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天约1370名老人走失,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回家?

2016-10-09 王勇 公益时报

  “根据调研测算,中国每年走失老人约为50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370个走失老人案例发生。从年龄上看,65岁以上老人容易走失,比例达到80%以上。走失原因难以准确归类,但主要是迷路、老年痴呆和精神病。”


这一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


10月9日,重阳节当日,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联合今日头条在民政部对《调查报告》进行了发布。


在发布会现场,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顾问专家、《调查报告》执笔人熊贵彬副教授表示:“走失老人的重灾区并不是东部一线城市,也不是省会城市,而是大量人口流出的地区,这是同留守老人问题相伴相生的。中小城市与西部农村是我国老人走失的重灾区。


这些老人为什么会走失?又有多少被顺利找(送)回呢?


老人走失大国与缺失的数据统计




“老人把你养着这么大,丢了,你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平常不觉得有个爸爸多么重要,一旦没有的时候才……”


老人走失对一个家庭,对子女来说无疑是无比痛苦、焦虑的。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人走失的案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16.1%,65岁以上人口1.44亿,占总人口10.5%。全国老龄委指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


老人走失日益成为显性问题,与我国的养老问题息息相关。”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巡视员、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强调。


然而与此同时,目前关于老人走失的问题,还没有全国性统计数据和大规模社会调查,全国走失老人总量、老人及家庭情况、救助状况亟需深入研究。


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老人走失问题,使老人在走失后能够迅速寻回,无疑是离不开对这一问题的全面调研的。


《调查报告》正是基于这一点而发起实施的。“警示社会重视老年人的走失问题,进而增强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完善老年人的监护环境,这就是我们所期待这份调查报告所能起到的作用。”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赵添强调。


每天约1370位老人为何走失?


为了掌握老人走失的整体情况,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机构访谈、统计数据分析、电话家庭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数据统计。




课题组通过对网络寻亲平台、各地救助站、公安部门报警信息、媒体报道各地老人报失等不同渠道来源的数据综合测算后得出,全国走失老人一年约在50万上下,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


那么这每天走失的1370是如何走失的呢?调查报告对走失老人基本情况的分析显示出一部分原因。


首先是老人自身的原因,包括疾病、语言沟通困难、迷路等原因。


《调查报告》显示,走失老人中72%的老人大多都出现记忆力障碍情况,其中,经过医院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


熊贵彬表示,在发达国家老人走失也主要是由于失智而造成。例如日本2015年就有1.2万名痴呆症患者走失,但大部分在1天至1周内找到。


除了记忆力障碍之外,走失老人中的大多数都存在一定的身体健康状况,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诊断和医治,增加了因疾病走失的风险。


其次是环境因素,包括家人照护和监管不周、陌生地域等,甚至还有遗弃现象。


《调查报告》显示,走失老人60%以上配偶不在身边,半数以上由子女及其配偶照顾。而走失老人家庭之间缺乏照顾经验交流,绝大部分认为没必要,也很少有家庭表示需要照顾技能培训。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老龄化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得老人走失问题显得更加复杂,失智是一个主因,但人口流动带来的疏于照顾和老人贫困,也大大加剧了走失风险。


走失老人中,36%的老人实际居住地为农村地区,46%的老人居住在中小城市及郊区,而大城市及其郊区共占比18%。由此可见,全国走失老人的重灾区并不是东部一线城市,也不是省会城市,而是大量人口流出的地区,这是同留守老人问题相伴相生的。


走失老人是如何找回的?


当老人走失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之后,追究原因成为次要,首要的是找回老人。那么如何找回老人呢?


今日头条寻人平台的数据显示,已回家的老人包括好心人帮忙找回、警察找回、家属及亲人找回、头条寻人找回、专业志愿者找回、救助站找回、自行回家等多种情况。


这其中好心人帮忙找回最多,显示出社会的温情。要进一步发挥普通公众中的好心人的作用,则需要让走失老人信息及时传递到周边人群中。针对这一点,网络技术具有巨大优势。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已经可以做到按照走失时间向用户精准推送走失信息。




今日头条副总编辑徐一龙介绍,从今年2月15日头条寻人公益项目启动到9月6日,头条寻人共推送了3142条寻人信息。项目组对其中的2995名走失人员家属进行了回访,回访发现,2995名走失人员中,有1156名老年人。这些老人中602人被成功寻回,而通过头条寻人找回的老人人数则为101人。


而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看,走失老人找回最有力的还是相关机构,包括警察、救助站、社会组织等。


一般来说,老人走失后,家人都会报警,相关信息会被录入公安部人口信息系统;而人们发现走失老人后一般也会与警察联系。




另一个重要渠道是各地的救助站。包括民警、城管、居民在内的人们发现走失老人后都可以将老人送入救助站。救助站会对老人进行站内救助,有病的会送医。


《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全国的社会救助站系统中,每年有2.15万老人通过这些站点获得救助。


救助站会通过随身携带物品、听口音、询问老人、请求警方协助、寻亲网、登报、电视台寻人、DNA查找等方式寻人。


进入救助站的走失老人的救助成功率比较高,平均达到85.5%,主要方式为护送返乡和亲属接领。确实查找不到的送往福利院长期安置。


建议打造全国统一的寻人网络平台


尽管通过种种渠道,部分走失老人能够找回,但还有很多走失老人并没有能找回。针对走失老人问题,《调查报告》提出了相关建议。




第一,在防止老人走失方面,不同地域采取不同措施。例如在人口流出地,地方政府应协同社会组织准确评估当地留守老人的生活和照顾状态,探寻各种防止老人走失的有效办法,如集体养老、农村社工服务、重点户照料等。


在城市地区,GPS手环、胸章二维码、黄手环、缝制联系布条、纹电话号码等手段都可以推荐实施。


第二,打造全国统一的寻人网络平台。比如完善全国救助寻亲网的功能,使其成为全国人口报失和查找的多功能、综合信息平台,并同今日头条等寻人网建立合作机制。


从功能扩大来看,可以考虑将走失人员报案信息统一由寻亲网发布,发布人员可以是派出所,也可以是救助站;从增加走失人员信息来看,发布的信息除照片和个人体貌描述之外,还可以增加录音、DNA信息等。


第三,在全国救助站全面建立警务点,并连通警方的人口信息和户籍网络光缆,由驻站民警协助查找走失人员信息,以减轻与警方协调的压力。


第四,建立110和救助站的链接。《调查报告》认为110作为一个报案求助信息平台,应该发挥更大的信息分流作用,将报警类信息和求助类信息进行区别,将公众救助类信息发往救助站。


第五,向社会详细公布各城市救助站的具体位置,尤其是向一些专业电子地图公司报告位置等。如果救助站不能顺利被搜索出来,将不利于公众将走失老人送往救助站,也不利于走失人员的家属前往救助站报失。


“《调查报告》的发布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年人生活中事关走失的有关情况,唤起全社会更加关心老年人、关注老年人、关爱老年人,从而引起政府、家庭和社会更加重视并有效避免和更好解决老年人走失问题。” 王治坤强调。



感谢您对公益时报的关注,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取得授权。

作者| 王勇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吴丽萍


托管17家公办学校,社会组织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为什么做公益,看王克勤、邓飞、大使夫人、张立都怎么说

扫楼、直播、调研、纪录片……大学生暑期实践的那些公益新花样

《慈善法》好用吗?公益组织要有参与法律实施、修订的“野心”

慈善组织在未经指定的平台上发布公募信息将被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