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关望万里!这是最酷的长城

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
2024-08-25

悬崖为锁,峭壁为墙。一段只有40.28公里的长城,扼守着九边重镇——蓟镇。

这可能是跨越15省区市的长城中最短的一段,短到很容易让人忽视。但可别小看她,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曾赞这里是“万里长城之缩影”

一关,望万里!


一关众人修

青山环抱,绿树掩映中,有一处古朴院落。这曾是“黄崖口提调公署”,依八卦布局,环环相套。

中国第一座长城博物馆就在院落之中。战台敌楼、边城掩体、水关烟墩、古寨营盘、佛郎机铜镇筒……万里长城上诸多形制、武器,都可以在黄崖关长城看到。

展厅中,一位白发老者忽然停住脚步,凝视着展柜中的黑白照片:一座圆形敌楼残垣上,站着一位年轻人……

“这是我,40多年前的我。”白发老人指着照片,声音颤抖,难掩兴奋。


老人叫白旭晨,今年82岁。黄崖关长城最初42公里的测量长度,就出自他手。

“那是拉着皮尺,一尺一尺量出来的。”整整17天,时任蓟县文保所副所长的白旭晨和长城保护员爬遍了黄崖关长城每一处残崖断壁。


“真的很难想象当年是怎么量出来的。”站在一旁的邢亚萍望了望峭壁上的长城,惊叹着。她是蓟州区盘山(长城)风景名胜区管理服务中心文物古迹管理科科长,白旭晨测量长城的时候,她刚出生。

展厅背后,又一进院落。院中一块巨石,镌刻着8个大字——“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这是1984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单位发起的社会募捐活动所题的词。


当年9月29日,天津市就响应倡议,全市动员,随后召开赞助大会当场募集700余万元,黄崖关长城,就此开始修缮。白旭晨主持首期修缮。

那一年,史贺东19岁。他家,就在长城脚下的古村——黄崖关村。

“村里的路也是按八卦修的,没人领着,肯定迷路。”坐在自家的厅堂中,史贺东泡茶待客。

堂屋的墙壁上,挂着史贺东母亲卢玉兰的照片。这位曾为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老人,40年前,组织村民积极投入修缮长城的活动中,捐钱出力,背砖上山。“老一辈的坚毅,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史贺东的声音有些哽咽。

在北京打拼多年后,史贺东又回到了村里,经营民宿,继续守着长城。


别看装修得挺古朴,史贺东家的民宿暗含玄机。“诚信赢天下”的匾额上方,是能控制采光的玻璃屋顶;木质楼梯上,是能随脚步亮起的灯带……伴随“打开窗帘”的指令,窗外的长城跃入眼帘。“这些智能装置,都是我从北京中关村淘来的。”史贺东有些得意。

每逢节假日,村里就热闹起来。“从车牌看,还是北京的车来得多。住不住我家无所谓,来黄崖关长城看看就好!”史贺东开心地笑着。

一孔窥古今

名将戚继光,曾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镇守蓟镇16年,苦心经营,才有这“一关望万里”。

黄崖关长城太平寨段入口,立着一座戚继光的雕像,每一个登长城的人,都会和他“会面”。


邢亚萍站在树荫下,凝视着戚继光。如今,巡视保护长城的接力棒,已交到她的手上。

登上1号敌楼向东眺望,长城被一道极陡峭的山拦腰截断。“这叫山险墙,以峭壁代替城墙,山头后面还有路。”邢亚萍瘦削干练,在起伏陡峭的长城上,走得很快。“这比白老他们当年,好走多了。”邢亚萍边走边说,气息没有起伏。春夏秋冬,她和巡护员走遍了黄崖关长城的每一个角落,除草排水,观察“问诊”,尽职守责。


“你看那里。”邢亚萍抬手一指,顺着方向望去,草木之间,一道墙体上,有个隐秘小门。

“那是暗门。”邢亚萍说。她可能没有想到,研究这个暗门的人,也曾用皮尺测量过长城。

树木掩映下的暗门

2003年,李哲还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读研究生,当时他们进行长城测绘,就是用皮尺测量的。

20年后,教授李哲,正带着年轻的学生,用无人机飞越长城,采集“长城全线实景三维图像”。在40多个TB数据的加持下,长城的样子丰富起来。

邢亚萍指的那处暗门,正是李哲团队的研究发现之一。

《武备志》中所述 :“暗门更于兵出入便处,潜凿城为门,外存尺余勿透,以备出兵袭敌。”仅密云至山海关之间的长城,就发现了53处各种样式的暗门。在河北秦皇岛的界岭口,李哲团队还发现了更为隐秘的“突门”

“暗门、突门的设计可不仅仅只是为了军事。”李哲说,明代官方文献记载,朝廷允许游牧民穿过长城暗门,在青海和河套地区之间往来放牧。有了可以维持的生计,也就有了安定的基础。

明代兵部尚书卢象升曾形容暗门犹如人的“孔窍”,控制长城内外的沟通方式,规范内外经贸的秩序。正因有孔窍,关隘才无恙。“这是我们团队最喜欢的一个比喻,每每读来都非常感动。这才是中国长城的本质,长城并不是封闭的,我们始终是开眼看世界的。”李哲感叹。

万里尚为邻

清晨,黄崖关正关,一声发令枪响,近3000名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鱼贯而出,在长城上奔跑。这是长城上的马拉松,被誉为“世界十大最酷马拉松”之一。


来自丹麦的亨里克·布兰德也在奔跑的人群中,21届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赛,他一次没落。

在布兰德还上初中时,第一次在课本上看到万里长城的图片,就被深深震撼。1999年,从报纸上看到了“长城马拉松”的新闻,他说,“那是巨龙的召唤”,便毫不犹豫报了名,飞到黄崖关。

今年,布兰德65岁了,长途跋涉,虽然辛苦,但他乐此不疲,“每一次都有惊喜,中国的交通越来越便利,长城内外的风景越来越美。”

惊喜远不止这些。沿着既定路线,布兰德跑进了长城脚下的小村庄,两边可爱的小朋友挥着手为他加油,有的递给他一束小花,有的和他击掌……“我太爱这里了!所有人都面带微笑,这是最温暖的瞬间。”布兰德回应他们一个开心的笑容。


一旁,刚刚完赛的米斓翉和妻子也凑了过来,这对来自澳大利亚的夫妇不管走到中国哪里,只要有长城,一定要去看一看,他们甚至去看过新疆的长城。虽然气息尚未调匀,但米斓翉的妻子还是努力地喊出一句话:“Everyone in the world knows the Great Wall, everyone(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知道长城,每一个人)!”

离开黄崖关,驱车返程,会经过“天津最美天路”,这条盘山公路像一条项链,将黄崖关长城和梨木台、郭家沟等景区串联在一起。途中,会邂逅彩虹隧道、彩虹公路,三家店服务区的观景台上,还有一处山间咖啡馆


晚上九时,露台上坐满了年轻人,捧着咖啡,眺望灯火。一个女孩正端着咖啡拍照,她就住在蓟州城区,从城里开车过来也就20分钟,闲暇时,她经常和朋友在咖啡厅小聚。

“我常能碰到从长城上下来的游客,在这儿喝杯咖啡,休息一下,再出发。”女孩说。冲着远山,她举起咖啡杯,似在致敬,又似在邀约。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沿着长城看中国”大型采访



北京篇:

北京之北,一个三面有古长城的小村

长城,有魔法

未完待续……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 钱绯璠 问欣 金瑶 甘南【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钱绯璠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