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剪辑师群像系列 ( 三 ) ——张一凡:如何从剪辑师蜕变为导演

影视制作杂志 影视制作 2023-04-05

作者 | 杨玉洁

订阅 | 010-86092062

张一凡

PROFILE

张一凡,著名电影剪辑师,从事电影工作20余年。曾与姜文、陆川、张一白、宁浩、徐静蕾、章家瑞等多位国内著名导演合作。代表作包括《鬼子来了》《寻枪》《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红河》《好奇害死猫》《夜上海》《太阳照常升起》《李小龙传奇》等,凭借《太阳照常升起》夺得第四十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剪辑。其中,《鬼子来了》是张一凡作为剪辑师和姜文导演合作的第一部作品。


张一凡老师自2010年以来,多次担纲中国影视数码剪辑大赛的评审工作。2020年中国影视数码剪辑大赛青岛高新5G专场,张一凡也亲临现场担任评委并出席大师班活动。关于剪辑,张一凡老师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与会的参赛选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提出成为一名剪辑师的四个方面的要求和两项基本功。以下是演讲全文的精选:


成为剪辑师的四个要求

和两项基本功



// 有定力、情商高和会应变

成为一名好剪辑的第一点是一定要坚持
任何一个行业,你要从一个菜鸟到大师,或者说一个专业度很高的一个人,必须要有长时间的积累。所以我在此也给大家一个提醒,就是你是不是真正地想从事这个职业,你有没有下定决心去做。因为任何一个行业在长达10年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多少人、多少问题、多少困难,每一次困难,你是否都能够扛得过去。

“我做为剪辑师剪的第一部电影,是姜文导演的。我在机房里剪了一年。这一年里,我没有去过银行,没有去过商场,所有私人的事全部交给家里,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每天工作13个小时,干了整整一年。后来姜文导演就觉得,你真的前面太辛苦了,后来去澳洲做后期的时候,其实我的用处不大,但是为了给我一个补偿,导演让我去澳洲去度了一个月的假。前两天一位同行说一部制作中的电影剪了108个版本,你能想象吗?基本上一部电影正常来说,我们剪二三十版本就到头了。而剪辑108个版本对人真的是一个考验。”



“你是否愿意付出,你是否愿意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把所有的人生都放到这里,你才能够干出来。这是第一点,就是坚持,持久性,你的忍耐度。”张一凡如是说。

二是
情商要高
张一凡认为要做一个好的剪辑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的情商要高。他拿肖洋老师分享剪辑师和导演最高境界是神仙眷侣的这种关系,来体现一个剪辑师情商高的一个表现。

“因为导演是脆弱的,他在前期创作的时候,他很多不确定,他拍出来的素材他不知道拍得好不好,他也不知道拍得够不够,他也不知道未来能不能剪出来。当然有些导演例如姜文、娄烨他们都是会剪辑的。但是有些导演他对剪辑没有概念,而且心里没底,就拍大量的素材,然后也给剪辑师的工作量加大了。在胶片逐渐被数码取代后更是如此。数字记录带来的素材量非常大,有些心里没有底的导演,他一定会拍很多很多,最后会把所有的工作和压力都转移给剪辑”。



这时就考验我们对于素材的整理分析,筛选,导演很期待剪辑师能给他创作出特别不一样的东西、特别让他惊喜的东西出来,如果剪辑师剪不出来,对于导演来说,也是一个特别沉重的打击。

所以剪辑师一定要经常意识到,对于什么样的导演,你要知道他们心理的这种
脆弱点,你要跟他沟通的时候,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有很好的技巧,就是情商
三是应变能力要强
就是有的导演是属于喜欢掌控自己电影的人,你就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操机员,给他完成他的想法,按照他的思路去解决。但是很多导演,他不太懂剪辑,他需要你给他很多有意思的东西,那这个时候,你就是一个导演,你就是需要把自己的所有的才干都给挖掘出来,把自己所有的才华都逼迫出来,给他创造不一样的东西。

// 最后是专业度

提高专业度最简单、最便捷的办法,就是你的阅片量一定要到。也就是说但凡市面上有影响的,或者是有播映的,但凡能够引起国内外的观众关注的电影,一定要看。



每看一部片子,我给大家建议就是你去看影评,其实影评里边很多东西,客观的,不客观的,然后批评的,赞扬的,他最直接。因为他不会去跟导演沟通,他就是一个影评,大家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喜欢不喜欢就特别直接直给。


这种东西对我们创作者来说,特别有用,特别有鞭策,能让我们反思我们哪儿做得不好,哪儿做得好。你要成为一个好的剪辑师,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个修炼。所以阅片量和相关的影评一定要加大,使劲看。

// 剪辑要考验基本功

由于现在的影像创造门槛很低,包括现在抖音对大家的这种审美,这种影视的需求,已经变得很快节奏,很便捷,形态也更丰富了,所以对于剪辑的要求就需要你对各种剪辑流派、剪辑方法、剪辑手段和风格要有很多的了解。

同时在影视这个行业的分工也没有那么细,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类型。包括我自己,就剪过纪录片,广告片和宣传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基本功给练扎实了,无论碰到什么样的片子,你都能接、都能剪。而只有把阅片量给加大和熟悉了,大量的去掌握相关的技巧,才能够应变不同类型的电影。

// 关于剪辑的风格

任何手段、任何风格、任何结构都是要为影片服务的,这个片子适合什么样的风格,我们就用什么样的风格来剪。这是任何一个创作部门所要奉行的宗旨。

例如现在有制片人导演来找我剪片子,我上来就先要问清楚,说你要干什么。如果说你要去国外获奖,你将来要面对的都是一些世界级的大师,他们来评判你这个片子好不好。那你就不能玩一些花活、玩一些相对低级的技巧,因为他们一眼就能识破你的水平。

如果说是到院线,打算在商业上有所诉求的话,就要剪得让观众可以接受。剪辑师起到的是在观众和导演之间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剪辑师的作用就是让导演创作出来的东西能够快速地让观众感受到。所以好的剪辑是把这个纽带的工作做得非常好,真正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所谓风格,适合影片的就是最好的。



从操机员到导演的蜕变


// 有定力、情商高和会应变

张一凡最早从事剪辑,得益于其娴熟的操机技能、对电影的理解和较好的美术功底。凭借他对一部部电影的打磨,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综合实力和扎实的电影功底,成长为了一名成熟的剪辑师。而怀揣着成为一名导演的梦想,加之持之不懈的努力,他也期待着自己可以实现从剪辑师到导演的跨越。

这一经历和很多年轻的剪辑师产生了共鸣。张一凡回顾自己20余年的电影剪辑生涯,认为自己“从操机员变成一个真正的一个剪辑指导,我用了10年。第二个10年,我把自己从剪辑师变成了一个导演。”

“你们必须要在这个行业做5年,踏踏实实地做5年,你就会抓住自己的机会。”在2020中国影视数码剪辑大赛青岛5G专题的大师班分享上,张一凡很同意肖洋提出的看法。张一凡自述和导演有关的经历,认为自己是“
深有感触,然后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认为导演确实是需要一部一部积累,才能把所有的错误、经验、教训积累起来,才能让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更完美,更优于之前的作品和表达。



他同时也认为这个过程真的很煎熬,很痛苦,然后也很挣扎。张一凡在2018年拍了自己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虽然江志强先生评价说“拍的很美、很工整,是很有味道的作品。”但是直到现在,张一凡还没有太大的勇气去把它给放到市场上,放到院线去给观众去检验。

他自述“因为导演是很脆弱的,更是需要积累的。”目前,张一凡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作品已经拍摄完成,现在在筹备第三部电影。而参赛选手在大赛现场剪的电影《金丝雀》,就是张一凡导演的第二部电影。

// 关于《金丝雀》

《金丝雀》讲述的是由于当下社会发展节奏加快,例如疫情这样的天灾人祸常常会导致婚姻和家庭的破裂。《金丝雀》通过破碎家庭单亲家庭的儿童在面临不幸中,对温暖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的渴望。片中反映了中年男人在面临生活、工作以及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的压力之下的苦闷,体现了社会物质快速发展和情感联系相对脆弱的矛盾。导演想表达的正是对这个群体、特别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关注。



片中鸟笼的镜头正是代表着生活本身对人们对这种禁锢。人生是一种轮回、循环,人类的行为周而复始,繁衍、养育,然后赡养,这些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每一代都会遇到的问题。其实生活就是不断反复的一个过程,每一代人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这个问题。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是要把自己逼上绝路还是放下枷锁,给自己松绑,自己救自己?电影《金丝雀》也许可以给出我们答案。



END


【推荐阅读】

当代剪辑师群像系列——肖洋:只有真的喜欢才能干电影

当代剪辑师群像系列(一) ——杜媛:剪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宁”式喜剧怎么拍?摄影指导王博学揭秘《北京好人》幕后拍摄

【主编视角】传播是一面镜子 映出的是“另一个我”

 4K 120fps升格拍摄、翻转屏竖屏拍摄......EOS C70 性能实测分享!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