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必虎:大运河的游历记录与园林旅游活化
01 游历与游历记录
人工加上自然河道形成的南北水运体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全球的旅行者,包括马可波罗等很多人都到过沿运河城市,写下了很多城市记录。但这些历史上的记录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再加上跨学科的原因,做设计、建设、旅游的人不知道古代曾经存在过这些。但如果将其挖掘、呈现出来,现在的年轻人会非常喜欢。
什么叫游历?人类最早从非洲逐步迁移扩展到中亚、地中海,又穿过海峡到了北美洲、南美洲,整个过程都是人类的游历。游历不是旅游,在工业革命之前,游历是危险、痛苦、有挑战的,但它又是人类发展必要的途径。人类为了生存、生产、生活的动机而游历,游历是在途中与目的地的新知探索与异地体验。
大运河承载着多种驱动因素:人口迁移、军事征服、政治管制、远途贸易、国家漕运、文化交流。沿着运河形成了非常多的城市,从杭州到扬州、济宁、沧州,再到天津、通州,等等。清朝给康熙皇帝画画的人,很多都是从澳门过来的,沿着大运河到的北京。位于北京昌平小汤山,今年4月开放的游历图书馆,收集了大量古代旅行记录,包括文字、绘画、石刻等。
02 大运河游历记录
游历记录本身很有价值,大运河恰恰又是游历记录很集中的。在近代交通工具出现之前,还没有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的时候,东亚地区国家治理或者是政令传达、旅行、经商,基本上都是坐船。
大运河的游历记录非常丰富,很多专家、学者和旅行者都写过这种书。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特使马戛尔尼爵士使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纪录,其中在西方美术界影响最巨者为随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根据所见所闻绘制的水彩画,以及由其水彩画所制作的铜版画集。乾隆皇帝南巡也有专门的记录。大运河的游历记录是非常丰富的文化宝矿。
03 文化遗产活化及其表征途径
文化遗产活化有很多途径,遗产景观的一种保护途径是旅游活化。对游历记录的活化,通过风景园林、景观在线、旅游活动的组织乃至演出,都可以把文化故事呈现出来。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利用。文化遗产不是保护出来的,而是历代建设出来的。所谓风景名胜区,就是特殊类型的国家公园。遗产景观一定要好好地建,而不是只保护不建,每个时代都要留下自己的东西。文化遗产来自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此天生不需要排斥生活。
04 沧州段大运河地方性
任何建筑、景观为什么建在那里,有地理环境方面的讲究。所以地方性特别重要。沧州作为沿运城市,流经的大运河叫南运河,我们需要研究沧州运河段的地方性。
沧州的地方性在哪里?整个大运河沿途有非常多的地方文化,从京津、燕赵、齐鲁,到中原、淮扬、吴越,沧州属于燕赵文化。罗哲文先生曾说“大运河河北段遗址线路清晰,体系完整,拥有较为完整的人工河道和堤防体系,代表了我国北方大运河遗产的特色”。北方特色是什么特色?在我的理解中,河北和北京都是直隶省。今天我们到沧州谈大运河,就是为北京人找一个体验文化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沧州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特色总结为直隶文化,皇家文化比较集中,文化底蕴很深。
运河沧州段地方性还有尚武与侠义。从荆柯刺秦王开始,燕赵的这种文化在沧州就有体现。沧州是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大运河蕴育了武术,也衍生了“侠义文化”,武林名师侠义故事广为流传。
沧州还是“诗经文化之乡”。运河沧州段地方性还有滨水生态与园林景观,滨海盐碱地与低碳绿化,结合自然和历史因素的生态景观设计。园林艺术可以承载地方原真性:具有北方特色的沧州乡土植被开发与保护。
运河沧州段地方性还体现在沿运城市景观。以水文化为核心,融合 “人文遗迹、生态景观、城市性格”的特色北方代表性运河景观文化。
05 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园林旅游活化
建设运河文化保护带,除了对核心历史遗迹、文化遗址原址重建、再建、再现,打造原址地方感,对遗产体系活化主题进行整体性升级,建立诗性美学景观意境与整体叙事机制,对“河海之城,文武沧州”文化艺术活态传承,突出在地水文化与历史性的园林景观塑造,打造具有“文武”特色的城市集体记忆空间之外,还有两个具体建议:
2.打造运河文化研学产品体系,提供传统文化研学与旅游体验。
活化遗产、融合文旅、服务生活,为遗产地和游客提供活化利用文化体验、空间再造与运营、传统文化研学体验。
建议对沧州园博园做再利用规划,办成以运河文化为主体,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面向北京,包括很多在北京的外国人周末度假的市场,让大家到沧州来度一个体验大运河历史底蕴的周末和假期,同时可以面向青少年做研学和文创产品。
相关链接
王卫青:共融共生的城市生境——运河风貌与城市发展徐聪艺:河流空间与城市营造王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主题与表达”——以南京大胜关智慧公园为例
石晓冬:水城共融——城市河流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