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清洁取暖,为什么年年成为话题?
春节前的一天,接到任彦波打来的电话:“你关注‘张同学’的短视频了吗?我刚从他的家乡回来,看了看他视频中取暖的炉子,顺便考察了一下当地农村的取暖状况,很有收获。”
任彦波是中国农村能源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以来致力于农村能源体系建设和农村清洁取暖情况调研,此次看到火爆的“张同学”视频中用小煤炉和炭盆取暖,加之年前煤价上涨,便想了解当地农村取暖的现状,于是就有了这次任彦波自己认为是“蹭热点”的调研之行。就在她前往“张同学”家乡调研的同时,一条山西运城盐湖区一份处理两名80多岁独居老人违规用吊炕取暖的通报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据报道,2020年,老人家里安装了清洁能源改造的电热暖风机,政府有采暖电费补助,但由于身体原因,老人闻不了这款暖风机出的热气,所以这个冬天几乎没用,还是用烧柴火的老办法取暖。当地这种“一刀切”的工作作风招致多家媒体的批评。
无独有偶,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区古城在推进清洁取暖过程中,一味强调清洁,而忽视取暖效果,甚至采取禁止烧柴、封堵炉灶等极端手段,导致部分老人和困难群众挨冷受冻,引发群众质疑。当地71岁的牛大爷说,他早晨起床的时候,室内温度只有5度,“电暖气不光费电,散热效果也不好,即使打开,屋里的温度还是上不去。烧柴火都不行!不让冒烟,咱也没冒。老百姓就挺着呗,没辙!不瞒你说,晚上站在房间里头,我都哆嗦。”
无论是山西运城盐湖区八旬老人的烧柴取暖被封炕,还是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区古城禁柴封灶致部分群众挨冻,北方农村清洁取暖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一直是近年来每个寒冷的冬季躲不掉、绕不开的民生话题。
“宜”字当头,让农民“用得起”
农村清洁取暖要温度要“气质”还要“合算”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8年11月12日,距离京津冀铁定的供暖日还有3天,雾霾封锁了北京城,第二天,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这也是北京发布最新修订版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后启动的首个黄色预警。到了第三天,重度雾霾持续,学校停课,部分相关工厂停工。
是什么导致了雾霾?北京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在2015年就发布报告称,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冬季供暖能增加PM2.5浓度50%以上。
手头有一份任彦波提供的实地调研案例:
“100多平米的房子带地暖,每天用气20多方,天然气2.78元/m3,政府补贴960元,一年至少得自掏腰包5000多块钱。煤改气干净又方便,一摁开关就不用管了,也不用半夜起床添煤块,还能做饭,好是真好,贵是真贵。以前拉一车煤能烧3年,同样的钱,现在烧气一年就没了。在外面上班、家里条件好一点的还能承受,岁数大的、没有经济来源的人根本负担不起。我更愿意烧煤,虽然脏点累点,但是便宜还暖和。”家住 A 村杨大姐说。
“贵”不止发生在“煤改气”家庭,同属一个镇的B村于2017年先行试点完成了该镇首批煤改蓄热式电锅炉工程,村支书告诉记者:“如果不算政府补贴,村民户均取暖电费在5000-6000元,想要烧暖和要花7000元以上。谁不知道用气用电干净方便?可是老百姓承受不起,都偷偷烧煤取暖,煤买不到就捡柴烧。”他坦言,算上最早用洁净煤取暖和这次电锅炉取暖,已经改造过2次了,现在正在准备第3次改造,要改成热泵取暖。老百姓怨言很多,对“一刀切”特别反感。基层工作很难做,既要完成改造任务,又要保障温暖过冬,为了不让老百姓受冻,村干部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这种行为。
“我们陕西人爱吃面食,必须要大火猛烧,面才能筋道。这是老百姓每天必须吃的一道面食,用电磁灶煮出来的面不筋道,这个习惯是没办法改变的。所以你前脚把炉子收走,后脚老百姓就在院里搭一个灶台,照样用土灶来煮面、蒸馒头。”家住C村的80多岁李奶奶给记者讲了她的“取暖观”,“我们这土灶都连着土炕,还有源源不断的枯枝、秸秆等野外燃料。只需要花一些时间整理一些,不需要花一分钱。你看,柴火烧了,土炕热了,房子暖了,不都挺好嘛!”
回顾多年多地的走访经历,任彦波表示,“近年来,农村全面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应该说‘双替代’在有条件的北方农村地区成效显著,但时不时地出现了防污染与保民生‘撞车’的事情,看似偶然的背后有其必然的原因。究其原因,是没有因地制宜地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来满足农户的取暖需求。改气改电是好,干净方便,谁不愿意用呢?核心问题是很多农户用不起,用不起的东西就不可持续、就没有生命力,返煤返柴就是必然选择。就像央视报道的山西运城被封炕的老人,尽管‘煤改气’‘煤改电’有政府补贴,但这项惠民政策并没有为她带来实惠。他们习惯了炕灶烧柴取暖,而且烧柴更是零成本,他们对清洁能源的消费有心无力,而且用电用气取暖,效果往往比不上烧煤烧柴。老百姓过日子,不能只算环保账、干净账,还得算经济账、生活账。村民散煤复燃的背后,是对更低成本温暖过冬的期盼。”
“炉灶炕升级改造是农村取暖的现实需求。从现实情况来看,城乡二元结构仍将长期存在,所以农村清洁取暖不能照搬城市模式。在北方广大农村地区,采用炉具烧煤和薪柴分散取暖的方式,不仅充分结合了地方资源条件,同时也符合居民生活习惯,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应实事求是地从农村资源禀赋、居民生活习惯、经济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传统采暖方式大力推进清洁取暖炉具、节能灶炕的研发、推广和使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产品的升级替换,并在资金、政策、舆论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以最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效应最大化,才符合农村实际,才是真正务实的办法。”任彦波补充道。
民生工程“煤改电”“煤改气”等措施,是我国北方地区改善大气质量的有效手段,从长远来看,也是推广清洁能源、优化环境治理的必由之路。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改”,而在于“怎样改”。因此,在此后这项工作的推进中,开始把“宜”字放在突出位置,多能互补,想方设法让群众的屋子暖起来、心头热起来。
打赢蓝天保卫战并非终点:
如果补贴没了,采暖是否会被打回原形?
2021年2月25日,生态环境部宣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政策实施前后相比,京津冀地区采暖季空气PM2.5、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43.8%、64.0%和30.3%,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10位中河北上榜城市从6个变为零。2020年,北京地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6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为38微克/立方米,为2013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值,实现了7连降。京津冀地区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的地区,其中清洁取暖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比例在30%左右。
这样的成绩单令人欣慰,但对业内人士来说,欣慰之余考虑更多的却是可持续问题。“尽管北方农村已经圆满完成了‘双改’的集中建设任务,但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解决农村清洁取暖问题难以一蹴而就。在调研中,问及财政补贴取消后,是否会继续使用电和气取暖时,‘没补贴只能烧煤取暖’,这样的回答并不少见。”任彦波说。
运行补贴对保障农户使用燃气取暖具有重要作用。以河北为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不高,2020年为16467元,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冬季取暖是每个农户家庭的一项大支出,农户对费用负担高度敏感。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00元是农户承受取暖费用的临界值。目前农户使用燃气取暖可得到政府补贴,如表1所示,补贴后一个取暖季的费用平均为1496元。由于这一费用水平适应了广大农户的经济承受力,绝大多数农户都得以正常使用。实际上,补贴后的燃气取暖费用已经低于燃煤,这也是“煤改气”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燃气取暖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政府提供补贴合情合理。然而,打赢蓝天保卫战以后,如果取消了补贴怎么办?从抽样调查看,在完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农户一个取暖季的费用平均将达到2329元,超过2000元的心理承受价位。因此,如果燃气取暖运行补贴全部退出,很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农户燃气使用只做饭、不取暖的情况,守着燃气受冻,这显然不是“煤改气”政策的设计初衷。如果这一情况长期持续,还可能会出现农村散煤销售抬头、散煤复燃的情况。
尽管大规模集中“煤改气”建设已经完成,但后续的用户进出量仍将比较大。相关政策能否存续?除了农村分户、新建住房等需要接通燃气之外,城镇化也将深刻影响后续“煤改气”建设需求。 现在农村年轻人大量进城务工,村庄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在这些人口自然消亡后,现有燃气面临大量销户。同时,在我国城乡二元社会格局下,现有进城农民工大部分还将回到农村生活和养老,产生相当数量的新增燃气改造需求。目前一些县市区已经明确,今后“煤改气”设备改造将不再享受政府补贴,这可能会对未来燃气建设和清洁取暖的推进带来一定影响。
不同取暖方式调整可能带来更多的燃气改造需求,且面临的政策问题也更为复杂。以河北馆陶县部分“煤改电”用户诉求为例。这部分用户在2019 年已经完成了“煤改电”,但随即发现取暖费用高的问题。如表2所示,在均无补贴的情况下,“煤改电”取暖费用是“煤改气”的1.46倍,在均按现行标准补贴的情况下,“煤改电”取暖费用达到“煤改气”的1.75倍。“煤改电”用户由于费用高不敢放开使用,提出提高补贴额度或改换为天然气取暖的诉求,这无疑将产生一系列政策难题。河北清洁取暖改造中“煤改电”占比并不高,从参与的11个县市区来看大多在10%左右,但由于全省清洁取暖改造总数超过1000万户,这一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另外,清洁取暖能否真正满足群众需要,除了算好经济账,关键一环是产品质量管控。记者了解到,在清洁取暖设备质量管控方面,山东青岛市严格落实设施设备招投采购制度,在招标文件中对设备参数、施工工艺、运营维护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据莱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清洁取暖办负责人王大鹏介绍,各镇(街道)要与设备供应商签订购销及售后服务合同,明确采购数量、产品价格、付款方式、产品质保、违约责任、退出机制等内容。“其中气代煤取暖设备和电代煤取暖设备、生物质环保炉具的质保期不得低于3年,热泵主机的质保期不得低于6年,热泵控制器主板、压缩机等主要配件免费保修8年。”王大鹏说。
对于当前清洁取暖过度依赖政府补贴问题,任彦波建议,各地在选择清洁供热方式、技术路线时,应综合考虑与平衡环保指标和经济能力的关系、城区与郊区农村的关系、整合和改造的关系,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供热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同时,充分考虑政府、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经济适合的能源供热或采暖方式,让农户可接受,确保政策和供热方式具有可持续性。
清洁取暖进入“2.0时代”:
用户侧注重建筑能效提升
实现农村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多方发力的问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能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选比喻当前清洁取暖已经进入“2.0时代”,他认为:“清洁取暖1.0时代主要是走量、硬推,大家关注的是通过‘热源侧’改造减少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随着清洁取暖进入‘2.0时代’,由建设期进入运维期,更应该注重实际运行效果,不断提升技术路线,加快布局维保服务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其中,‘用户侧’的建筑能效提升是影响农村清洁取暖长效运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青岛市,为确保设备安装和售后责任明确、服务到位,原则上一个村(居委会)选用同一个取暖设备品牌。在设备安装前,施工企业必须与用户签订协议。记者在龙水社区,村民董学林与施工企业青岛东林暖通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协议中看到,双方不仅明确了热泵热风机型号、价格、安装要求、双方权责,还对验收标准、保修范围等内容作出了详细说明。在这期间街道、村庄、村民、企业四方要共同组织4次验收,分别是安装竣工时、取暖季开始时、天气最冷时、取暖季结束后,确保设备安装质量合格,最大限度保障改造村民的利益。
燃气管网在农村地区全面铺开后,在长期安全运营方面也存在较大压力。尽管燃气取暖安全性总体好于燃煤,但由于燃气易燃、易爆、易连锁反应,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在河北,各县市区将“煤改气”中燃气安全置于首位,采取大量措施,如培训燃气使用技能、建立巡查队伍、组织应急演练等。2021年沧州市对所属7个县市区开展安全大排查,发现5.1万户未安装自闭阀报警器、2.5万户未使用不锈钢波纹管或铠装软管、6户无燃气灶熄火保护装置等情况,及时进行了整改。
农村燃气后续运营中也存在较大安全压力:一是在前期施工中,由于“煤改气”任务重、工期紧、施工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施工环境条件复杂等原因,在管线埋藏架设、设备对接安装等环节存在未能严格按规范操作的情况。二是在日常使用中,由于农村常住居民以老人为主,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足,容易出现燃气灶具使用不规范、对燃气管线保护不够等问题。三是在安全机制上,由于政府和燃气企业之间责任尚未清晰划分,可能产生信息传导不畅、个别环节脱管、应对措施不足等问题。
我国北方农村农宅普遍房顶高、墙体薄,保温性能较差,有“冬天冰窟窿,夏天热蒸笼”之说,解决农村房屋建筑保温问题也是推进农村清洁取暖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清洁取暖工作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热源侧的改造。实际上,建筑保温及节能改造也很关键,应该先抓。就像‘治病’与‘锻炼’的关系,做好结构维护好比强身健体,让房屋‘不生病’才是实现清洁取暖的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强调“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杨旭东介绍,我国共有五个气候分区,农宅节能标准随分区而定。《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2013)中对不同气候分区的农村居住建筑在建筑选址与布局、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供暖通风系统、照明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已经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针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农村清洁取暖问题,已制定出了更为细化的标准,像《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T/CECS741-2020)中规定节能改造后的农宅耗热量指标宜下降30%以上。在此基础上,北方多地将建筑节能改造纳入清洁取暖的工作范畴。河南郑州从清洁取暖专项资金中拿出3.5亿元,专门用于超低能耗建筑推广。而北京市则在2006年率先实施农宅节能改造试点工作,到2018年年底累计改造100余万户。对部分典型户的实际测试数据显示,节能改造前,一户“煤改气”家庭日耗气量约为11立方米。实施高性能的建筑保温之后,实际耗气量降至7立方米/日,冬季平均室温提高4~7°C;门窗关闭情况下换气次数与改造前相比降低了50%;取暖煤耗降低27%~44%,节约了1/3左右的能量。
“很多地方负责人跟我说,农村清洁取暖应先试点后推广。我们宁可走慢点,也不能把方向走偏了。”任彦波告诉记者,地方普遍认为清洁取暖房屋改造就是最基础的工作,应该“先补房子再补炉子”,已经盖好的房子也要做好保温改造。各部门应该形成合力,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往前走。少走弯路,避免劳民伤财事件的发生。同时,真正把农村用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
立春过后,一场大雪将双奥之城北京和河北张家口装点得更加妩媚,然而,骤降的气温却也将北方农村那些院落的取暖季在阵阵寒冷中继续延伸着,直到春天温暖的阳光照射过来的那一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眉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