以1315.42万人位居第四,深圳以1302.66万人位居第五,两座城市之间仅相差12.76万人。而在2017年的排名中,深圳以1252.83万人位居第四,广州以1184.99万人位居第五。对于广深两座城市而言,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两座城市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竞合,各有定位和分工,将珠三角打造成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并孕育出了佛山、东莞等经济强市。相比于超大城市之间较为稳定的排名,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尤其激烈。它们不仅在抢人大战中不遗余力,更在GDP排行榜上你追我赶。武汉、成都、东莞、南京、杭州、郑州、西安、沈阳、青岛九座城市入围“特大”。除青岛和东莞为经济发展强市外,其余七座城市均为省会城市,并且多为强省会城市。“特大城市”俱乐部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城区常住人口918万的武汉和837.97万的成都牢牢占据第一阵营。巧合的是,武汉和成都在2019年GDP排行榜中分列第八和第七。两座首位度极高的省会城市将成为下一个“超大城市”的有力竞争者。
高校资源丰富的武汉在吸纳人口尤其是年轻人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从大学生数量来看,2019年,武汉的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人数达到114万,占武汉常住人口的11%左右。也就是说,在武汉,每9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个是在校大学生。与此同时,武汉更有吸引年轻人发展的产业环境,目前已经形成了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与汽车产业并列为武汉三大支柱性产业。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武汉城市发展带来了重击,但只要人还在,产业基础还在,相信武汉城市很快会恢复元气。成都的崛起令人瞩目。2019年,成都以17012.6亿元的GDP位列全国第七。作为西部数一数二的城市,成都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人口吸引力方面都颇具实力。当前,四川已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包括德阳、绵阳、遂宁、眉山等城市在内的成都都市圈。产业布局方面,成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新兴领域已经颇具规模。对于成都而言,城区常住人口破千万,晋级超大城市只是时间问题。东莞、南京、杭州、郑州、西安、沈阳、青岛等城区常住人口在500—600万之间的城市,占据了“特大城市”第二阵营。在这些城市之中,杭州、郑州、西安等城市在近两年的“抢人大战”中收获颇丰,对于实现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有不小的贡献。杭州最为典型,从2015年末到2019年末的四年间,杭州增长百万人口。2019年,杭州人口更是突破千万大关,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数据显示,从2015年末到2019年末的四年间,杭州增长了百万人口。郑州和西安这两座省会城市近年人口增速同样较快。2018年,郑州、西安两大城市人口双双破千万。2019年,郑州常住人口1035.2万人,比上年增加21.6万人,这个增量在全国排在第9位。快速的人口增长背后是郑州经济的起飞,2018年,郑州GDP破万亿,达到10670.1亿元,全国排名进一步提升至第16位,成为了北方仅次于北京、天津、青岛的第4个GDP万亿之城。与郑州携手迈入千万人口俱乐部的西安也是抢人大战中的赢家。从2017年3月1日到2018年3月23日,在一年零二十二天时间里,西安6次升级调整户籍政策的深度和力度,震惊全国。宽松的政策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8年,西安常住人口增加了38.7万人。在竞争激烈的特大城市阵营中,沈阳显得有些寂寞。近年来,东三省面临人口流失的尴尬境地,2018年末,东三省常住人口减少了38.57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9年,沈阳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10万人,证明沈阳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依旧得到认可。今年4月,沈阳放出抢人大招,取消了原有的落户年龄限制,实现了人才落户“零门槛”。建设国际大都市是青岛的城市梦想,当然,特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2018年,青岛城区常住人口终于突破500万大关,跻身特大城市行列。2018年4月,青岛出台人才落户新政,首次提出45岁以下的本科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2019年6月,这一落户门槛放宽到40岁以下的专科生。今年3月17日,青岛再次放宽落户限制,在青高校在校大学生、国内外高校专科及以上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可申请在青落户。大学生在青落户后,可享受本市购房政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人才公寓。通过落户门槛一次又一次的降低,青岛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的年轻人。2018年,青岛常住人口增长10.43万人。尽管与深圳、西安、杭州等城市的增量无法相提并论,但对于青岛而言,也是一个好的开端。在积极吸引年轻人来青岛落户的同时,青岛也正在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推动城区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2017年10月30日,青岛市即墨区正式挂牌,本次区划调整后,青岛市行政区划将由6区4市变为7区3市。青岛城区新增人口达百万余人。即墨之后,胶州也将加入撤市划区的行列。胶州市政府表示,胶州市的撤市划区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民政部、山东省和青岛市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并纳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方案和未来发展规划的范畴。目前,胶州市已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相关基础工作,撤市划区指日可待。数据显示,2019年胶州市常住人口为90.75万人,撤市划区后,青岛城区人口将迎来新的跨越。作为中国最早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城市之一,青岛曾经历过人口的高速增长。1982年,青岛常住人口达422.76万人。1990年,青岛常住人口666.40万人。8年时间,青岛人口增长了243.63万人,平均每年增长30万人,即便是放在现在,也是不低的增长。青岛有能力再开启一次人口扩张的征程。“抢人”很难,人们在决定将人生道路交给一座城市之前,必然会三思而后行;“抢人”也很简单,一座充满了希望和生机的城市必然将会吸引更多人投奔它的怀抱。新晋特大城市这一名号对于青岛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它意味着青岛的城市能级将再进一步。特大城市带给青岛的将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也将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文章指出,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根据发改委发布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重点城市群、中心城市将获得更加优先级别的发展。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优势资源将首先像这些城市倾斜。《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同时提出,加快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促进山东半岛等城市群发展;大力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更多细化政策的出台,各大中心城市将承接更多的政策利好。作为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胶东经济圈经济总量最大,且山东首个晋级特大城市的青岛,最有可能在城市群的发展中担当起龙头地位。成为胶东经济圈,这个山东三大经济圈中实力最强区域发展的火车头。优先发展中心城市会不会影响其他非中心城市的发展?答案是否定的。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中国奇迹”,正是通过发展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进而才有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个两个超级经济发动机就是最好的例证,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和以广深为核心的珠三角,已形成了强大的城市群。长三角不仅有上海,还有杭州、苏州;珠三角不仅有广州深圳,还有佛山、东莞。近20年来,武汉、成都、郑州、合肥、长沙等城市的发展,更加印证了这种以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胶东经济圈的发展中,同样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龙头进行带动,论经济总量,胶东都市圈与武汉、成都相差无几,但却并没有出现一个可以与之相匹敌的核心城市,带动整体区域的跨越式发展。如果时代必须要选择一个城市承担这样的重任,那么最有可能的当然已经晋级特大城市的青岛。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青岛,迎接的将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红利,更要勇挑区域发展的重担,携手圈内其他城市共创更美好的明天!
往期内容
● 教育部发布最新预警!
● 老人被查出癌症晚期,元凶竟在体内待了40年!医生紧急提醒
● 世卫组织:一旦这样做,可能导致疫情卷土重来
作者 | 木梓 策划 | 沈默 编辑 | 金石
来源 | 青报观象山
联系青报君 qingbaojunwx
微信改版,“星标”青岛日报,
才能天天和青报君见面哦~
为青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