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速读】《疯忙》#6.诊断#4【孩子】
之前介绍过,《疯忙》的作者Kevin写书的时候有5个孩子,现在有8个了。我只有一个女儿,但是不影响我感受到这个世界文化的压力:一切为了孩子!
我们把所有的时间、经历、金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父母成了孩子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正因为感同身受,所以这篇大量的原创内容。若造成不适,多半和Kevin DeYoung 无关。
让我们先面对一系列吊诡的问题: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安全(至少城市如此),然而父母的焦虑与日俱增(城市更是如此);
孩子们的选择和机会越来越多,然而父母们忧愁从未减少……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孩子们拼爹,爹们拼孩子。孩子们的成绩、出路、工作、收入、敬虔成为了爹妈喜乐的源泉,而一旦没有“邻居家的孩子”出色,那么只有一个可能:父母不尽心竭力!
父母成为了孩子的奴隶,期待孩子靠着我们这些奴隶的努力,成为奴隶们的救赎主。
这是反福音的,却是今天教会的普遍文化。
在美国,教会的主日学的“专业程度”(并非神学的专业,而是看护的专业性和游戏的趣味性)直接影响教会的出勤率——影响力仅次于停车的便利性。
在中国,一些家长不来教会,是因为要陪孩子啊;另一些家长来了教会,是因为教会搞在家教育啊!
如果在教会开这么两个讲座:
两个都是好的讲座,你觉得那个更受欢迎?不言而喻!
不是接不接地气的问题,是偶像的问题,是教会会众日常关心什么的问题。
每个家长都有这么一个迷思——我们必须且能够成为最棒的爸妈。 这样的假设让社会对父母的要求,身为父母的自我要求,都比真实需要的高很多。
养儿育女很可能是今天教会中律法主义最坚固的堡垒。也是福音所需要触及的最后一块自留地——在美国,敬虔的基督徒也会有三个领域不愿意让教会的讲台触及:
1️⃣政治立场 2️⃣金钱理财 3️⃣养儿育女
在我们人类生存的所有领域中,没有一寸地方不被万有的主宰者耶稣基督大声宣告“这是我的!”
亚伯拉罕·凯波尔
”最近我因为运动(跑步或滑雪,自己也不知道)扭伤了膝盖;几乎同时,我女儿在等校车的时候,和同学打闹,摔伤了膝盖。
大家对我受伤的反应是:“哦…”
大家对我女儿受伤的反应是:“谁送女儿去坐校车的?是你吧!你怎么做爹的啊!就不能等校车来了再走吗…”
你说我明天送她上学的时候,要不要多等一会儿?要不要网上下单买个护膝啥的?哎呀,回国后上学路上的状况是不是更糟糕了?难道要给配个司机?要不买个好点儿的学区房,邻居应该都是高素质的!不行就在家教育,中产阶级教育自救!或者卖了房子投资移民吧…
我们就是这样忙起来了。
父母不断把自己养儿育女的难度升高,因为我们总希望透彻的了解这个混乱的世界,并且把孩子的成长责任一肩挑起。
首先,这是不可能的;
其次,这迟早成为审判孩子的筹码——如果我们还没有被自己忙死。
回想我的童年——我爸爸是大学老师,事实上我全家都是大学老师!(这并不好玩)“教师子弟”的身份让我的童年始终在成绩的重担之下,当时还不流行课外补习,但是我家里自带补习班业务,质量还挺高(早期的教育自救)。
但是真正对我今天依旧有影响或有深刻记忆的,并非那些题海或补课。是我妈妈总是对来家里的同学无比热情;是我爸爸对一切和学习相关的事情都非常的慷慨,投入时间和金钱;是每个寒暑假,全家一起旅行(爸妈都是老师的福利)——我相信,那一次次的接待;某几个时刻的决定;在旅行中一起制造麻烦,面对麻烦的点点滴滴,对我的影响直到今日。
再看我的女儿,连我都很诧异,为什么她那么喜欢读书——她真的很喜欢!手里捧一本书,总是能永不停歇的读下去;年初开始读圣经,每天一章+自己画一幅相关的画,已经坚持了3个多月
爹的晒娃时刻只有一个原因:过去3-4年中,这个小姑娘见证了她爹大量阅读的人生阶段(月均3000页😢的阅读量),让她觉得每天吃饭、睡觉、读书(还有用电脑、玩手机)是生活的默认选项。于是,她就照着她所看到的做了。
注:我也见过喜欢健身的爸妈,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自觉做深蹲、跳burpee——耳濡目染都不用教!
可能我们花时间做研究,花精力做计划,努力奋斗赚得金钱,然后把有限的时间、金钱投入到我们用近乎无穷的想象力创造的儿女需要中——这一切未必能让我们的儿女成为我们理想中的样子——这问题又大又难,且不确定。
但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且能够确定的,是让小朋友们看到我们每天的样子:我们在家中和教会里的信仰表现是否一致;我们日常喜欢看书还是玩手机;夫妻的日常是亲密还是吵架;每一个小小的决定如何做出......
这一切塑造了我们的孩子。
如果我们为了他们而忙忙碌碌,
能够确定的只有一点:我们的孩子的童年一定会缺失父母的陪伴;
可能发生的也有一点:他们将复制父辈们的忙碌。
一位好朋友的儿子录取了某名校之后,他和朋友如此分享:
H先生1周前
一切智慧都來自耶和華,我身為人的邏輯很簡單,我跟孩子一樣無法超越時間跟空間的限制,唯一能夠的是神,所以我無法給孩子精準的預測,建議跟領導,這些都是神的能力,但是神把孩子交給我,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神跟我在世上的時候可以陪伴他們成長,做他們的拉拉隊加油,在他們難過的時候安慰,在他們高興的時候分享,如此恩典,像我這種罪人還能求啥呢?这个父亲是忙碌的,忙着在工作上追求卓越,忙着成为一个尽责的父亲——但是,他是自由的!在福音里,在恩典里!
他是上帝放在我身边那“云彩一般的见证人”。
在孩子的事上,我们的心忙于焦虑和恐惧——紧张过头了!我们什么都想管——很可能,我们期望掌控的早就超过了我们的能力,甚至超过了上帝托付给我们的职责范畴。
《圣经》给了父母建议,让我们知道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申命记 6:6-7
一起祷告,一起讨论圣经,一起去教会,一起聊聊家常,一起浪费时间——听上去与“忙碌”无关!
有人或许知道,我的全家即将从美国搬回中国。在这个搬家的过程中,最让我们夫妻俩焦虑的是孩子的问题;在孩子的诸多问题里,最让我们焦虑的是她的学习问题:上什么学,公立?私立?基督教学校?在家教育?回国中文是否跟得上?要不要补课、报班、学奥数、学编程… 为了孩子读书住在那里?
这些问题,虽然没有让我忙碌,却已经开始让我焦虑——随着归期的临近,我可以预料到手忙脚乱的日子。
今天,太太的朋友圈里分享了一段关于祷告的读书笔记,大大安慰并牧养了我,摘出来与各位分享:
何小妹她妈1天前
想到快要回国,面对上学(私立、公立、教会学校)和住房地点的选择,还蛮纠结的!最近在看柴培尔《祷告的次序》一书,今天觉得豁然开朗 整理笔记一段:
我们要按着上帝的旨意祷告,怎么确定上帝的旨意呢?
有一些是明确的,比如祈求成为圣洁,是我们可以确定合乎上帝旨意的祈求。
有一些不明确,几个选项都是好的,那怎么办?
不要假装自己知道,我们没有这个权柄论定好坏。
不要强加不同的道德标签,好像保持政治正确。圣经若没明说的事,贴上是非对错的标签,会造成决策瘫痪,就是无法选择。应该看到,上帝赐下多样正当的选项,我们应当喜乐,求上帝在其中给我们智慧,好分辨哪项最能尊荣他,并将结果交给他。
信靠上帝的引导,就算我们选错了,他也会带领我们。
因为我们把孩子放在了自己的国度中,而不是上帝的国度中,我们焦虑,为了那些不需要我们操心的事操碎了心,我们忙得不可开交。
什么是自己的国度?
就是这个世界告诉我们规则,让我们划定一个区域照做,以至于可以活成我们以为能够让这个世界满意的样子——事实上,这个世界并不会关心我们到底怎样,如同我们不会关心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怎么样(我们只会关心,可以怎么借用隔壁家的孩子来审判自家的孩子)。
如同我们去超市挑苹果,看了许许多多“如何选择苹果”的攻略,看颜色、量尺寸、摸外表、查产地,恨不得在买单之前做个切片检查……
这就是今天我们对待孩子问题的荒谬画面:
关于“养儿育女”和“孩子教育”的海量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这些都得了解一下”成了我们真正忙碌的原因。
大多数人并不需要知道苹果是如何养成的,只要去一个靠谱的超市就可以买到放心的苹果。那么为什么基督徒家长一边教孩子唱《这是天父世界》,一边却表现得对天父的不信,而忙于打造“你爹的世界”呢?
父母们,我们真的相信“这是天父世界”——这个救我们离开忙碌的福音吗?
此前写过一本关于养儿育女的书摘,留个链接大家自己看吧:
书摘 | 保罗·区普《养儿育女》
第3-9章:7个诊断(分3次)
第6章:诊断#4【孩子】
第10章:1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