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身“适”法——安东尼·葛姆雷的15个房间

2016-10-10 汪珂宇(伦敦) 99艺术网

2016年9月30日,英国著名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新作展“适应(FIT)”在位于伦敦西区最传统的艺术交易区伯蒙齐(Bermondsey)街上的白立方画廊(White Cube Gallery)成功开幕。白立方画廊由艺术经纪人杰伊·乔普林(Jay Jopling)所创办于1993年,是英国知名的当代艺术机构,也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画廊之一。而这场“适应”展在“白立方”的空间语境下,无形中让人联想到葛姆雷作品中著名的方正水泥块,以及艺术家多年来作品中以身体度量而传递出的结构力量。



白立方画廊外景,照片来源: 汪珂宇



白立方画廊内部,照片来源于网络


葛姆雷此次将展厅分成了大小15个房间,共展出24件雕塑作品。每件作品旁的内部墙面并没有展签,只在门口放置了参观导视图和作品信息。观者需要不断面临对空间和方向的选择,去阅读画廊里所有大小不一的空间,但其中第7号房间的内部又无法穿越。于是,整个画廊内部变得像迷宫一样。这种被动的身体选择带给人一种生理上的戏剧感受,让你不断被嵌入葛姆雷所设计的“空间法度”。


葛姆雷以探索人体与空间关系的雕塑、装置艺术和公共艺术作品而著名,其作品通过雕塑提升了人性的内在潜力。他认为,世界上并不真正存在完全是人类创造的美丽事物,无论是头发、脸庞还是其他之类,这些都是虚幻的表相,而真正的内核是什么?是我们去观看的时候,作为观者投射给作品的理解。这个意义是观者赋予的意义,也就是葛姆雷想要强调的,作为观者在艺术创作中占有的力量法则,所谓观者也是一半创造者。在这个理念下,展览延续着葛姆雷基于“人”和“人之外部”的关系实验,观看者也跟随着其作品不断去探索着“空”与“间”的关系。城市的概念也从未消逝在画廊之内。身体与城市,身体与画廊,就像两个不断伸缩的舞台,移步换景,时空交错。



安东尼·葛姆雷作品《沉睡土地》在白立方展览现场,照片来源:斯蒂芬·怀特(Stephen White)


整个展厅最中间的作品《沉睡土地》是一个由600个铁制小雕塑组成的,类似迷宫的巨型装置作品,构建出葛姆雷的城市景观群落。而事实上,这些独立的方块形象,是数百件处于“休息状态中的身体”。看着它们,观者就像是通过葛姆雷的眼和他重复的身体,去观察和体验着都市主体扩容后被不断刷新的城市天际线。



安东尼·葛姆雷作品《沉睡土地》在白立方展览现场,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在《沉睡土地》这件作品中,安东尼·葛姆雷赋予了混凝土材质以新的含义。这种材质本身就非常有视觉张力,而单色的表现形式则加剧了这种力量。他曾对伦敦《旗帜晚报》(Evening Standard)的记者说道,“现在到处都修建了太多的摩天大楼,但这并不能展现大都市的结构精神。”



《适应(FIT)》,5平方毫米钢条,2016年,照片来源于网络


此次展览的展陈思路也十分简约,从而让葛姆雷的作品以最佳状态被凸显出来。比如第一个房间里由无数5毫米钢条组成的正方形雕塑作品《适应(FIT)》组成,现场显得无暇而纯净。



《适应(FIT)》,5平方毫米钢条,2016年,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适应(FIT)》参照了葛姆雷自己的身体构造制作而成,凝固了某个存在于特定时间的身体空间。这个空间是主观的,是艺术家的身体,是观众的身体,也是任何人的身体。这具身体代表了一个人的概念能在广阔土地上所占有的瞬间空间。



《平均值(Mean)》,8毫米软钢条,2016年,照片来源:Shaofen



葛姆雷正在讲解他作品的身体比例


这种用自己的身体去度量空间法则的理念在葛姆雷的创作历程中不断出现,他自己也会讲解作品的比例如何与自身的身体比例有关。



《奔跑(RUN)》,铸铁,2016年,照片来源:Shaofen


在第三个房间,安置了巨大的雕塑新作《奔跑RUN》(2016)。与葛姆雷的众多作品一样,《奔跑》也与身体研究密切相关,作品中每一根铁条的位置及长短都来源于他自己的身体数据。比如其中某一根铁条的位置就与他的身高相等,而另一根又来源于他手臂的长度。



《奔跑(RUN)》,铸铁,2016年,照片来源于网络


画廊的现场工作人员会鼓励参观者走进《奔跑》这件作品,完成艺术家与参观者的一种互动关系。人们通过这种关系去感受艺术家的身体空间,仿佛这具身体在冷峻的尺度分解之下魂飞魄散,血肉不再,仅留下抽象而神秘的结构。而这结构因为攀附了人类的身体数据,却因此而具有了思维的温度。



葛姆雷与2016年新作《走廊(PASSAGE)》


此次展览中另一件十分有趣的作品当属葛姆雷2016年的新作《走廊(PASSAGE)》。这是一个长达12米且其中一端出口处于封闭状态的钢制走廊。观众步入这件狭窄的通道,越往里走就越发黑暗和局促,会让人感到害怕和恐慌。当你回过头原路返回时,光线从入口照射进来,呈现出温暖的人形轮廓。这种从光明进入黑暗再回到光明的极端体验,在葛姆雷的身体法则中被运用的淋漓尽致。艺术家曾在一次演讲中,谈论到其童年时期在小黑屋里午睡,感受到在黑暗中所存在的无限力量。他说道:“当你进入一个完全黑暗的空间,一个想象力驰骋的空间,一个蕴藏无限潜力的空间。这个空间里空无一物,无边无垠没有边界,无穷无尽。虽然雕塑也只是一种物质,但它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和空间的关系。”



《走廊(PASSAGE)》,6毫米耐候钢,2016年,照片来源于网络



《房间(ROOM)》,混凝土,1990年,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房间》这件作品代替了生物上的躯体构造,呈现出洗练的心灵镜像。这是一个被挤压的躯体,在肛门和生殖器的位置有一个洞。葛姆雷认为这件作品像是21世纪的佛,把躯体的黑暗镶嵌在凝固的黑暗之中,而这块黑暗的体积则是人类身体能占据的最小空间。



《巨怯(BIG SHY)》,软钢条,2016年,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作品《巨怯》的身体局部是依靠在墙上的,画廊工作人员介绍说,它的灵感来自于为悼念故国或故人而修造的“哭墙(Wailing Wall)”。世界上有两座哭墙,一座位于中东耶路撒冷东区老城东部;另一座则位于美国华盛顿纪念碑与林肯纪念堂之间的草地上。葛姆雷像素化的身体作品依附在墙体上,呈现出人性虚化后的另一种强势回归。



《姿势(POSE)》14厘米科尔顿钢锭,2016年,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观看(LOOK)》,14厘米科尔顿钢锭,2016年,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其中的一个房间里摆放着两件作品《姿势》和《观看》。《姿势》是躺着的女性身体,动态十分类似古典油画里女性常有的姿势,而《观看》则是高大的男性身体。以作品的名字而言,男性的“观看”和女性的“被观看”之间,再次完成了冷峻切割下的身体之间相互沟通出的人性交流。


其他现场展出作品欣赏:



《区块(BLOCK)》,混凝土,2015年,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小停顿<导向>2-4(SMALL STOPII-IV)》,铅,2016年,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结合(BOND)》,铸铁,2015年,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土地之上(OVER THE EARTH)》,铅,石膏,玻璃钢,1987-89年,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大停顿2(BIG STOP II)》,2014年、《大停顿3(BIG STOP III)》,2015年、《大停顿4(BIG STOP II)》,2014年、铸铁,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集合(SET)》,10毫米软钢条,2016年,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集合(SET)》,10毫米软钢条,2016年,照片来源于Instagram


艺术家背景:


安东尼·葛姆雷1950年出生于伦敦,是英国当代著名雕塑大师,曾获得1994年特纳奖(Turner Prize)和1999年英国伦敦南岸视觉艺术奖(South Bank Prize for Visual Art),因创作英国最著名的公共雕塑——北英格兰的地标《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而蜚声国际。中国观众对他的关注则更多地始于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由英国文化协会主办,安东尼·葛姆雷主导并与中国民众一起合作的大型雕塑巡回展《亚洲土地》(Asian Field)。



《亚洲土地(Asian Field)》,照片来源自网络



《亚洲土地(Asian Field)》,照片来源自网络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至2016年11月6日。


来源: 99艺术网 (伦敦) 作者:汪珂宇

精彩继续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十一艺游记| 双津记——李津与他的天津


【99专访】纽约苏富比中国艺术部主管:亚洲艺术依然势头强劲



【展评】气势撼人,“致敬”平庸——关于曾梵志“散步”回顾展的一个侧面



99专访丨谷文达:全主义艺术实验中引导是最好的批评


tt.深度头条▕ yg.本周展览预告▕ ts.特色栏目▕ sc.收藏有门道

市场部 010-51374005-852 艺术家 010-51374003-860

拍卖部 010-51374001-815 展览部 010-51374001-8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