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是古人的浪漫,也是诗意栖居的源流。在古代,人们观山、涉川,感受自然造化的宽广与深远;修桥筑亭,供自己在山中游历、停歇。桥与路,是古人沟通山水和人烟的媒介;亭台阁,是人们在山水中的休憩处,更是在浊世之中,精神家园里的避难所。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曾说过:“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宋代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是自上而下的,如今宋朝的风雅已然远去,然而其中的生活情调和艺术审美并未泯灭,那是一种追求雅致,讲究品质的生活态度。
场地东北高,西南低,顺势而为。师法宋画山水,多取法崇高、状写巍峨之境,静谧与幽深。利用居游山水层层递进的体验,由深入远,将空间划分为“玉屏松风““淙溪见月”“烟岚溪山””泉引天境””西园雅集“五庭。在这里,园林庭院之美皆是雅事的宋式美学容器。
项目鸟瞰
“宅以门户为冠带”,宋式形制大门,宋式坡屋顶,门上有81颗铜钉,体现着宋式园林建筑的极简风格。入口处的“玉屏迎松”,源自泰山下的黑松倚着景石从院墙左侧斜伸出来,黑松不老苍翠依然,引人入胜。
游廊,园林中的脉络,用来营造空间,划分场景、步移景异,可增加景观层次,扩大空间进深感。
流水潺潺的石头在雾气交相辉映下,仿佛月下飞雪簌簌堆叠,落花飘零似飞雪,流莹过隙如寒星。平桥与虹桥交相辉映,二者之间是月洞门,沟通双桥,形成经典借景手法。
出漴溪过烟岚入溪山,如入无人之境,使水波轻漾、使游云浮动,唯有松石的“格”始终如一。
营造诗意超然的空间意境
古壑,云松,溪瀑,山亭,行人悠然其中,像禅诗构建起一个诗意的空间,营造出超然的意境。譬如一幅《古松图》,自云水展卷,坡岸、寒林、飞涧依次出场,而后一片松林,山径蜿蜒。沿着山径向后,穿过逼仄的山谷,画意骤然空阔,一片云烟映入眼帘,紧接着,如主角一般的古松傲然屹立,成为全卷的高潮,而后戛然而止,再次转入虚空,融入朦胧烟水。“烟岚”原是漫长的前奏,只为引出最后的“古松”。
孔孔月亮门,将庭院中,将这湖光山色、山水奇石半遮半掩地勾勒出无形的诗情画意。山间青绿色,雾气弥漫中,春到人间草木知,万物共鸣生岚翠。松林源泉,闹中取静。此“古”不是时间维度,而是一种古意,一种冥想之境,与古人游,辟一方与尘世了无关联的洞天。取自《孟子·离娄》中的《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栖于云雾中,生活于高山,俯瞰整个沧浪池,美景尽收眼底。此处的琼台夜月,伫立于园林中的最高观景点豁然开朗一处悬空方台,四方园景尽收眼底,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这里有“别有洞天”之景:古朴黑松环绕巨石,巨石下是镌刻二十八星宿的圆盘,月光通过天井洒落,天地星群仿佛合二为一。抬头望天,天圆而地方,镂空设计,月光洒落,与地面的鱼戏莲花间形成呼应。虚实之间,形成“水月洞天”之景。
庭院所观犹如所画,所画非其所见,而为其所想。倚靠在月洞门边,或者独自在余晖中散步,一频一步,一石木,长廊、台阶、小桥、假山,一座园林是一幅三维风景画,漫游其中犹如游于写意山水画之中,是属于东方人的情志的浪漫使命。
最巧妙的设计在于,整个园林的曲水流觞的源头,就在墙上小洞清流而下,一路无阻向前。时常交心交流、自省内观。
中国人的哲学与审美,始终是基于自然本身的。此时情景化作诗意回旋于笔尖,得此书房文院,从此自在文心。在此处,有一种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的闲情逸致。
“西园雅集”:宋代群儒拥戴苏东坡为文坛盟主的重要一次聚会,与友人一起饮酒作诗、抚琴泼墨,开辟出一方处所可交友、行雅事、心内观。
场地设计与书法相结合,优美的线条点醒怀古氛围,具体又抽象,通俗又出尘。曲水流觞从西园一路蜿蜒到东园,竹林密处闻水声,更添清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