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制造,从“智变”走向“质变”

青岛日报 2021-05-14



以制造业起家的青岛,曾经尽享“上青天”的荣光,在短短的40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300多倍,为青岛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由于产业更新蝶变滞后,青岛制造业的光环有些暗淡。不过,因为工业基础雄厚,加上新基建布局,青岛在发展高端制造业方面,仍具备先天禀赋和后天优势。



“十四五”一开局,制造业再一次出现在青岛五年规划纲要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当中,提出“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青岛选择加码制造业,重塑优势,建设“制造强市”。


加码,不是重复的堆叠,而是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制造业基因。作为创新的主体,青岛本土的制造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不断推动着“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的演进。


双星和特锐德,一个是不断突破自我百年国企,一个是仅用5年时间就成为中国创业板第一股的“黑马”——透过这两家青岛极具代表性的制造企业,可以窥见青岛在“智变”道路上的探索和底气。


1

双星:每一条轮胎

都是转动的“数据库”


未来的企业竞争,数字化、智能化是绕不开的一道坎。数字化更彻底、更智能的企业,不仅会提升核心的生产效率,更会在行业领域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打开之前从未有人涉足的“蓝海”,从而获得跨越式发展。这一点,对传统产业尤为关键。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双星集团早在2014年就建立了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开启了转型之路。


不过,双星集团并不仅仅满足于产品端的智能制造,还通过打造“胎联网”智慧云平台,把轮胎变成了转动的“数据库”,创造出一条全新的产业链。



未来的轮胎一定不会是一种买卖,而是要变成一种服务、一种场景。对于用户来说,选轮胎不用花太多心思,用轮胎时,不仅安全可以得到保证,出现需求时也能够自动服务。”


“这就需要把轮胎变成智慧轮胎,让销售过程和服务过程资产化、在线化,实现轮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用户的需求和痛点能够直接反馈到云端,设计和定制更加适合用户的轮胎。”双星集团副总裁、双星轮胎集团总经理苏明介绍。


双星集团副总裁、双星轮胎集团总经理苏明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双星和华为云进行深度合作,推动“胎联网”场景升级。未来双方还将进行合作,把“胎联网”作为标准化产品,在华为云的平台上进行推广,变成公共的服务平台,具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苏明说,“胎联网”平台给用户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就是,降低了用胎的费用,特别是大型的物流车队,之前是一次性买断轮胎的所有权,现在可以按照公里数支付轮胎的使用费用。


“胎温、胎压、行驶路线、路况、载重、磨损数据可以实时传输,我们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提前进行预测和预警,用户可以省心、省钱、更安全。”



可以说,“胎联网”重塑了轮胎行业的业务模式,将轮胎这个传统的行业引领到了数字化的赛道上来。


2020年,双星开启了“三次创业”,围绕橡胶轮胎、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废旧橡塑循环利用三大主业和模式创新,构建生态平台,通过为行业服务来实现自我的发展。

2

特来电:让充电网成为

聚合电动汽车电池及梯次利用的储能网


在“智变”之路上狂飙突进的,还有特来电。


占据着中国充电桩运营市场龙头地位的特来电,是青岛特锐德(创业板第一股300001)的子公司。目前,已服务城市347个,拥有127家城市运营公司,充电桩数量、电量、流量、专业人才、技术专利均行业领先……2020年,特来电以超过140亿元估值跻身独角兽行列。



“我们把每一辆纯电动汽车上的电池链接和聚合成一个巨大的储能网,利用了电动汽车电池闲置的容量和富余的寿命进行储能,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能与电网有序交互。”


在特锐德·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看来,充电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插口,而是新能源和新交通深度融合的生态。所以,特来电在成立之初便提出了在外人看来天马行空的“充电网”概念。


特锐德·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


充电网的一端连接着能源,另一端则连接着数据。可能在今年我们会很快会发布,凡是在特来电平台烧的车,我们都会赔偿为什么敢这么承诺呢?因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时候,我们会采集电池上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对,发现电池有安全隐患时,就会停止充电。


我们希望未来能做到,开车跟司机没关系,充电跟车主没关系,在不知不觉当中,满足你的需求。”于德翔介绍,一台大巴车一个晚上产生的工业大数据,就接近于崂山区一个晚上的电商数据。通过大数据和算法的赋能,可以让社会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让老百姓更便捷、更便宜、更安全地开好自己的电动汽车。



通过人、车、能源的智慧链接,特来电在一个全新的场景中不断“拓荒”,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没有云这个基础设施,整个充电网就是的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在2020年,和华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华为云提供数据、存储、算力等方面的支撑,目前我们已经把很多的功能性的应用,放到了华为云上;应用场景方面,大概已经用到华为3000多个新型的高效率、高可靠性模块,来提升用户的体验。”于德翔说,未来特来电和华为之间还会实现全方位的合作,前景可期。

3
“青岛智造”正走向“质变”

制造业的新一轮角力,为企业提供了不断颠覆自我的通道,也为城市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数字经济发展生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是城市实现“质变”的内生需求。


工业互联网就是“青岛智造”走向“质变”的最优路径。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既需要青岛企业发力,也需要国内乃至世界的头部企业赋能,借势而起。



对此,青岛展现出开放的姿态和满满的诚意。2020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发布“工业赋能”场景1300个和“未来城市”场景200个,今年开放应用场景的目标则是1000个以上。加快推进企业“触网”的同时,也吸引更多服务商到青岛来,为企业工业互联网改造注入新活力,丰盈青岛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



工业互联网的供给力正在不断向青岛集聚,华为就是其中的代表。2019年1月,华为与胶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基于华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及生态优势,赋能区内青岛软控等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


2019年10月,华为与即墨区签署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整合华为在高清视频产业方面的生态资源,建设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公共服务平台;运用5G、物联网等领先技术,搭建海洋产业全球协同创新平台……


青岛丰富的应用场景已经成为头部企业的必争之地。5月13日,“青岛·进而有为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就将在青岛开启。政府、企业、合伙人将和华为一起,捕捉新趋势,探索新的合作机遇。借助华为云等创新平台,“青岛智造”也将加速“质变”。




记者 | 王国钰  视频 | 李宁、闫晓阳

摄影 | 朱鋆瑶  编辑 | 金石

来源 | 青岛日报(qddaily)综合自观海新闻客户端,转载摘编请注明来源!

联系青报君 qingbaojunwx


微信改版,“星标”青岛日报,

才能天天和青报君见面哦~


为青岛制造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