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22岁的恩施男孩小飞(化名)突发意外脑死亡,他父母选择捐献他的器官续写大爱,捐出了儿子全部能用的实体器官和组织:一个心脏、一个肺、两个肾、一个肝、一个胰腺和两个眼角膜。其中,肝脏劈离后移植给了两个人,用大爱点燃了包括杨霞在内的九个人的生命之光。小飞的捐献刷新了湖北省单人捐献器官与移植救治患者最多的纪录。“看到了吗,儿子?你能挽救这么多的生命,我们为你骄傲!希望你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的延续!”2023年12月12日清晨,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这段没有回应的对话感动了在场所有人。最后告别时,泪眼婆娑的小飞父母摸着儿子已经冰凉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医生们向捐献器官的小飞致敬作最后的告别。
当日,从小飞身上获得的心脏、肺、肝脏、双肾、胰腺以及一对眼角膜共八个器官和组织,由中南医院OPO科(器官获取分配科)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进行匹配。“肝脏被一‘劈’为二,用来救治两位重症肝功衰的患者。”中南医院OPO科常务副主任周威介绍,取出的器官组织缺血时间越短质量越好,因此在分配上采取就近优先原则。小飞捐献的器官除了肺被匹配到外地,其余七个器官和组织全都留在了中南医院。
肝移植手术顺利结束。
从中午开始,八台手术同时进行,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接力”开始。随着供体被移植入患者的体内,生命重启的序幕正式拉开。“肝脏血管吻合结束,移植过去的肝复流后,有新胆汁流出!”手术室里频频传出激动人心的消息,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当晚,移植难度最高的两位肝移植患者就醒了,在外地的肺移植也获得成功。48岁的她再次迎来生机
“谢谢你,素未谋面的捐赠者!”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是真的谢谢你!给了我再活一次的机会。”1月4日,48岁的杨霞(化名)康复出院,她体内移植存活的肾脏已经完全正常工作。
第二次换肾的杨霞达到出院标准,康复出院。记者刘璇 摄
杨霞是黄陂人,这是她第二次换肾。她第一次换肾是2021年,但遗憾的是,移植失败了,她不得不重新开始透析,再次等待一颗健康的肾脏帮她重启生活。等待一年半后,中南医院的一通电话让她重燃希望:小飞捐献的肾脏和她配型成功。去年12月12日,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肾移植团队在周大为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成功地为杨霞做了肾移植手术。看到术后源源不断地清亮尿液流出,所有人都为他们感到欣喜。只在重症监护室待了两天,杨霞就转入普通病房。“我何其幸运,能够两次等来宝贵的肾脏。”说起这颗肾的捐献者,杨霞噙着泪说,正是这位素未谋面的大爱者,为她再次迎来生机。52岁的他最后关头紧急换肝
“有他的大爱,我才有活下来的希望”
“医生说我再晚一点,即使等到肝源,我也用不上了。”52岁的杨思成(化名)在武汉紧急换肝,迎来新生。杨思成是四川绵阳人,患有乙肝,2019年查出肝纤维化,去年9月发展为肝衰竭,辗转多地求医,各项指标已接近危急值,生命进入倒计时!去年12月5日,120一路驰骋将他送入中南医院。一周后的晚上,医生通知他做好第二天肝移植的准备。听到这个消息,就像一束光突然照进他黑暗的人生。做完肝移植的杨先生正在恢复中。记者刘璇 摄
去年12月12日中午,杨思成被推入手术室。另一间手术室里,小飞捐赠的肝脏刚刚被精准劈离,同时给杨思成和另一位肝衰竭的患者使用。移植医学中心副主任叶少军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将劈离的右半边肝移植到他体内。杨思成和他的家人都没有想到,术后第五天就可以下床走路。“第二次人生已经启航!”转入普通病房第二天,杨思成在朋友圈里写道,“非常感谢给我捐献器官的人,正是因为有他的大爱,我才有了活下来的希望。”他红着眼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也想把我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记者:刘璇 通讯员:周鑫 王蓉蓉 视频拍摄/制作:记者刘璇 编辑:费吟梅
公益导诊热线
4001000196(工作日9:00-17:30)
医护入驻请添加微信:jkbl-37du
备注“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