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书房行走 | 第三十二期:走进刘俊教授的书房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2024-02-05


      上书房行走  走进南大人的书房




学者介绍


刘俊,南京市人。苏州大学文学学士(1986),南京大学文学博士(1991)。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受聘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江苏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在美国格林奈尔学院(Grinnell College)、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台湾大学、香港大学等校做访问学者或任教。著有《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世界华文文学整体观》《情与美——白先勇传》《越界与交融:跨区域跨文化的世界华文文学》《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历史·记忆·语系》等论著多种;译有《台湾文学生态:从戒严法则到市场规律》;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跨区域华文女作家精品文库》《海外华文文学读本·中篇小说卷》等;参编《海外华文文学教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等。两次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等国家社科及教育部项目多种。





我的“上书房” | 刘俊


刘俊教授书房——迟醒斋一角


说到“上书房”,那是有来历的。当年满清入关之后,重视皇子教育,在乾清宫东南庑房设上书房(早期叫“尚书房”)。那时皇子们读书,卯入申出,十分辛苦,然而也正是因为教育抓得好,有清一代,庸君容或有之,昏君则未得见。如此成绩,“上书房”功不可没!


时代不同了,如今我这个草根平民,也有书房一间,但与皇家的“上书房”比起来,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不过要说我的书房叫“上书房”倒也切题——位于三十楼之上的书房,难道还不是“上书房”吗?


当年能凭“上书房行走”头衔出入“上书房”的,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如今在我的“上书房”行走的,则是寻常百姓——以我为主,家人为辅。我的“上书房”虽然没有高悬雍正的御笔“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却也以“知书达理”为学习追求。


书房一角


我的“上书房”地点很“高”、“上”,却不“大”,颇为杂乱无序,似乎乏善可陈。书有几橱,并无善本珍本;趣涉多味,但见闲书杂书。我的专业按照“学科建制”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但我的研究方向却溢出了“学科建制”之外,多年在“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有时也称“世界华文文学”)“行走”,三十多年下来,这方面的书买了一些,然而面对“世界华文文学”这么庞大的覆盖范围,我买的这些书就显得既“杂”又“乱”,很有“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味道,加上我对中国近现代史、北美华裔文学、古典小说、西方理论、美食都有点兴趣,这方面的书也买了一些——当然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的“老底子”,多年来自然也有一些这方面书的积累。几类书混在一起,我这个“上书房”中的书,其“杂”“乱”可想而知。


书房一角

书房一角


要说我的“上书房”中只有杂书闲书而全无“珍品”,那也不是。我“上书房”里的“镇房之宝”,是一套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文史资料选辑》。这套《文史资料选辑》共出100辑,合订为三十四册,总计一千六百万字,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物等各个方面,对晚清至民国(主要是民国)的许多重大事件,进行了“回顾”和“追忆”。作者从末代皇帝到国民党被俘将领,从民主人士到文化名流,可以说涵盖了民国时期各个领域的重要人物。由于作者都是当时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所写又基本上都是亲历的事件,因此收录在《文史资料选辑》中的文章,都有很强的“现场感”,是不可多得的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手资料。这套书装帧朴实典雅,封面以咖啡色打底,衬以汉砖画像小图和盘云纹,书名置于右侧竖框中,“文史资料选辑”五个字当为茅盾手笔,庄重中不失飘逸。书是1986年出版的,父亲购得,后转赠予我。自从有了这套书,我的“上书房”不但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感”,而且我也有了可以时时“把玩”的珍爱之物。


《文史资料选辑》


除了有这100辑的《文史资料选辑》可以时时“把玩”,我的“上书房”中还有些书带有美好的回忆,不乏动人的故事——面对它们,我的思绪常常会飘向过去,心情时时会充满温暖。我有本Embracing Defeat:Japan in the Wake of World WarⅡ,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Elting E. Morison讲座教授John W. Dower的代表作之一,曾荣获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和班考夫特奖等多种奖项。John W. Dower教授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在美国史学界影响很大,他的这本Embracing Defeat:Japan in the Wake of World WarⅡ 视野开阔,角度新颖,从生活、文化、语言、革命、民主、正义、重建等角度,对战后日本的社会形态、文化心理、政治格局和美日关系,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我一个中文系的教师,怎么会拥有这本有关日本战后历史的英文书的呢?说起来纯属偶然。2005年我受学校派遣赴美国格林奈尔学院(Grinnell College)做访问学者,那时他们学校有一个教师读书会,成员包括了历史系、古典系、东亚系、社会学系等不同系科的教师,参与者大家同读一本书,每两周聚会一次,讨论读书心得,一本书读完(讨论完)再读另一本书。我到格林奈尔后,冯进教授告诉我有这么个读书会,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我当然有兴趣参加!于是经冯教授介绍,我就参加了他们的这个教师读书会,得到同意“入伙”之后,读书会给我发了一张书券,凭此书券(经费据说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可去校内书店获得一本大家正在读的书。那时读书会正在读这本Embracing Defeat:Japan in the Wake of World WarⅡ,我的这本书,就是这么得来的。虽然我在Grinnell College的时间很短(四个月),并没能从头到尾参加读书会对这本书的讨论,但那种不同专业的老师集中在一起讨论同一本书的经历,不但使我获益匪浅,而且也令我印象深刻——什么时候南大也能有这样的教师读书会呢?现在每当我看到John W. Dower教授的这本书,我就会想到Grinnell College,想到他们的教师读书会,想到参加读书会讨论时的愉快时光。


Embracing Defeat:Japan in the Wake of World WarⅡ

在美国格林奈尔学院做访问学者



John W. Dower教授的这本Embracing Defeat:Japan in the Wake of World WarⅡ令我想到过去,我的“上书房”中的另外一些书则使我倍觉温暖。这些书包括普实克(Jaroslav Prusek)的The  Lyrical and the Epic: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夏济安(Tsi-An Hsia)的The Gate of Darkness:Studies on the Leftist Literary Movement, 夏志清(C.T.Hsia)的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以及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的The Lyrical in Epic Time和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这些书都是我的一个朋友去国外访学带回国内的。那次他去美国访学,回来后给我寄了一大包英文书。这些书的中文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他们的“原装”英文版,恐怕许多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人都无缘一见。我的这位朋友不但费心在国外收集到了这些英文书,而且将他们赠送给我——其实他自己也需要这些书的,我很久以后才知道他给自己留的是复印本。有这样的朋友情义驻留在我的“上书房”中,我在看书的时候,能不觉得温暖吗?


朋友去国外访学寄回来的书籍



在我不大的“上书房”里,入住装修时几个靠墙通顶的书橱很快就不够用了,于是在书橱边、书桌旁,书的“潮水”不断上涌,即便是在我的书桌上,渐渐地也只剩下中间一块放电脑的地方能够伏案,电脑周边也都围满了书。面对汹涌而来的“书潮”,有时我也会想:貌似坐拥书城的人,真的能读遍他的书?


书房一角



这样的想法自然不够积极,却也使我面对这些环伺的“书潮”,有了一种“要赶快看”的紧迫感。谁说“沉默的大多数”没有力量?在我的“上书房”里,“书潮”就以其无声的波涛,催促着我在学海中不断地奋勇前游。鲁迅说他“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促使他“良心发现”“增加勇气”而“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的,是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相”。我的“上书房”墙上没有“照相”,有时我也“想偷懒时”,能令我“良心发现”的,就是书房里这些默默无声“看着我”进而“推涌着我”的书籍。


书房一角



学海无边,书房是岸!我的“上书房”既是我遨游学海的所在,也是我驻足/久坐/观(书)“潮”的码头。读了这么多年书,我只希望自己多少能“知书达理”一点,以不枉担了有间“上书房”的虚名。


个人著作



人生能得一“上书房”,无皇子出入而有本尊行走,不必卯入申出,但可东找西翻,只管随时在其间坐坐,看看,读读,写写,回忆过去,感受温暖。吾愿足矣!







刘俊教授

推荐书单

1、《鲁迅全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白先勇文集》,白先勇,花城出版社,2000


3、《红楼梦》,曹雪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白先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牡丹亭》,汤显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6、《姹紫嫣红牡丹亭》,白先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7


8、《美学》,【德】G.W.F.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79


9、《伟大的传统》,【英】F.R.利维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10、《川端康成小说经典》,【日】川端康成,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往期回顾 点击查看

第一季 上书房行走-走进南大人的书房 

(1-20期)

第二季 上书房行走-走进南大人的书房

  (20-28期)

● 第三季  上书房行走-走进南大人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二十九期:走进南大校友黄乔生教授的       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三十期:走进胡阿祥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三十一期:走进史冬泉教授的书房







策       划 | 程章灿

统       筹 | 史梅

执       行 | 翟晓娟

编       辑 | 张宇




欢迎南大师生报名参加此栏目

晒自己的私家书房

或者你想看谁的书房也可后台留言给我们

我们会尽力满足的哦

联系我们:zhangyu@nj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书房行走 | 第三十二期:走进刘俊教授的书房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