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短视频与综艺并行,助力音乐主播职业成长

影视制作杂志 影视制作 2023-08-29
作者 | 本刊编辑部
订阅 | 010-86092062

“节目从宽度与深度本位去关注人的同时,倾心为野生野长的素人主播构筑被看见的梦想窗口,呈现出的舞台既有饱含专业价值的才艺表演,也有励志的人生感悟,让文艺表演带动受众的欣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司若如是说。


不同于以往全明星阵容的音乐类节目,正在快手热播的成长类真人秀《声声如夏花》首次将目光集中于音乐女主播,通过素人的视角,来呈现主播这一职业在音乐表现和直播互动中所体现出的积极价值

《声声如夏花》节目预告

不一样的音乐真人秀

——将日常直播与综艺的生存逻辑打通


作为快手首档音乐女主播成长真人秀,《声声如夏花》集结30位怀揣音乐梦想的女主播,由汪苏泷、杨丞琳、郑秀妍3位主播经理人为其提供全程陪伴与帮助,并通过职业素养试练与音乐专业考核等环节来展现女主播们的实力,借由音乐舞台,传递出主播“让世界看看我的颜色”的心声。


快手近年来持续在音乐领域发力,包括对周杰伦等头部音乐人资源的把控、通过“亿元音乐计划”等音乐扶持计划吸纳了更多新生代音乐人,不断在音乐选拔的赛道上寻找新的人群画像和节目范式突破。

在《声声如夏花》早期筹备阶段,节目制作团队就注意到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主播行业,进行了深入的行业调研。与节目制作团队沟通时,主播们除了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素养的追求以外,也会谈及每天直播的体验和对于主播职业性的认知。

从主播的角度而言,她们的目标并不是快速明星化,而是如何把握好音乐才艺主播的位置,并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养分。制作团队对于行业的认知随着与主播们的沟通不断更新,使其越发坚定节目想要呈现的全新画像人群——音乐才艺主播。

借助选角这一制作的切口,《声声如夏花》希望给大众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主播行业,进而打破大众对于主播的刻板印象


与艺人不同,直播行业没有以出道为目标的明确终点,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的方式也截然不同。主播展现自己的渠道是人人日常都可以接触到的短视频和直播,主播与观众间明显缩短的心理距离就要求主播与观众建立更加密切的实时互动与陪伴关系

同时,直播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也对主播提出了更高要求,其艺能需要更加全面,直播日常更具有个人特色以及不可替代的细节。虽然此前也有其他平台进行过主播选拔类综艺的尝试,但这些节目都暴露出明显的问题。

首先,以往的综艺节目局限在传统综艺固有的录制逻辑中,并没有把日常直播和综艺录制的逻辑有效结合;其次,这些节目并没有试图给主播群体提供职业化的帮助,而是以短期内获得高收视为单一目标。

这些前车之鉴也为后来者敲响了警钟,不论是综艺真人秀和主播日常直播,还是短期综艺内容呈现和主播的长期职业发展,都需要将其有机结合。


《声声如夏花》在这两方面都给出了良好示范,不仅将主播的日常直播和综艺录制的生存逻辑打通,并且由包括主播经理人团队在内的多领域专业人士为主播提供更多职业帮助。


比如汪苏泷团队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选手大师姐,在初次团体连麦直播中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位粉丝百万的女主播在职场上是什么样子”。观众通过节目了解到大师姐的职业经历:她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中国歌剧院的一名歌剧演员,这样的专业能力是她转型主播并获得大众喜爱的关键所在。

在综艺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师姐就如何与网友互动、如何达到连麦的最佳效果、突发情况要如何应对等话题与团队内的其他主播进行经验分享与讨论,“公屏活跃度”“在线观看人数”“点赞红心量”等等行业术语更是让汪苏泷感叹“有大师姐如有一宝。”


可以看到,《声声如夏花》最大的突破点之一,就是有效地打通直播和综艺录播之间的壁垒,实现播出逻辑的双线并行,从而呈现出音乐主播的直播日常恶化在舞台上的音乐能力和表现力,同时传递出主播们对于职业的理解以及直播行业新的可能性。


团队与选手共同努力

为综艺破圈做足准备


对于《声声如夏花》这样一档突破长短视频和直播内容边界的综艺而言,不管是参赛选手还是制作团队投入的心血和精力都是难以估量的

首先,相较于常规的才艺选拔类节目,选手的投入度更大,她们需要同时面对直播挑战、短视频策划和舞台表演三个维度的考验。主播中大部分此前没有登台演出的经验,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出满意的作品,她们在练习室里长时间反复练习、挥洒汗水。

在整个过程中,多项直播挑战不间断来袭,主播们需要每天调整状态和心态,来取得最佳的团队成绩;仅有的空闲时间内,主播们还要兼顾策划账号的日常短视频内容,来丰富自己的作品和直播风格。可以看到,每一位主播都是全身心投入其中,似乎都在书写一份属于自己的完整真人秀剧本。


多元媒介形态的融合也给制作团队带来了新的考验。直播观众的人群画像与传统综艺大不一样,所以团队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时,都会感受到巨大改变。

相较于其他传统综艺更具难度的是,《声声如夏花》的后期需要完成风格的塑造或者是人群特征的体现——在包装和剪感上,首先明确节目要符合快手的平台属性,然后要符合直播受众属性,最后是寻找能够将音乐才艺与直播两件事情融合讲述的更优方式,这也是制作团队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对于节目的目标受众,制作团队不局限于综艺或直播的单一维度人群,而是从服务于平台本身的内容生态、服务于平台忠实用户的角度出发。

在快手上看直播的用户,非常重要的观看驱动力是陪伴感、亲近感、成长感。对于他们而言,主播就是直播平台的明星。这和传统综艺上所呈现的舞台及观众的观看动力具有很大差别。先把握住喜爱在快手看直播的人群,再向外扩散,是节目破圈传播的关键。



突破长短视频直播内容边界

探索主播行业未来


《声声如夏花》固然存在选拔的逻辑,但更多的是为才艺主播职业新画像打造的全新逻辑。在当下的社会中,有非常多想了解主播、从事主播这一职业的人群,《声声如夏花》更像是为这群人提供了一个认知主播行业的窗口,于是观众就变成了节目内容逻辑中的一环,直播受众和主播共同探讨职业的定义以及成长的能力。

在参赛主播的选择上,制作团队极力还原真实的行业生态,让观众了解到主播从业者是一个来源和样貌极其丰富的人群。节目中的30位主播有着不同的身份背景,比如职业歌手、在读博士生、音乐剧演员、前女团队长等不同身份,年龄跨度也相对较大,有刚刚高考结束的准大学生,也有宝妈。

制作团队表示,筛选的维度首先是个人意愿,主播需要长期保持热度,所以首先她们对职业的认同和热情是最基础的条件

第二个维度就是主播本身的才艺,包括唱歌、表演、说话,以及在舞台上的形体表达等等。

最后一项筛选就是直播数据对于萌新主播,节目组会邀请她们进行试播,需要在直播过程中感受到主播的热情以及独特的一面。

不管是训练生还是歌手,这些职业都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并且这些标准是相对单一的。但主播行业的评判标准相对复杂,并且这套评价体系拥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间

基于对行业的洞察,《声声如夏花》对主播的培养进行了多维度尝试,致力于让这些来自于不同环境、不同土壤的人,成为更好的音乐主播

这项标准包含了一部分舞台的呈现——主播能不能用才艺去感染和留住观众;另外也包括日常的短视频和直播,这也是主播工作的一部分。

主播可以在日常的直播中跟粉丝沟通交流,甚至为粉丝进行创作,这其中与粉丝的联结会比艺人要更加紧密。因此,节目会针对主播的日常直播和短视频表现提出建议,帮助她们进行逐步的职业化输出和提升

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司若所言,《声声如夏花》长短直融合运营新思路,探索了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等媒介类型交叉并进的节目形态,引领了综艺内容产业实践模式的创新,具有行业价值、人才价值与精神价值

结 语


《声声如夏花》带给屏幕前的万千观众如夏花般绚烂的审美体验。节目通过对参赛主播的素养、表达、演唱、舞台创意能力地全面培养,书写了五彩斑斓的各式励志传奇,与大众共同见证着主播行业景观、主播人才队伍的新塑造。


推荐阅读


东方卫视秋晚:“虚实双生 真假难分”的数字人背后藏着哪些黑科技?

《沙丘》剪辑:在剪辑中营造氛围、构建蒙太奇

暑假档最高口碑电影——《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专访

细节满满!从道具到人物,美术指导郑辰揭晓《断·桥》“求真”之旅

12小时、不到6㎡的LED屏, 如何完成9个不同场景的虚拟拍摄?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