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科】好老师应该是“牧羊人”而非“放羊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段话被广为传诵:“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
我们的老师不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吗?好老师不应该就是一名合格的“牧羊人”吗?为此,几年来,我们进行了许多思考与改革,探索“牧羊”式教学,帮助老师们成长为合格的“牧羊人”。
▲范胜武(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党总支书记、执行校长)
什么是“牧羊”式教学?
“牧羊”≠“放羊”,“放羊”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贬义,用来形容一种自由散漫、无序茫然的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方式。“牧羊”则不同,是一种看似自由的有序,看似远离的呵护。
牧羊式的老师,熟悉羊群所喜爱的草类,掌握课程的核心理念,以生为本,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领羊群去草肥味美的广阔草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真正放手,既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又能在学生走偏的情况下将其及时拉回来。学生既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又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陪伴。这样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老师敢于放手,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是自然、真实发生,他们享受这样的课堂。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牧羊人”?
首先,老师要学会放手,而放手的前提之一是相信学生。学生和老师一样,有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是独立的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只有相信这点,我们才敢放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回归“生本”。正如选课走班刚刚实行时所提倡的,我们要培养独具个性的人,为其装上自主发展的发动机,而不是生产流水线上的标准件。我们的教学要有更多的形态,不是老师一言堂,而是学生唱主角。
老师放手的前提之二,是要为学生准备足够丰富的课程,和适合每个学生水平的教学层次。就像牧羊,我们只有找到芳草鲜美、水源充足、环境优美之地,才会使其得到充足的营养。而且,每只羊的体质不同,它们对植物的种类以及分量的需求也不同。所以,我们的课程不仅要足够丰富,尽可能涵盖学生全部的兴趣点,还要根据学情划分出合理的层次。做到了选课走班、分层教学还不够,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随时更新教学内容,追踪学生学习动态使其在不同层次之间流动,以满足其成长需求。还有导师制、扁平化管理、校园云平台等,一样都不能少。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挖掘出自身无限的潜能!
其次,老师要善于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动手能力。牧羊人看似轻松,不用对小羊进行“喂食”,但羊群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存在竞争、矛盾,也存在合作、互助等。他要统观全局,熟悉每一只羊的特性,把它们划分在合适的草地。老师也要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划分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可以更直接地借鉴其他同学的优点,形成小组合力,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我越来越认可这样的观点,教师的使命不是去传授书本上的固定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使其终身受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漫长的人生中不断汲取新鲜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未来。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让他们敢于挑战权威;要培养其探究能力,使其敢于开拓创新;要提高其动手能力,使其在运用与操作中真正将知识学以致用。
这样的课堂再也没有标准答案,会更具广度与深度,书本将变成开启一个未知世界的小小按钮。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而是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师生的的关系平等、民主,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教学的乐趣、学习的乐趣由此而来。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老师要会“放”也会“收”。在新的模式下,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拆掉围栏,将羊放出去呢?把羊放出去以后,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优哉游哉地晒太阳了呢?当然不是。在对学生放手之前,要让其养成成熟的规则意识,并让规则成为他们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规则之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否则,我们的课堂会被“放羊”。
印象中的美国人崇尚自由,我们很多国人以为他们的课堂可能跟自由市场一样,吵吵嚷嚷,乱糟糟的。然而在去年12月,我带着我们学校的几位主任和老师赴美国考察,真正深入他们的教学之后才发现,他们的课堂秩序井然,即使在分组学习的时候,也没有大声嚷嚷的。他们的课间只有5分钟,或者更短,学生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安静下来,投入学习的状态。某一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在认真聆听,不论是小学低年级,还是高中高年级。可见,学生的规则意识从小便养成了。这样不仅保证了教学效率,也营造了互相尊重的氛围。
还有,我们要坐好考试成绩与素质教育的“跷跷板”。
作为国际学校,我们不仅面临着学生小升初、中考、申请国外大学的压力,还肩负着家长对学校素质教育的期待。如果采取“牧羊式”教学,那我们会迎来更大的挑战,因为这种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相去甚远。如何平衡考试成绩与素质教育,如何巧妙地处理两者的关系是一大难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坐好这个“跷跷板”?
1、我们要明白学生与家长的诉求是什么。小学、初中阶段,孩子们未来是出国留学还是就读国内大学存在变数,因此,我们就要做两手准备,既要按照国家大纲规定完成规定动作,又要根据学生学情不断创新,开发校本课程、校本教材,让学生用喜爱的方式汲取知识。同时,转变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素质教育方面,我们也要开发新颖高效的实践活动课程,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综合涵养。学生的应试技巧与实践能力我们都要格外关注,不能有所偏废。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留有余地”,在升学途中多一种选择。所以,我们肩负着很重的责任。
2、老师要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技巧。“牧羊”是一种很理想的教学状态,但同时又充满着无数未知。我们要会“放”,也要会“收”,要会“导”,也要会“创”。老师很小的一个提问,可能就会引发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考,但他们思绪飞得太远,有可能会偏离主题一无所获。因此,“放”与“收”的时机和方式很巧妙,需要我们去琢磨。同时,还要大胆突破创新。课堂就像一场命题的即兴演出,老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剧情”做出调整,突破原有思路,这样,学生才会尽兴,也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老师要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储备。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整片海洋。每个学生成长的背景、爱好都不同,在“牧羊式”课堂中,老师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激发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所以我们需要涉猎广泛的知识,根据学生年龄与认知水平做出深入浅出的解答。最好,老师要能够引起学生对某些学科深入学习的兴趣。
4、老师要与时俱进,跟上互联网时代节奏。教育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学生作为这个时代的原住民,随时都能从网上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那我们老师能做些什么?除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工具外,我们还要改变观念,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从传授知识到传递文化,帮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引领者。
回归“生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的智慧在于引导而非强制,要“顺性而为”。所以,我们老师不仅要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我们只有勇于丢掉手中的教鞭,从容坐在悬崖边,才能让每个孩子吃饱、玩好,成长为阳光、健康、富有朝气与活力的新一代!
编辑:校长会(xiaozhangclub)
本文来源:海教思维。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推荐阅读:
择校季到来,你的学校算老几?中国年度最具影响力百强中小学榜发布!
刚上班就期待下一个假期,你的教师职业倦怠了?——解锁职业倦怠的三把钥匙
如何构建学校办学理念及实践体系
如何进行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如有问题可直接在下方留言,或咨询“校长会”韩老师:13674623241(手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