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4驻留 | 寻找陌生感和不确定性的「城市野餐」

A4am A4am 2022-11-24



城市野餐,就是寻找熟悉场域下的陌生感。


做城市野餐,源自于的我们平时出门总有带食物和饮品的习惯。我们尝试用食物的视角去探索新地方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让“吃”这件事有更好的体验。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是剧场,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感知到剧场的存在。我们首先做的是看到和发现剧场,然后才是关于这个剧场的“整理”、“叠加”和“再造”。


——侯嘉文&王显杰




 1 菜市场的临时摊位 


城市野餐的第一个维度是菜市场。当地菜市场是了解当地食物、口味和生活方式最好的入口。


只带了一块餐布,去了一个非常“当地”的菜市场。在逛菜市场的同时,我要求自己必须是一个有节制的“买手”,只挑在我眼里最有陌生感的食材,而且每样只买一个;“寻找陌生感”是逛菜市场最大的乐趣,如果眼光足够犀利、经验足够丰富,你总能发现非常特别的食材,比如我挑到的宝贝:一颗香气浓郁的巨型柠檬、一块流露出神秘光线的粉色晶体大冰糖、一棵裹着红色泥土的鸡血藤、还有一颗翡翠颜色的野鸟蛋。


探索菜市场


买下了水果店主本用于陈列的果篮,把所有买到的食材都放入其中。探索菜市场的过程,也是我寻找“摊位”的过程,午后的阳光下,我在市场后街水产大叔的摊位旁,发现了一块“闲置”的风水宝地,“临时摊位”就慢速地摆起来了:直接在柏油路面上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白色餐布,然后缓慢地从果篮中一个一个地取出食材,摆到布上去。它像是一次布展,也像一个仪式,我们在摆放中构图,希望这些材料在白布上释放出它们原来的形状、姿态与能量。在当地居民眼中,在熟悉的菜市场里看见平日熟悉素材的陌生模样,也是我们想与他们交流的野餐。


临时摊位


临时摊位,这些果篮中的食物,在这块桌布上也完成了它们的临时驻留和短暂展览,能和水产大叔、洋葱大婶一起摆摊非常开心,感谢菜市场里过往的大爷大妈们作为这个现场的观众,观看了此次超短暂的“临时摊位”,期待未来的A4艺术家们继续来这里练摊。


菜市场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生活线索,来到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了成都的呼吸与节奏,而我们打开的这块餐布,陈列精心挑选的食材,也成为和这个城市共进野餐的接头暗号。


* 特别鸣谢参与设计师:黄莹


菜市场的临时摊位


 2 偷偷和熊猫喝一杯 


熊猫,是到成都后最想见的驻地艺术家。


它作为吃播界的元老,大部分时间都在吃。拜访它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它一起吃。


于是,我们带了冰桶,在冰桶中装了咖啡、啤酒、牛奶(选择黑白配色以表达对它的尊重),前往熊猫基地,以下午茶方式和它一起喝一杯。


偷偷和熊猫喝一杯



 3 路边摊炒饭合作 


这次城市野餐系列,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姐的路边摊。1993年开始经营,27年风雨无阻地毎天出现在这里,大姐选择的摆摊工具是脚踏三轮车而不是电动三轮,因为脚踏车不会违章而影响每日按时到达摊位。


正在炒饭的大姐


在成都的这段时间,带了七八拔北京的朋友来这里吃饭,每一次的饭局气氛、温度和食物都有各自的惊喜,这个角落变成了心目中的“北京驻成都办事处”。


昨晚见了一位老饕,20年前就在这里吃,他说这里原本除了炒饭炒菜还有抄手,慢慢精简中把抄手也去掉了,更加精准每日必要的食物,大姐在长时间肌肉记忆下经验积累已经把食材准备和食物选择做到了极致,她在备料和炒菜过程中的整理术非常耐人寻味。

各式菜色


大姐的摊子也是这个城市的忒修斯之船,时代变了,周围变了,生活节奏变了,它的内核却没有变,以客人为本,无差别对待,又坚持了自己,以自己的某种执着塑造出了最有风味的炒饭。


在这个物产丰富的城市里选择以“不确定性”的方式遇见大姐,是城市野餐中最奢侈的“刻舟求剑”。


自带的食材

桌面布置

炒饭合作现场


当晚的炒饭菜单、上菜次序是提前设定好的,我们自带的烹饪食材也为大姐的炒饭带来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炒饭方式,以一个路边食物剧场的方式,为餐桌搭配新桌布,为食物提供新的光线和酒饮,最终与大姐共同塑造了一个开放并充满烟火气息的炒饭合作。


当晚的炒饭菜单


1. 豆芽酸豆角炒饭

2. 虾仁青豆炒饭

3. 熏猪鼻炒饭

 4. 蘑菇虫草炒饭

5. 鱼丸蟹肉棒炒饭

 6. 牛小排炒饭

7. 花蛤豆苗炒饭

8. 儿菜豆干炒饭

9. 鸡蛋秋葵炒饭


* 特别鸣谢炒饭大姐:刘三姐


路边摊合作



在12月末,侯嘉文和王显杰的驻留项目作品将于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展出,包括食物剧场式的创作方式和过程影像记录。


* 文中图片与视频均由艺术家提供





自2011年项目正式启动,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根植于本地社区与城市,麓湖·A4美术馆不仅提供高效与专业的学术支持,还将带来驻留同期丰富的活动体验与对话,为参与者带来广阔、多元、深度的创作空间与可能性。


从2019年起,麓湖·A4美术馆迎来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的落成以及周边更多公共空间与户外区域的使用,拓展基于驻留艺术中心而展开的艺术家展览、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活动、区域互动与共生的现场,建立与周边社区、业态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连接不同人群与机构,形成以公众沟通与交流为目标,城市新兴区域文化形态与结构为背景,以实验性与专业性为工作方法的文化艺术项目。


目前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主要分为四个不同部分,分别是邀请制驻留,城市间双向交换驻留,国际国内公开招募申请以及公共艺术项目专项驻留。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5月至次年1月,可同时接待10-11位艺术家开展工作。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位于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包括10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2个公共活动区域和1个1230平米的驻留展厅。



同期展览

扫描下方二维码

购买11月7日-12月6日iSTART儿童艺术节门票!



扫描下方二维码

0元预定

11月7日-12月6日克里姆特《金色畅想》展览

内容编辑:侯嘉文 王显杰 沈思

视觉设计:邱恒

内容排版:陈以轩

内容校对:江雨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