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产品汪的日常细腻(三)

唐韧 唐韧 2020-12-19

这是我新开的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取名叫《一个产品汪的日常细腻》。


内容可能会比较广也比较散,包括体验的产品细节、观察的生活细节、看到的行为细节等。


不一定对,看到,就记下了。





1、在微信里长按识别二维码时,就算二维码不在屏幕可见范围内,也可以识别到,在技术实现上其实是整张识别,但在用户感知上,很多人以为识别的只有二维码。


2、iPhone的自带闹钟有个删除功能,一直左滑到底可以直接删除,比左滑后再点击删除要更方便。



3、现在手机号逐渐变成了终身制,以前换城市会同时换手机号,比如我从读本科的城市到读研的城市后,手机号就换了。换的原因是资费,现在不换的原因是手机号绑定了太多的账号,换号成本太高,而这一切都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随之变化的,还有运营商缴费营业厅的逐渐减少。


4、微信聊天窗口的底部菜单,可滑动区域只有按钮旁边的间隙和周边空白,以至于操作时经常滑到按钮上而导致菜单滑不动。



5、有些个人或者公司喜欢给自己或岗位瞎起名字,而且有些名字非常别扭,比如内容搭建官、首席掌门人。


6、以前小时候拿笔写字时,中指上部的关节处容易起茧,现在单手拿手机多了,而且喜欢用小指固定手机底部的话,小指第二个关节侧面也容易起茧。


7、苹果的无线耳机盒有一个设计,把盒盖打开后,就算朝下,盒盖也会始终朝上。发现很多人都喜欢把玩这个盒盖。



8、以前小浣熊干脆面会有一个单独的调料包,通常打开后与干脆面混在一起捏碎然后摇一摇。新版的小浣熊干脆面取消了调料包,默认直接把调料均匀洒在了干脆面上。体验确实是方便了,但同时也少了一个儿时的仪式感乐趣。


9、收到一个京东发的调研短信,完成调研送京豆。调研前需要填一些基本信息,填完后也提交了问卷内容,结果告诉我本人不适合这次调研。这种调戏和伤害用户体验的事,必须给个差评。



10、我们小区离地铁站走路大概 15 分钟,于是催生了接驳车市场。从小区到地铁站 5 块钱,路程 2 分钟。起初是小三轮,后来出来了类似景区旅游车的摆渡车。后来城管监管无证经营,于是市场被打压,后来私家车也开始出来揽生意,再接着是出租车。就这样,一个市场从无到有、从无竞争到竞争激烈、从无监管到有监管。


11、有些产品的日期选择控件设计比较人性化,会告诉你今天、明天和后天以及周几。而有些则只会显示具体的日期,体验差异都从细节开始。


12、北京地铁里一个安检口平均配 6 个安检人员,2 个手持探测仪摸你,2 个站岗,1 个看安检机屏幕,1个协助乘客搬行李。如果按一个地铁站 4 个安检口、一条地铁线平均 20 个车站算,北京目前 20 条地铁线,总共安检人员就有近万人。


13、京东的收货地址逻辑:默认展示默认地址;若切换新地址(不设为默认),在下单前则记录并保持新地址;若下单成功后再次购买商品,则会恢复到默认地址。



14、在产品里尽量少创造“概念”,也不要自己发明“新词”,大部分用户对信息的理解是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上。



关注我,和 23902 位新青年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关注后回复“w”,加我私人微信



  推荐阅读

一个产品汪的日常细腻(二)



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

都是对我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