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钧亮:行走在大熊猫栖息地的“粪”青

王钧亮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2024-09-08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20位优秀的环保青年行动者获得“跬步”奖学金,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与探索的故事。

本文来自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王钧亮,他和我们分享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大熊猫监测体系的发展,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回看视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本着对生态保护的热爱和对大熊猫的喜爱,2010年8月,我怀着无比光荣的心情来到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至今已持续十二年参与野生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工作

 2016~2023年利用红外相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白马河保护站、丹堡河保护站区域拍摄到的野外大熊猫


2017年,我国开始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根据野生大熊猫局域种群状况、生态习性及地理分布,大熊猫国家公园被划分为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秦岭片区和白水江片区。

白水江片区的地理位置,图源/网络


我所在的就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它的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最南端,面积18万公顷左右,最高海拔4072米,最低海拔只有600米,海拔高差非常明显,形成比较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和非常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目前栖息有野生的大熊猫110只


1984年,我局开展了建区以来的第一次全区大熊猫灾情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有大熊猫155只。1987年3—11月,全国第二次大熊猫调查开展,区内大熊猫数量突降至96只,主要原因是区内缺苞箭竹大面积开花,造成大熊猫的食物短缺。2000年5月—2001年6月,甘肃省实施了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大熊猫数量升到102只。2012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白水江保护区有大熊猫110只,位居全国单个保护区野生熊猫数量之最

当地的白马人救护大熊猫


根据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分布集中区域图,野生大熊猫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均在红色区域内。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伞护国家公园内的其他野生动物,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展示给公众,这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目的之一。

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分布集中区域[1]


我们的监测体系的发展最早是从2003年的岷山景观项目开始的。2006年-2011年,通过WWF的经费支持,我们开始把监测作为常规性的工作任务,2014年正式启动利用红外相机开展监测试点。2021年至今共拍摄到大熊猫照片4665张,视频6256段,收集红外影像资料4T,共拍摄到大熊猫同域伴生动物33种。


目前布设在野外的相机达260台左右。野外的监测线路不通公路,都是靠白水江监测队员在无人区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我们称自己是行走在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粪”青


所谓的“粪”指的是野生动物的粪便,因为在野外不能经常看到它们的实体,只能通过它们的粪便、食痕、巢穴、毛发、尸体等痕迹来调查野生动物。


也许公众心目中的野生动物调查队员是阳光、温暖、帅气的形象,在特别美好的野外环境下开展调查。但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爬山、趟水,在残酷的大自然中争取行走的权利。

巡护员们在野外趟过汹涌的河水,艰难地在雪地里前行,滑下陡峭的山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会把红外相机放在预期动物会出现的地方,比如兽径、嗅味树、水源地、取食点、舔盐处、动物标记处、求偶场、倒木、突出部和巢穴等等。


比较有意思的是,为了布设红外相机,我们会在野外模仿大熊猫的姿势,下图中前面的队友正在模拟野外大熊猫往前爬的状态,后方右侧的队友趴在红外相机屏前查看能不能把所有的画面拍在相机里面,左边的队员则在调整相机安装的位置。

模拟野外大熊猫


红外相机布设后,我们发现了藏雪鸡、岩羊、红翅噪鹛等新记录以及发情季节大熊猫因打架而受伤的画面。此外,当地的考察文献记载有亚洲金猫分布,通过红外相机,我们成功拍到了亚洲金猫。以前认为亚洲金猫都是夜行性的,但是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亚洲金猫有76%的概率在白天活动。目前区内亚洲金猫的花色很多变,有花斑型、纯色型、混合型……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这些不同花色的形成原因。

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的新纪录:藏雪鸡、岩羊、红翅噪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受伤”的大熊猫正在标记领地


通过红外影像,我们还发现了野生动物们的亲子活动。大熊猫晚上的视力不太好,但它的嗅觉灵敏,所以带崽的时候,为了防止幼崽走丢,它会叼着熊猫幼崽一直往前走;四川羚牛的种群中,成年的羚牛会把小羚牛围在中间,以防出现危险。

大熊猫带崽

羚牛“幼儿园”


红外相机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如相机需要人为手动设置,极易出现参数设置错误;相机资料传输难、供电难,误拍、空拍率较高,成果使用时间滞后,同时监测区域也非常有限。


为了解决固定在野外的红外相机的局限性,我们通过3S技术、地理信数据库及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不断建设“数字化、智慧化”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监测体系。


例如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区域建设的野外固定实时视频监测系统采用仿生树结构,可以与野外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监控系统采用市电供电方式,配备多光谱视频采集系统和语音监听播报系统。

仿生树


通过建设700M基站,我们在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和让水河保护站区域共布设实时回传相机640台。此外,我们在碧口李子坝布设的40台自动回传的4G相机通过4G网络通信基站,可以实现对站点周边3.5公里内的4G信号覆盖,5公里内的2G网络覆盖。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回传至监测管理平台后,利用“AI” 动物智能识别系统,目前能够实现16种野生动物的物种识别。

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管理系统


我们坚信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就要到野外去:建立最合理的工作体系,掌握最准确的科学数据,依托先进的设施设备,了解最新最真实的现实状况,才能制定最可行性的方案。

白水江片区2023年监测成果视频



-END-


撰文/王钧亮

供图/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排版/赵博雅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如有需要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ontact@shanshui.org


参考文献:

[1]闻丞, 顾垒, 王昊, 吕植, 胡若成, 钟嘉 (2015) 基于最受关注濒危物种分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缺分析. 生物多样性, 23, 591-600.


作者介绍

 

王钧亮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熊猫管理办公室职员

投身大熊猫保护10余载。他一直工作在大熊猫保护种群动态监测一线,精于红外相机布设,参与救助野生动物140余只。从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正式成立,他参与了白水江分局各类数据、规划的上报,参与了野外监测、植被恢复、大熊猫主食竹监测、大熊猫主食竹开花因子研究等项目,还参与了大熊猫AI识别系统的研发。他参加多项技能培训班,自学摄影、影视裁剪技术以配合保护区的推广宣传,时刻准备贡献更多的力量。


关于跬步分享,你还可以了解


项目介绍

 



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

2022年,在华泰证券的支持下,华泰公益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跬步奖学金——一个长江青年行动者支持计划”,旨在奖励和支持有志于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长期发展,并已在一线做出一定实际贡献、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助力生态保护行动者与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奖学金获得者将通过一个长江“跬步”青年分享活动,分享成长和探索的故事。


识别下图二维码 加入山水月捐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