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视角】技术跑得太快 请等等艺术

影视制作杂志 影视制作 2023-04-05

作者 | 本刊主编 李新民

订阅 | 010-86092062


李新民

本刊主编




电视艺术是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电视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又必然带来电视艺术的革新。以传播方式为例,电视经历了无线传播、有线传播、卫星传播、网络传播等几个主要阶段。传播方式的更替,使电视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接收更加便捷、信号更加稳定、清晰度更高、色彩更鲜艳、内容更丰富多彩,人们的收视体验更加美好舒适。


与以往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戏剧、建筑等单一表现艺术相比,电视艺术将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结合在一起,形成活动影像,产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电视艺术类型: 电视综艺、电视剧、电视动漫、MTV 等等。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促进电视飞速进步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冲击,对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各有不同的路径和规律。

技术的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加速度。从模拟到数字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从标清到高清在中国不到10年,而从高清到超高清正呈现出更快的速度。

二是颠覆性。新技术对原有技术不只是效能的提升,往往是技术性淘汰和应用的更新换代,正如机械钟改变了时间,印刷术改变了文学,火药改变了战争,彩色电视取代黑白电视,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不仅改变了电视的功能,而且改变了电视的生产方式和整个业态,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相比,艺术的创作和传承更多的需要日积月累,有的甚至多年不变,如绘画、诗词、音乐这样的艺术类型。

即使是一部作品的创作,往往需要经过反复的斟酌修改,才能定稿,正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经典的艺术作品,一旦成熟,便相对稳定。一部好的戏曲演几百场,百看不厌;一部好的小说畅销百年,一版再版。





技术与艺术发展的不同步不平衡,必然导致一系列矛盾的出现。在模拟电视时代,一台城市家庭的电视机,可收看的节目最多二十几套。一台数字电视机收看的节目可达几百套,而且还有回放、点播等多种功能。但是节目内容的创作,特别是高质量、特色化节目的制作,需要长时间的打磨,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观众的要求。

大屏幕、高清、超高清终端的广泛应用,对节目场景设置、道具制作、演员表演、甚至服装、化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目内容艺术性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导致技大于艺,电视节目制作中常常出现“艺不够,技来凑”的现象。

特别是大型电视综艺晚会,场景越来越大,舞美越来越炫,LED屏、电子焰火、无人机,VR等新兴技术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但多少台晚会也难以出一曲好歌、一支好舞、一个好小品......大量技术装备的更新和使用,大大增加节目制作的复杂性,提高生产成本。对于高精尖技术和设备,少数大台、强台可先行先试,对于处境艰难的地方电视台,特别是市、县台则要量力而行。





改变重技轻艺、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信 息时代,技术与艺术因高度融合,而边界日趋模糊,越来越多的艺术效果需要技术加持 才得以实现,在很多情况下,技术本身就是艺术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文学是人学,艺术是人艺。电视是人在听、人在视,最终是人与人的那点事。技术再好也只是人的延伸, 具有工具性质,而只有艺术,通过情感和思想的力量才能直达人的灵魂,满足观众的收视需要。

60年前主要依靠手工制作的动画片《大闹天宫》轰动国际国内,其艺术水准,至今仍令人叫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加大对艺术创作的投入,同时解决观念、政 策、体制等一系列问题,这既需要电视行业的艰苦努力,更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参与支持



END





【推荐阅读】

 8期导读 | 一个剪辑技巧居然能让《青春有你2》那么火?

著名摄影师曹郁分享《八佰》幕后拍摄秘籍

畅聊剪辑5年后网络端聚首!顶级剪辑创作分享直播即将开启

BIRTV2020线上展圆满落幕 三大主题展引领高质量创新性新发展

 日食直播也可以很炫酷?探秘6.21《金环日食全媒体大直播》中的虚拟植入视觉设计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