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融媒时代怎样做新闻报道?

影视制作杂志 影视制作 2023-04-05

   影 丨 视 丨 制 丨 作   

 Audio & Video Production 

作者 | 北京电视台 徐薇

在“丹麦记者协会”出版的《新闻连线 (The Journalistic Connection)》一书中,对当下新闻业的看法是“传统新闻媒体的危机是结构性的,且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变迁带来的挑战或残破的商业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破局?新媒体如何发挥优势?笔者通过与近年来行业内的融媒体内容创新的领跑者对话,得以分析融媒体时代内容创新的方向与趋势。


1. 听众的回归带来广播媒体的新机

随着智能交通技术以及互联网音乐和广播的发展,填补了更多的碎片收听场景。行业普遍预测,互联网新闻广播和新闻播客将强势抢占市场。《纽约时报》的20分钟新闻播客节目《The Daily》,下载量已经超过1亿。而英国广播公司BBC则拥有数百个播客节目,大部分都是传统广播放送的改编。中国如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等强社交化平台的边界拓展也为其收获了大量听众。


根据WideOrbit的调查,广告买家对无线广播的广告程序化购买的兴趣与网络音频流类广播内容的广告程序化购买持平,分别占65%和67%,该调查机构认为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大多数广告买方并不会区分广播和数字平台。


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人类观感由技术驱动了新一轮审视,在抢占视觉阵地的同时,媒体瞄准了人类的第二感官:听觉。对融媒体报道来说,将内容根据新的收听习惯进行重新设计,选择独立或结合的方式,将获得巨大的流量和对应的广告主支持。同时空间声音技术也是将声音与虚拟现实和影院等场景结合的重要手段。


2. 沉浸式报道(VR / AR)与媒体的结合

2.1 虚拟现实崛起

自20世纪虚拟现实技术发明至今,VR / AR 已历数十年发展。从早期的游戏、博物馆或其他场馆,给予观众或玩家更多身临其境的体验之后,随着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以纸板为原材料的、低成本设备和其他相对低成本的终端设备为消费市场所接受,可以应用于全方位视野的视觉跟踪和采集技术,使得人脑对于画面的感知升级到另一个时间与空间的层次,驱动了视觉新时代的到达。


在新闻与纪实领域,如UNDP(UNMC) 联合国与VRSE(Clouds Over Sidra、Waves Of Grace 等代表作)、纽约时报(The Displaced 等代表作)、ABC NEWS(Inside the Hermit K ingdom: VR Journey in North Korea 等代表作)等机构都进行了较早的尝试;早期虚拟现实纪实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360度全景视频,关注的题材包括难民危机、埃博拉疫区故事等。


在国内,以财新传媒为代表的媒体机构也开始涉足该领域的研究。2015年9月,中国首部VR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的预告片在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上问世,同年正片在世界贫困与反贫困论坛首映,时任副总理刘延东观看了开幕式影片,这也代表中国媒体第一次在沉浸式报道领域正式推出产品。


2.2 中国首部VR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 创作背景

图1 中国首部VR纪录片 《山村里的幼儿园》 剧照

2015年初,时任财新视频总监的邱嘉秋带领团队在经过全球化调研和实验后发现: VR终端成本的下降使整体产业链条发生了变化, 技术先行驱动,有意识创作的作品内容将立刻成为市场的迫切需求。邱嘉秋在迅速与潜在合作方联合国前千年计划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商议后决定,将计划和题材确定为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中国故事,这同样来源于该团队长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连续性的报道追踪。


在内容层面,同样考虑到虚拟现实技术和媒体报道角度,邱嘉秋的团队希望尽可能选取并保持客观中立的角度来表现该问题的复杂性。为此,影片选择了以志愿者教师和留守儿童为表述主体的纪录片纪实叙事手段,将与留守儿童问题相关的各个因素,诸如城镇化、贫困、发展的问题,从留守儿童面临的监管失位、孤独感强、被忽视感强等问题中分离出来,在决策者和普通大众中寻找更深层的同理心,以期加大对留守儿童和农民工父母的关注。


从选择合作伙伴、首映时机和场合,到报道的角度和尺度等,均反映了团队对于中国媒体讲问题在国际舆论舞台上所应展示的中立客观态度所做的思考,选用了虚拟现实的手段,可以更直接地向全球决策者进行沉浸式地传播。


2.3 VR与融媒报道

(1)沉浸式报道与纪录片和新闻的结合点

第一,关于“真实”的无限追求;

第二,视听语言的相似。


(2)VR报道的选题

以财新视频团队为例,该时期团队所担负的工作包括短视频、纪录片、电视节目、直播和虚拟现实报道,在邱嘉秋的带领下,团队将五类产品线打通,结合数据新闻和音频等复合手段,将选题筛选机制根据题材类型进行了产品化分类:选题首轮评估会从题目的价值、重要性、典型性、稀缺性、趣味性及对象影响力、报道意义和自身资源与可操作性来判断合格选题。第二轮将进行表现形式分析,经过长期实践邱嘉秋团队总结六类相对适合虚拟现实报道的类型:


a. 灾难和事故报道

中国首次的灾难事故报道是在深圳山体垮塌期间,新华社、澎湃和财新三支视频报道团队用虚拟现实的手段进行呈现,其中财新团队“深圳山体垮塌事故”VR系列专题报道包括《深圳垮塌事故现场黄金72小时营救》、《深圳垮塌事故救治医院探访》 等六条VR新闻。报道从救援、安置、医护、周边施工情况等多个角度完成摄制。延续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客观、深入和多角度的报道特点。每个单独的题目都注重新闻事实的挖掘,具备独立价值,为虚拟现实突发灾难事故报道提供了宝贵经验。


b. 宏大题材报道

其中,新华网和真实影像传媒完成的《雄安24小时》是以一座城为基础进行的全方位报道,突出了虚拟现实利于表现大场景的特点。


c. 公众话题报道

如财新出品的《离. 聚》记2016年春运,正是利用了全民关注的事件,一定程度上回避了VR拍摄人物表现能力不足的弱点。


d. 环境报道

其中,除了环境监督如腾格里沙漠污染和广东红树林掩埋等报道外,动物题材也位列其中,如真实影像传媒与UNDP合作的熊猫野化题材,中国的熊猫野化备受关注,尤其是有熊猫死亡的案引起轩然大波,争议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放归以及放归是否科学,团队从这个话题进入野生熊猫世界,探讨人类、动物和自然的关系。而熊猫作为野生动物其实非常敏锐,距离两公里就会远避人类,VR恰好满足了回避人类气味等条件。


e. 难以到达之地的报道

极限和特殊地区如泰国洞穴救援等均适合此类报道。


f. 现场感强烈的趣味性报道

如演唱会等。


g. 与数据新闻结合的复杂逻辑报道

利用虚拟现实的空间实现三维逻辑对数据新闻进行更好的呈现,2016洪水暴至报道结合VR 和数据新闻获得了2016SOPA创新报道奖。


3. 新闻视频的新动向

视频作为融媒体的主力军,目前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据QuestMobile发布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度报告显示,短视频行业用户已破5 亿人,上半年用户使用时长增长4.7倍,短视频用户的增长让移动视频行业渗透率超95%,以快手、抖音、西瓜、火山小视频和微视为主的五大玩家几乎囊括整个市场份额。


而媒体视频平台也在短视频领域发力,如新华社推出了以“现场新闻”为主旨的客户端、北京时间、新京报《我们》视频、梨视频、腾讯、优酷等视频平台均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日前澎湃新闻也上线了湃客开放平台。


在新闻短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更强调了短时间内的高信息量和更浓缩的表现手法,通过空闲时间的充分挖掘完成了流量占据。


除此以外一些融媒体转型类视频在争夺头部位置,包括看似传统的访谈节目,也在融媒体环境下通过更多的社交来源、更互联网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获得新的流量高峰,如新京报《局面》。

图2 新京报《 局面》 访谈画面

核心人物王志安由传统媒体中央台投身互联网,从传统认识上对深度报道由过去指向核心事实和全面事实,到互联网节目中从事实层面的追求过渡到重视价值观和人性层面的深度呈现,“把对事实的探究作为基点,迈向当事人内心的价值观。穷尽一切提问手段,去接近这一边界”成为《局面》节目所理解深度报道的新形式,以上理念的实施让节目有了全新面貌,争取了大量观众。


4. 移动直播与媒体的结合

2016年,各家媒体机构在媒介融合的道路上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人民日报、新华社、新京报和财新等以文字采编为主业的媒体开始利用手机直播的方式,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媒介融合”新闻报道。进入2018年, 随着网络直播平台、视频网站和媒体平台的完善,移动直播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腾讯、优酷、梨视频、界面观见直播、澎湃上直播、新京报我们直播等纷纷打出特色。尽管相对于短视频而言,移动直播的资源和整体流量增长缓慢,但其围绕新闻特性的统一不容忽视。


从移动直播近年来在相对传统的媒体表现,可以看到其明显的特点,正在改变新闻报道的规律,下面,以文字报道见长的财新传媒等传统类媒体为例进行说明。


4.1 会议报道模式更新

2016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按惯例,财新共出动6名资深文字为本职的两会一线记者,并联合文字采编部和视频编辑部等30多名驻扎在财新总部的后方力量,对两会进行了媒介融合式的报道。


在此次报道上,文字记者进行了职能转型,均配备了手机和小型摄像装置,在将通用内容由后方记者完成的前提下,在前方完成了抓采、总结和现场提炼等工作,让新媒体直播的灵活性得到了体现。


在直播内容分类上也分为了议程和主题性的瀑布流直播以及以个人为入口的记者直播通道。记者从笔头走到镜头前后,形成了编辑和后方团队配合的个人观点和风格直播IP化的转变。同时在工作量计算中也根据投入资源和流量汇报进行了换算。


4.2 突发性事件直播

在突发性报道方面,财新也对2016年的南方洪涝灾害进行了多路大型移动直播,同时结合VR、数据新闻等融合报道形式,专门推出“2016世纪洪水直击”视频专题,由财新编委张进和视频总监邱嘉秋共同组织指挥中枢,来指挥和指导多路出动的数十名记者,现场报道湖北、安徽、河北等地灾情。该报道让文字媒体也尝试了多路同步直播以应对突发灾难,充分发挥了手机等互联网设备的灵活性,进行了大量及时的报道,体现了较强的组织能力。


作为新媒体代表的界面新闻观见直播创立之初,就完成了如米脂事件等突发直播,这次报道为全网唯一播出的新闻直播,按照有关指示,回避了报道禁区,充分体现了移动直播的速度快的特点。


4.3 策划性直播

2016年6月6日,新京报与腾讯联合直播了警方捣毁北京一藏身海淀区翠微路新华联国际公寓的“地下赌场”。此次直播的特点是,提前进行调查,经过了特稿、评论和其他文字报道共五条报道后,进行了直播,是一次有计划的策划报道。报道刊发当天,警方在赌场附近抓获一个搬运物资的中年男子,并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


澎湃新闻跟随五位打工者骑车春运返乡进行全程移动直播,从广东佛山依次途径广西、湖南、贵州、重庆、到达四川达州总行程约1905公里,五天四夜,总骑行时间约64小时;9名记者驾驶两辆越野车,采用手机、Gopro以及GPS设备跟踪拍摄。期间强调移动直播的重要元素“互动”,最终形成话题和流量中心。

图4 澎湃新闻春运直播

界面新闻观见直播在汶川512十周年之际,完成了覆盖成都、北京、映秀、理县、汶川、北川等多地十路报道,在北京演播室邀请了两位因地震题材而进行纪录片创作的知名制作人,焦波和赵琦,通过对《殇城》和历时十年拍摄六位汶川地震孤儿的《川流不息》将原型人物和创作人共同对话发声的形式,进行了一次特别角度的地震十周年回顾。在设置延时的前提下,直播中谈话内容直接拷问新闻伦理和灾难报道,体现了移动直播的真实性,在问答中也充分发挥了移动直播的互动特点,使观众评论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响应。超过10路的直播报道也突破了非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报道中的集团策划性大型直播报道中的认识边界,在对重要题材的掌握中,选择合适的语态,在策划性直播中媒体拥有更大的表达空间。

图3 界面观见直播米脂事件直播


4.4 传统媒体的直播机遇

(1)内容为王,直播符合“真实”的需求

传统媒体拥有大量的新闻专业人才,有着丰富的新闻生产经验,掌握着诸多的新闻资源,有着较强公信力和更高的受众认可度,对“真实”的高度追求,这些特点在5G网络和直播技术普及的时代中成为优势,对于新闻来说,对内容“真实”和“实时”的需求更是在直播中得到扩展的空间。好的内容在专业团队的组织下可以被更好地第一时间呈现。


(2)社交的可能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为传播形成了全新的土壤,这对优质内容的传播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精彩的内容和融媒体体时代对平台对内责任性互动的要求都成为了社交时代直播拓展的利器。突破原来的单向输出,到新闻第二落点在反馈中产生,直播扩展了报道手段的前端和后端。


(3)注重PUGC、MCN

在媒体平台化的趋势中,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作团体、个人和MCN形成了内容网络中的重要来源,再庞大的记者报道群也无法覆盖全国或全球所有地区,如何更好地、更专业、更安全地联合PUGC和MCN成为媒体新的组织重点。


5. 结语

融媒体时代,产品发展迅速,今天的霸主可能明日就会跌落神坛,无论传统媒体或新媒体都拥有内发内容优势,如何巩固内容优势,拥抱创新,迅速产品化或许是共同应对的挑战与机遇。


END


【精彩推荐】

广电总局印发《4K超高清电视技术应用实施指南(2018版)》


Sony摄影机曝光技巧分享


【大事记】终结“流量论” 爱奇艺宣布关闭前台播放量


纪录片中哪些地方加音乐、加什么音乐?你真的了解吗?


《碟中谍6》56岁阿汤哥高空跳伞108次,这些镜头都是怎么拍的?


只利用一张图片制作有隧道效果的3D视频


揭秘《中国好声音》《幸福三重奏》《勇敢的世界》背后的道具置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