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向行为艺术家提问后|行进中的行为现场
正在展出 ON EXHIBITION
什么是“先提问”茶话会?
“成都Chengdu”展览特别项目《行进中的行为现场》已经进行了5次行为现场,每次的行为现场都会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因此,我们决定通过向艺术家及作品评议组成员面对面提问的方式,开始一场关于行为的线下开放性交谈。
《行进中的行为现场》现场合集
Q&A
Q:
你在做现场的时候可能遇到一些来自于其他人的极端行为,你是如何处理的?你有没有预想比这还要极端的一些行为?
曦悦: 我会预想到,因为我是一个总会把最糟糕的可能性想好,想过处理方式过之后,说OK,其实我可以接受这种可能性,就算ta真的有过分的行为我也可以接受,我才去做。
因为我是在创作状态里,而且这个事件出现,其实是反映了社会上一类人的面相的。我并不排斥他人的极端交互出现在我的作品本身。我希望自己可以像镜子一样, 只是来照出这些面。所以, 观众是怎么样做的那是观众的事,他们怎么对待我,也是他们的事。
就像1.13号(行为现场当天)的前一天,有一位参与者联系到我,因为他有急事得离开成都,但又挺想参与这个作品,于是我提前做了一次这个作品, 但在过程中这个人对我的方式是会让我觉得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以及他后续对我的冒犯,在此先按下不表。但我觉得这些都只是代表了这个参与者,和其他观众无关,所以在第二天我可能觉得还是希望以更平和的一个状态去面对每一个观众。
Q:
在做行为艺术时面对身体上的接触会感到恐惧和不适应吗?
曦悦: 我之前是很不喜欢肢体接触的一个人,我之前几乎没有办法去接触。这个状态一直持续了很多年,但后来有一点改变,找到并克服了一些问题,加上其实很多参与者也都会给我一些不一样的体验。我在全黑的情况下,完全对这个观众一无所知,仅凭握住ta的手那一下快速地感知到我对ta的感受之后,再抽离提炼出来,做一个行为去回应这份感受。每双手给我的感觉其实是不太一样的,我的回应就不太一样。
Q:
感觉到别人的情绪,会对你的行为产生影响吗?
曦悦: 我希望自己在作品中是相对抽离的一个状态,不管是遇到冒犯了或者是其他一些情况,我希望在那个情景下我有一定理智用以反应。这个作品当时设置的是每个人从房间里边出来的时候,现场记者会采访他们。我自己是创作者,我当然是知道我对他们做了什么的,然后回看他们和记者聊的时候,会发现参与者的感受和我自己的意图,是有一个错位的,这本身非常有意思,就好像是我在投射一种东西,而他也在投射一种东西,在互相的投射中错位地构建再重组,共同完成了一个创作。
Q:
作品在与别人共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与人之间的互动性与主体间性有些什么样的关联呢?
Dasy: 其实主体间性它就是一种开放的状态,就是所谓主体间,它就是主体之间的一种场域,或者说是一种留白。所以说其实我在去做这个项目之前,我就没有预设任何可能性,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当时现场还有一个男生,他一开始想用黑色的颜料把整个画面都泼了,但他后面觉得这幅画好漂亮,他不想把它给毁了(他后面是这么说),但他后面还是用咖啡色去抹很多很多地方。
一个作品,它一旦被大家去共建了,就充满了很多的主体间性。那么就存在主体之间的一种隐喻,或者是它们之间的一种连接,主体之间它会有一定的限制和制约,但是也一定启发性和可能性。
Q:
关于刚才的作品,你有没有考虑这两个作品最终它的结局是什么?
Dasy: 它没有一个主题,不需要主题,也就是它表达的就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包括我在里面讨论就是一个个体的建构,我们每个人也是一个流淌的状态。而且我也不care到底别人会怎样去对我的画,做什么都可以的,其实都没关系。
Q:
在你最终确定作品的形状和体量之前,你思考的方案想法是怎么确定的?
强咪QIANGMI: 选择的那个空间尺寸是国家规范的包含那个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的最小尺寸,所以如果你看到外面有建筑它低于这个尺寸,那个就不合法,这是法律的一个规则,它是一个底线。
因为我觉得很多作品可能就跟创作者本身有一个潜在的联系,他的可能工作经历、成长环境、教育背景都会渗透到这个过程当中去。因为我大学的专业是建筑学,所以对空间体量这个会比较敏感,在构建一个场景的时候就会比较本能的考虑到这个。
Q:
当时是为什么考虑要把它做成三面的空间,而不是一个房间的那种封闭空间?
强咪QIANGMI: 因为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三维世界中,所以我觉得在这个作品当中可能都是尽量做到简单。然后像这个粉刷,我也没有做图案相关的,就都是最基础的一个装饰和搭建,所以就做了最简单三个面。
🪨
捡石头计划
Stone Collection Project
*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该项目是于2020年强咪QIANGMI发起的邀请全世界各地朋友参与的行动计划(还在持续进行中)
Q:
在行为过程中小鸟有一些行为以及和你的互动,在那个时候你觉得你和它真正的区别是什么?
烧烤: 我觉得没有什么区别,就是我在看它,它其实也在看我,就是我其实也处于跟它相同的状态下。对它来说我比他强大,但是对我来说又有还是比我强大的东西。那么有没有就是对这样的权利有一个界定?就是你对他的权利在哪些地方是不存在?我觉得不是基于这块,就是他存在,它无时无刻地存在,只是说你在那个时候能不能够去清晰地发现它的存在,或者说你怎么去思考到他的存在,然后只有意识到了它们才能够去做它的事情。在这种状态下你是相当于被蒙蔽双眼,或者说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了。就没有接不接受,有没有意愿,就是现在是突破到这种视野上,展示了我当时在那个时候看不清楚的一种状态。
Q:
像牛或羊这样两样生物,它一生的路径都是被规划好的。那您觉得这样的生命它还算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吗?
烧烤: 我觉得他是完整的生命体,只是他过得非常不幸福。但是你看,比如说我们在那个笼子里有一只小牛和一只小羊,把它放出来,它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它在那种生存状态下不影响他是一个生命个体的表现,他同样是有力量的,只是它以那样子的状态被束缚在里面。
Q:
介入公共空间的行为艺术和在美术馆做行为有什么不同?
董洁: 就是我可能没有办法从理论上去给到你一个回应,但是我想从我个人的这个创作经验来谈一下。
介入公共空间的话,就用昨天的作品举例,就整个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感觉。因为有很多不可控的偶发的因素,不是完全可控。昨天的实施计划包含船工的一部分工作, 因为开始的时间晚了,离船工们的下班时间很近。所以我们本来想的是绕岛一周应该是 10 多分钟,将近 20 分钟,但是两位船工急着下班,所以就划得划得特别地快,基本上五分钟就划完了一圈。然后我们也有艺术家就是反映说比预想的时间快了很多,他们都还没来得及准备,没来得及进入状态,这一圈就绕完了,这也是一个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我认为这种介入公共空间的作品,由于现场不可控的因素更多,更考验艺术家,需要现场应对,临时即兴发挥的成分更多。
Q:
介入公共空间的行为艺术和在美术馆做行为有什么不同?
张欣宇: 这一次在美术馆有关行为艺术的版块更多的是一个文献的呈现,但它并不仅仅是行为艺术资料的简单呈现。我原来在电视台跟踪成都当代艺术二十多年,所以在展览中我是以媒介的角度来呈现不同时期的行为艺术在公众的眼中的形象。所以大家看到为什么我们设计了那么多的视频的媒介、报纸杂志,再到近年就是网页的界面,都是通过媒介来呈现,而不是以往我们的文献。
我们希望这次的展览和现场是能够在不同阶段以不同阶段的媒介形态来呈现当时的艺术行为,让观众真实地重回到艺术家当年多样的实施现场。
行为艺术作品《海》
行为艺术作品《兄弟》
Q:
对于动物而言它生存或死亡与人的之间关系,是人直接造成了它的死亡这件事情还是艺术?
张欣宇: 有关这个问题你跟很多人一样现在谈的都是动物,其实我觉得很多植物,其他的生命形态都会涉及到一个生死,只是说我们在看待动物的时候,可能会让我们更加直接地去做评判。
不同的艺术家在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艺术风格的根基里面,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呈现方式,而且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讲,并不全是按照传统的美学价值观来做。也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近当代的艺术家,他所走的艺术表现路径更多地就是希望通过更加强烈、对抗性的这种方式来展现。
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这种对抗性其实是无法通过简单的传统价值观或者社会道德的维度来判断他是对还是错。
茶话会现场
滑动查看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关于A4美术馆
About A4 Art Museum
A4美术馆是致力于“用艺术连接人与人,激活创造力”的非营利美术馆集群。持续推动具有创造力的多元艺术生态发展,让更多人参与艺术创造,为公众带来丰富的高品质当代艺术展览、公共项目和研究计划。
A4美术馆于2008年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创办成立,2023年A4美术馆主馆从麓湖迁址到麓镇。在创始馆长孙莉的带领下,A4美术馆持续建设着西南艺术生态发展,拓展了国际与在地社区的联动、推动社区艺术的发展;关注于社会公平、公共参与、社会化教育等方向,创立了关注于儿童和教育公共性的年度项目。
A4美术馆集群目前包含四个品牌:位于麓镇山顶广场的A4美术馆(A4 Art Museum),位于麓湖艺展中心的A4儿童馆(A4 Kids)、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A4 Residency Art Center)和A4X 艺术中心(A4 X Art Center)。在未来,A4美术馆将持续以人为核心,通过艺术展览和公共项目,使艺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让更多人因为艺术的力量产生更紧密的连接,成为伙伴,共同创造属于彼此的美术馆社区。
内容编辑 彭思琪 唐雨莛
内容排版 彭思琪
内容校对 唐雨莛 田乃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