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学森:深刻影响我一生的17人,12位是老师

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 2019-10-31


今天是教师节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

你是不是总会想起几位老师呢?



钱学森曾亲笔写下一份珍贵文件

回忆在他的一生中

给予他深刻影响的人

总共17位:


1)父亲  钱家治——写文言文


2)母亲  章兰娟——爱花草


3)小学老师  于士俭——广泛求知,写字


4)中学老师  

董鲁安(于力)——国文,思想革命

俞君适——生物学

高希舜——绘画、美术、音乐

李士博——矿物学(十级硬度)

王鹤清——化学(原子价)

傅仲孙——几何(数学理论)

林砺儒——伦理学(社会发展)


5)大学老师 

钟兆琳——电机工程(理论与实际)

陈石英——热力学(理论与实际)


6)预备留美  王助——经验设计


7)留美  Theodore von Karman(冯·卡门)


8)归国后  毛泽东 周恩来 聂荣臻


除父母和新中国的领袖之外,其余12人都是钱学森的老师。


除留学美国时的博士生导师冯·卡门之外,名单之中有小学老师1位、大学老师3位,而中学老师占了7位!足见中学教育给予钱学森的影响之深刻。


年近八旬的叶永烈,对其所著的《走近钱学森》最新进行了又一次修订,由天地出版社全新推出。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深刻影响了钱学森的老师们的风采,是他们成就了传奇。


7位中学老师


这7位中学老师,全部集中在一所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钱学森1923年至1929年就学于此)。


当年的北京师大附中主任(相当于校长)林砺儒先生,力主教育改革,反对灌输式的死记硬背。新中国成立后,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


1926年在北京师大附中念书的钱学森


钱学森回忆说:


在那样一种艰难困苦的年代,办学真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国立北京师大附中当时的校长(那时称主任)林砺儒却把师大附中办成了一流的学校,真是了不起。讲附中那时的情景,有点像神话,我们这些小孩子都知道,世界上有两个伟人,一个是列宁,一个是爱因斯坦。


他(林砺儒)实施了一套以提高学生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当时我们临考都不开夜车,不死读书,能考80多分就是好成绩,只求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我在读书时,没有死背书,看了许多书,但从不死读书,而是真正理解书。


钱学森还说,


国文老师董鲁安(即于力)、化学老师王鹤清、数学老师傅仲孙、生物老师俞谟(即俞君适)、美术老师高希舜等讲课都各有特色,给我中学时代的数、理、文等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美术老师高希舜(后来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暑假里开办暑期绘画训练班,教画西洋画,父亲很支持我去,我买不起油彩就用水彩学画,也学画中国画,后来我画得还不错。


国文老师是董鲁安,他思想进步,常在课堂上议论时弊,厌恶北洋军阀,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教我们读鲁迅的著作和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到了高中一年级时,我对用文言文写文章小品特别感兴趣。


我们的音乐老师也非常好,上课时,他用一部手摇的机械唱机(当时没有电唱机)放些唱片,教我们学唱中外名曲,欣赏各种乐曲,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后来,贝多芬憧憬世界大同的声响,一直在我心中激荡。


钱学森的中学国文老师董鲁安和化学老师王鹤清


董鲁安老师上课幽默诙谐。张维(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回忆说:“语文老师董鲁安先生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师大附中最为学生称道的老师之一。董先生给人们的印象是个乐观派、名士派,非常潇洒。他讲起书来慢条斯理,一板一眼。讲到精彩段落,时常忘我地坐在讲台椅子上自言自语……”


1942年,董鲁安几经周折,抵达晋察冀解放区,受到聂荣臻将军的欢迎。他在《晋察冀日报》和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长篇报告文学《人鬼杂居的北平市》(署名于力)。1949年9月30日当选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几何课老师傅钟荪(钱学森写作“傅钟孙”)说:“公式公理,定义定理,是根据科学、根据逻辑推断出来的,在课堂如此,到外面如此;中国如此,全世界如此,即使到火星上也如此!”钱学森从此懂得科学的严谨。


化学课老师王鹤清开放化学实验室。你有兴趣做化学实验,随时都可以到那里去做。生物课俞君适(原名俞谟,后来任江西南昌大学生物系教授)老师则带领同学们去野外采集标本,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他们培养了钱学森的动手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钱学森读初一时,鲁迅先生来校作了《未有天才之前》的著名演说。一所中学能够请到鲁迅前来演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思想的活跃、活动的广泛,名人的演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钱学森对北京师大附中充满感情,1955年10月29日,他从美国回到北京,就到母校看望老师。他说,在北京师大附中的6年,“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六年”。


如今,在北京师大附中钱学森纪念馆里陈列了钱学森所说的6位北京师大附中老师的照片:林砺儒、董鲁安、高希舜、李士博、王鹤清、傅仲孙(俞君适老师的照片,未能找到)。


永远的“邓老师”


在钱学森纪念馆里,有一幅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师生站立在操场上听主任训话的老照片,照片右侧的一位女教师是邓颖超。


1920年8月,邓颖超到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任教,是该校第一位女教师。虽然邓颖超并没有教过钱学森,但由于有着师生之谊,钱学森后来见到邓颖超,总是称之为“邓老师”。


在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执教的邓颖超。


1984年秋,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任期即将届满,需要推选新的主席。众望所归,钱学森被提名为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力辞这一职务。


钱学森说,自己只是个科技人员,不是一块“当官”的料。如果不是工作需要,他不会同意担任力学所所长,也不会同意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和国防科委副主任等一系列职务。这些职务都是后来在他主动而坚决的要求下辞去的。尤其是钱学森知道,担任中国科协主席之后,还会兼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当时主持科技领导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请出了“王牌”——邓颖超。邓颖超约钱学森到中南海谈话。邓颖超说:“这好办,我告诉政协机关,叫他们平时不找你的麻烦。


“邓老师”的这番谈话,说服了钱学森。


1991年10月17日,当80岁的钱学森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87岁高龄的“邓老师”也致函祝贺。


没错也要扣一分的“陈老夫子”


钱学森还一直怀念上海交通大学的陈石英教授、钟兆琳教授:


四年级大半年的专业设计课是在图板上画蒸汽机车。专业基础课中给我教育最深的是陈石英先生,他讲工程热力学严肃认真而又结合实际,对我们这些未来工程师是一堂深刻的课,我对陈先生是尊敬的,有幸于1955年10月归国后到母校参观,又是陈先生作为上海交大的领导接见了我。我1980年春在上海还去拜访了陈石英先生。

还有许多老师如电机工程的钟兆琳先生对我的教育,我也是十分感谢的,师恩永志于心!只是毕业后未有机会再见到他们。


陈石英1890年生于上海,1913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造船系学习,1916年毕业回国,在交通大学工作达67年之久,被老一辈交大人尊称为“陈老夫子”。


陈石英教授曾经说,钱学森是他最好的学生,钱学森则多次称陈石英教授为恩师。


一次陈石英教授则把钱学森应该得100分的热力学考卷,只批了99分!为什么呢?陈石英教授说,那是因为钱学森的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为了防止他自满,没有给100分。


当钱学森为自己满分的考卷只得了99分感到惊讶时,陈教授说明了原委,钱学森非常感谢教授的良苦用心,在学习上倍加努力。


钱学森在回忆交通大学所受到的教育时说:“我要感谢那时的老师们。他们教学严,要求高,使我确实学到了许多终身受用不浅的知识。”


伯乐叶企孙与三位名师


值得一提的是,钱学森能够考取清华大学“航空机架”专业留美公费生,主持招考工作的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先生起了关键作用。


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母亲当时病重),钱学森在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时,竟然数学不及格!其他成绩也并不好。


如果没有叶企孙破格录取钱学森,钱学森当时就无法到美国留学,也就不会成为冯·卡门的学生,钱学森的历史,将完全改写!


叶企孙,是一位优秀的物理学家、杰出的教育家。1925年清华学校创立大学部,他创建清华物理系并出任系主任。1929年,清华大学理学院成立,叶企孙出任院长,并长期担任物理系主任。他亲自培养了我国一大批著名科学家。


在“两弹一星”的23位元勋之中,有10位是他的学生:王淦昌、赵九章、彭桓武、钱三强、王大珩、陈芳允、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王希季;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戴振铎、王竹溪、钱伟长等亦出于他的门下,被誉为“培养大师的大师”。


叶企孙


叶企孙虽然没有直接教过钱学森,但在其人生的关键时刻帮了他一把,还亲自为钱聘请三位航空工业名家组成指导小组。


导师之一钱莘觉又名钱昌祚。他安排钱学森先在杭州、南京、南昌的机场或者飞机修理工厂实习,然后到北京清华大学接受导师的辅导。


钱学森在笕桥机场有两个“第一次”:第一次看见了飞机,第一次见到了导师、鼎鼎大名的飞机设计师王助教授。


王助,字禹朋。1909年,年仅16岁的王助被清朝大臣选中到英国留学,1915年9月,转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获得航空硕士学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航空工程学位。1917年,王助被聘为波音飞机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他设计出乙型水上飞机,一下卖出50架,使波音飞机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


就在王助成为波音公司的顶梁柱的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使他无法忍受。作为总工程师的他竟然无法进入测试场地对自己设计的飞机进行测试!王助忍无可忍,于1918年2月回国,后出任中国航空公司总工程师。


1947年钱学森与清华大学王助教授合影


经过实习,钱学森对于飞机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他在结束实习之后,回到离别已经五年的北京,面见了导师王士倬教授。


王士倬只比钱学森大6岁。跟王助一样,王士倬也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他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风洞,是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人物之一。


常言道:“一道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三位名师的指导下,毕业于铁道工程专业的钱学森,终于迈入航空工程的大门。


来源:北京日报·副刊(作者:赵婷)

制图:杨盼


监制:童曙泉
编辑:姜晶晶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