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蛤蜊岛 麓湖番外篇》|时空伴随者的情感和疗愈

A4am 2022-11-24

Editor's Note

《蛤蜊岛·麓湖番外篇》是赵川指导的为期六天的“蛤蜊岛工作坊”的呈现演出,由草台班成员与十位公开招募来的工作坊成员共同参与。在疫情再次席卷的当下,我们回看蛤蜊岛上的故事。我们遭遇的困境,能否为我们带来新的转机?如何在跌宕的时代中安顿和共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草台班 Author 吴梦



一个带面具的演出者站在门口,把手伸到每位准备入场观众的额前,似乎在探测体温,之后却随意大声读出手上一叠彩纸上的数字:“33.5度”、“36.5度”、“35.4度”、“39.9度,红马,你请到这边蛤蜊区……”那张被高举起的纸上写了39.9c,边上还草草地画了一匹红色的马。意外得到红马的人只能笑笑,和同伴分开,无奈地到一边等待,观看这个游戏继续上演。每次有人轮到红马,观众里总有人会讪笑,孩子却一脸认真,似乎窥探出秘密,“我知道,假的呀,骗人的!”一会儿功夫,蛤蜊区里拥挤起来。


这是在成都麓湖A4美术馆的小剧场,《蛤蜊岛麓湖番外篇》演出开场前的一幕。而此时幽暗的舞台上,十几个错落放置在坐垫上的面具,脸廓分明。观众好奇这些都是谁?他们又在等待谁?


此次演出,是赵川主持的6天戏剧工作坊的最后呈现,也是美术馆驻留项目的成果。7位参与者来自成都本地,另3位来自广州、贵阳和深圳,加上美术馆的助理冉冉,以及来自上海草台班的小闵、若水和我相协助。我们在2021年10月底共同完成了《蛤蜊岛》系列两场新的演出。



工作坊初期,赵川让大家带来一件与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生活、情感、思考相关的物件。那天大家围坐在麓客岛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参与者小李带来了机械键盘的组装件。原来,疫情期间,网上有一群人和他一样,隔离在家时就玩这种个性化键盘组装,不断按下这些机械键盘时发出的“嘀嗒”声,说是特别治愈。


彼时,隔离期间的华奕,主动把自己隔离在“塞尔达时间”(《塞尔达传说》游戏)里,她在塞尔达世界里畅游上百个小时,却一点也不想完成拯救公主这个终极目标。


曾在深圳工厂打工的玉玲回忆起独自隔离的三个月时光,后来终于能上班了,也逃不掉减薪裁员的厄运。她对未来感到非常迷茫。


广州的畅畅带来了疫情期间的画。她觉得无论是疫情还是绘画,都需要在这样的混乱中寻找那一束光。喜欢音乐的小岛那时被隔离在一个亚洲小岛上,当局势最紧张的时刻,岛民用音乐和舞蹈碰融着小岛焦灼的内心……


参与者中,已退休的梓轩姐觉得,她在成都基本没感受到什么疫情,就是生活。她咏诵出陶渊明的诗:“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参与者猫猫带来了朋友送她的一个巨魔娃娃。这位原本爱收藏古董娃娃的朋友因重病在鬼门关走过一遭后,开始放下工作和很多东西,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荼荼回想疫情一周年公祭时街上的鸣笛声,让她担心、想念许多相遇和相处过的人们。疫情前才新婚的Summer,疫情时至亲的人进了ICU,面对疫情下的规定,亲人难以再见最后一面……这些来自参与者的分享,最后,都由他们自己带入表演之中。


荼荼:在临街的房间里,当急促的警报声响起,我看到所有的马车,人,甚至风,甚至狗,都停下了。所有的司机像花光全身力气,按响鸣笛……我想问,木头老铺子里,那对眯着眼睛笑着,与我分享他们最喜欢的清酒的老爷爷老奶奶,你们还好吗?我们外企年会时,大笑着说“Merry Christmas & Happy New Year”的我的同事们,你们还好吗?同桌的陌生人,你们还好吗?……


Summer:使劲的想要砸开这扇厚厚的门,我要看看我爱人的样子。只剩最后的时间,我要冲破这坚硬的门!我冲不破隔离。


舞台上的这些表达,经过斟酌、商量和讨论,但仍是普通人的真率,让台下很多人动容。



疫情后,草台班人一直在工作坊和创作中反复进入这些话题——疫情、隔离、隔离的历史、共情、行动等。但当他们被作为一些知性的议题来处理时,我们的剧场能带来怎样的能量,展开怎样的讨论空间?


那是关于痛苦的因果缘由吗?还是该去辨析民族主义的巨大身影,还是为诅咒般的人类历史中的隔离现场叹息?


我其实挺迷茫,不觉得现有的工作方式,已够回答这些困扰。


那几天,工作坊的参与者不断讲述、排演那些生离死别,我们这个小团队,时不时都被那些情感激荡、冲击。


荼荼每排练一次都会泣不成声,其他人也常被她的丰沛情感带动,相拥流泪。


原先看似游刃有余的猫猫,分寸都拿捏的挺好,但到后面几天却有点撑不下去,和导演商量是不是可以去掉她故事里的关键情节。


反复在讲述朋友的故事,不断地重温和朋友交往的很多细节,让她心里承受不了。


而外表一直坚强理性的Summer,妹妹来看她最后一天的演出,当再一次讲述自己和爱人分离的故事时,她几乎是哽咽着完成的。


而理科生小李,才读大四,在一个女性居多的团体里,面对那么多情感奔涌的场面,他也拷问自己,为什么感受不到?何为共情?





但工作坊的引导者、导演赵川却不承认在这样的工作中,他有“治疗和疗愈”的预设。我们之前在武汉、上海和广州演出《蛤蜊岛》,创作中把故事设定在“十日谈”似的框架内,又用面具表演,总让故事在真的假的或历史与现实之间摇摆。


而在成都麓湖的现场,一切异常真实,大家的经验饱含生死情感,一遍遍激荡着观众的情绪和思绪,像是促成了剧场式的集体净化或疗愈。


第二场的演后谈中有位观众说,刚才她看到大家讲述自己故事,她一直在流泪,非常有共鸣。因为她觉得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被攫取。比如,病毒在攫取我们这个世界的某些生命,可是疫情期间她却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个生命。


而我们创作的这台戏,也是在对抗着时间对我们的攫取。她说在日常生活中,她阅读,带孩子,也许彻夜没法睡觉,她在哺乳期还要准备考试。但她是在对抗那种攫取……她看到大家的故事特别感动,觉得这场戏剧就是在把人的自我找回来。


赵川回应,当私人的话语被拿出来放到这个舞台上,哪怕只有一位观众,演出者都获得了某种公共性,这是一场争取行动。


小闵也在他的分享里说,他觉得疫情这个话题,有意思的是能够把各种生活现实都囊括进去谈论。我觉得也是。当疫情常态化后,我们的生活其实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剧场到底要谈论什么?这次的演出,真实地展现了压抑后的情感抒发和联结。戏的结尾时,菲姐带大家进入到一个“音乐节现场”,观众也被激励,一起在舞台上尽情唱啊跳啊!在那一刻演员和观众似乎在冲破某种人与人之间的隔离……


离开成都第三天收到一通冗长的电话,因成都的疫情,我需要报上姓名、回沪日期、居住所在地、绿码等等。挂上电话,我庆幸演出能在那里的问题变严重前完成,并安然回来。而其他两位参与工作坊的小伙伴,先后在深圳和福建居家隔离。另外一位一同去成都的女生,我们全程只有3小时不在一起,她却被发现成了某个难以知道的神秘人的“时空伴随者”。


这次一起创作的小伙伴,我们在物理距离上虽已分开,但这个特殊的在一起的时段,让我们成为了彼此情感上的时空伴随者。




海报设计:冉冉、吴梦

海报背景图:畅畅

剧照:成都A4美术馆


草台班2005年春由赵川及同仁们于上海初创,通过每周聚会研讨表演、剧场及社会议题,做富实验性的集体创作;


多年来不拘一格地利用各种场地进行排演、交流,策划“文化站”讲座和名为“拉练”的长途巡演。


草台班鼓励普通人投身剧场,关注基层问题,强调剧场与周围生活的积极关联,不断塑造出流动的公共空间,催生思辨、讨论和试图超越的诗意想象。


剧场作品包括近年由不同生活形态的年轻人参与的《草芥》系列、2006-2016年的“社会剧场三部曲”:《世界工厂》、《小社会》和《狂人故事》等,已在国内、港澳台地区、亚非和欧美许多地方呈现创作。


剧场是想象世界的开始

关注我们  来剧场赴约 




草台班2005年春由赵川及同仁们于上海初创,通过每周聚会研讨表演、剧场及社会议题,做富实验性的集体创作;多年来不拘一格地利用各种场地进行排演、交流,策划“文化站”讲座和名为“拉练”的长途巡演。草台班鼓励普通人投身剧场,关注基层问题,强调剧场与周围生活的积极关联,不断塑造出流动的公共空间,催生思辨、讨论和试图超越的诗意想象。剧场作品包括近年由不同生活形态的年轻人参与的《草芥》系列、2006-2016年的“社会剧场三部曲”:《世界工厂》、《小社会》和《狂人故事》等,已在国内、港澳台地区、亚非和欧美许多地方呈现创作。




剧场是想象世界的开始


 关注我们  来剧场赴约 





自2011年项目正式启动,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根植于本地社区与城市,麓湖·A4美术馆不仅提供高效与专业的学术支持,还将带来驻留同期丰富的活动体验与对话,为参与者带来广阔、多元、深度的创作空间与可能性。

从2019年起,麓湖·A4美术馆迎来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的落成以及周边更多公共空间与户外区域的使用,拓展基于驻留基地而展开的艺术家展览、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活动、区域互动与共生的现场,建立与周边社区、业态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连接不同人群与机构,形成以公众沟通与交流为目标,城市新兴区域文化形态与结构为背景,以实验性与专业性为工作方法的文化艺术项目。

目前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主要分为四个不同部分,分别是邀请制驻留,城市间双向交换驻留,国际国内公开招募申请以及公共艺术项目专项驻留。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5月至次年1月,可同时接待10-11位艺术家开展工作。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位于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包括12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2个公共活动区域,1个1230平米的驻留展厅,同时在市区还有11间驻留艺术家公寓供驻留艺术家使用。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是麓湖·A4美术馆于2019年10月设立的分支空间,依托于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致力推动艺术家展览、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活动、区域互动与共生的现场,建立与周边社区、业态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连接不同人群与机构,形成以公众沟通与交流为目标,城市新兴区域文化形态与结构为背景,以青年性、实验性、专业性与交流性为工作方法的文化艺术空间。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位于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包括1个接待中心,4个Lab空间,1个1230平米展厅,1个艺术家会客厅,10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以及位于麓湖周边的11间驻留艺术家公寓。依托现有空间,艺术中心每年推出各类艺术项目,特别通过其中运营的“儿童艺术空间”、“白盒子空间”、“造木空间”与“社区实验室”项目联合周边社区与居民开展丰富的在地互动项目。与此同时,艺术中心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


正在展出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冯立个展,Good Night” 

“何利平个展,最近过得咋样?” 

&

“森林·机械·光语石”

门票

【票务说明】



公众参观时间:

2021年11月21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每周二至周日 10:00 - 18:00 开放 

(17:30后停止入场)

一人一票,仅限验票当日有效  


 关于A4 


麓湖·A4美术馆于2008年3月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办,2016年8月迁入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正式注册成为民办非营利机构。在创始馆长孙莉的带领下,A4美术馆从推广国际先锋艺术的项目空间,逐渐升级为一个拥12个空间、共6500平米的城市生态型美术馆。创办以来,A4美术馆共举办了近80场专业的当代艺术展览,超过2000场人文类讲座、沙龙、工作坊,与国内外近500位知名艺术家,40余位专业策展人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