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纪丑闻”?哈尔斯假画掀起的界内风云

2016-10-14 范佩(综合编译) 99艺术网

闪开,诺德勒画廊。一轮新的造假丑闻正浮出水面!上周,一幅5年前以840万英镑出售的“荷兰画家弗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的画作”,如今被苏富比拍卖行重新鉴定为伪作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了多达25件早期绘画大师作品(Old Masters)将可能在数周后经展开调查被判决为伪作的恐慌。而这些画作价值高达2亿英镑!



《一位陌生男人(An Unknown Man)》


5年后,这幅名为《一位陌生男人(An Unknown Man)》的画作被重新鉴定其真实性,起因源于今年3月另一幅来源相同的画作被认为是伪作。这幅“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的《手拿面纱的维纳斯(Venus With A Veil)》被列支敦士登王子所持有,在出借给艾克斯的一次展览中被法国机构以伪作之疑没收。



《手拿面纱的维纳斯(Venus With A Veil)》


如今,检测结果表明“老克拉纳赫画作”所使用的材料比艺术家所在时代晚了大约200年,并且画作表面似乎还被人为做旧过。而“哈尔斯画作”则在一轮新的测试中被发现了20世纪人造材料的痕迹。“猎户座分析的同行评议分析表明,画作中对现代材料的使用意味着它不可能在17世纪绘制。”苏富比拍卖行在一份声明中遗憾表示。



《注视歌利亚头颅的大卫(David Contemplating the Head of Goliath)》


另外两幅据说来源相同的仿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Orazio Gentileschi)之作《注视歌利亚头颅的大卫(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和仿弗兰西斯科·帕尔米贾尼诺(Parmigianino)之作《圣·耶柔米(St. Jerome)》由于真实性受到质疑也已接受了公开鉴定。而它们此前分别在伦敦国家美术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



《圣·耶柔米(St. Jerome)》


如今,这些同出一源的欧洲画廊所经销的早期绘画大师作品的真实性都遭到了质疑,更多伪作正被期待真相大白,而伪造者的活动范围以及他们是否仍在继续目前尚不可知。


此外,已作出全额退款处理的哈尔斯伪作事件之所以引发了如此大的关注,还在于此前不久才作为被新晋发现的珍品而肩负的巨大压力。2008年,卢浮宫以“国宝”之名向全国发起了募捐活动,拟以500万欧元从巴黎佳士得购入此画。而其此行并非草率:该画之前通过了法国研究和修复中心(France’s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Restoration)所实施的一系列科学检测的认证。当时,伯灵顿杂志将该画称为“哈尔斯作品的一件非常重要的补充”。


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卢浮宫未能获得该画,画作最终仅以300万欧元被伦敦经销商马克·韦斯(Mark Weiss)购得。后来,韦斯通过苏富比拍卖行以1000万欧元的私洽价格将画作卖给了一位美国藏家——艺术市场监测(Art Market Monitor)指出,几乎是150%的利润。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长期具有争议性的事项,专家鉴定的价值和被信以为真的绝对可靠性如今也被掀到了风口浪尖。考虑到如此多的专家没能识别出哈尔斯和克拉纳赫的伪作,看来“艺术市场所依赖的艺术品真实性确认体系已经不起作用了。”艺术史学家本德·格罗夫纳在他的艺术史新闻博客中写道。


然而,事实上专家们训练有素的“眼光”在艺术品鉴定中仍然占据着相当大的分量。“科技检测是一项好的备用选择。在保守派鉴定那儿,无论多么困难甚至有时显示出专家品味的主观性,对于早期绘画大师作品的画面交锋和亲力鉴定都仍然是最重要的。”艺术经销商鲍勃·哈伯特如此告诉英国古董报。


此次丑闻是如此令人尴尬的事,以至于嫌少有艺术人士愿意公开讲话。然而这些画作被构造得实在是太出色了,相比诺德勒伪作被识别出是由于伪造者使用了错误的材料而且粗心大意到拼错杰克逊·波洛克的名字,此次的造假显然要经验丰富得多,甚而一个著名经销商将那些伪作背后的个人形容为“伪造者中的莫里亚蒂”。


那么关于这次造假丑闻,当事人以及参与了讨论的各界人士们都怎么看呢?


当事者:


苏富比拍卖行:“不幸的是,鉴定结果表明这件作品毫无疑问是伪作。我们撤销了该次销售并全额偿还了客户。客户同我们交易是因为他们知道,当问题出现时苏富比会恪守自己的承诺,而在这次事件中我们也很乐意这样做。”



马克·韦斯(Mark Weiss)


向苏富比提供这件《一位陌生男人(An Unknown Man)》的韦斯先生(Mark Weiss)据悉正被苏富比起诉赔偿其损失。他告诉财经时报,直到现在他才相信哈尔斯的这件作品不是真的。韦斯先生的画廊当时正在伦敦摄政公园的弗里兹大师展艺博会参展,他拒绝进一步评论。



康拉德·伯恩海默(Konrad Bernheimer)


而在伦敦开画廊并将如今尚在接受检测的“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作品”卖给列支敦斯登王子的康拉德·伯恩海默(Konrad Bernheimer)说,他不能发表评论。


这些伪作大多来自一名法国土木工程师安德烈·博里(André Borie),他于1971年已去世。而法国经销商吉乌那诺·如芬尼(Giuliano Ruffini)则成为了源头焦点:工程师的女儿继承了其父的藏品,并在随后赠与和出售了数幅给自己曾有过八年恋情的如芬尼。


“我只是一个藏家,而非专家。”如芬尼告诉艺术新闻报,坚称他从未说过其藏品都是真的,而这都是其他同行干的。


各界人士:



鲍勃·哈伯德(Bob Haboldt)


国际知名艺术品经销商鲍勃·哈伯德(Bob Haboldt)说:“这是本世纪以来最大的艺术丑闻。自上世纪40年代的‘早期维米尔(early Vermeer)’丑闻——多件被视为最具价值的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的作品实际上却是苦苦挣扎的荷兰画家韩·万·米格伦(Han van Meegeren)的画作——以来,再没有像这样的事了。”“它使整整一代的经销商们保持警惕。这些主要使用旧材料来创作的高仿作品的小心营销令市场吃惊。影响将会是买家将坚决要求更多的科学的、财务的保证。”


哈伯德先生继续说到:“这些画作很难被察觉为伪作,但是它们在关于这些艺术家的大量出版物中缺乏任何可信的出处和参考文献,这一点应该使那些当事经销商们怀疑。”


“苏富比接受弗朗斯·哈尔斯的画像的退还和赔偿买家的意愿为更多的此类事件的曝光奠定了基础。但首先,国际艺术世界将不得不等待法国调查的结果。行业中的窃窃私语已经透露出一份大约有25件由这个伪造者工作室创作的早期绘画大师作品上榜的清单。我估计这份清单很快就将揭秘。”



燕·沃尔特(Yan Walther)


SGS艺术服务的全球经理燕·沃尔特(Yan Walther)经营着日内瓦、伦敦和纽约三地的司法鉴定服务。他告诉野兽日报:每年都有新的伪造丑闻,然而每年又都是作为一次性事件。对于高价艺术品,如果不执行系统的取证分析,那么这些丑闻便是不可避免的。


沃尔特说这些分析鉴定通常花费不到一万美元,因而他公然表示很“吃惊”:那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艺术品在拍卖前竟然仍未受严格的鉴定。在高科技时代,这些丑闻是不该发生的。严格检测和核实的花费还比不上运费、保险费,更别说一笔买卖中的佣金。买一幅未经技术分析的高价画作,就好比买一辆没开引擎盖的车。



本德·格罗夫纳(Bendor Grosvenor)


美术史学家本德·格罗夫纳(Bendor Grosvenor)说,在他看来,创作这件伪作的伪造者是“有史以来最厉害的”。“从克拉纳赫到哈尔斯,能够如此多样而成功地摹仿早期绘画大师的风格的伪造能力在当今来看是空前的。”格罗夫纳在接受金融时报时表示,“同样高明的是他们将现代绘画做旧得看起来像是经受了几百年历史的能力。”


在第4电台的“世界纵览”栏目中,他将这次事件称为“超凡而离奇的”。他说:“这件伪作令人吃惊的地方在于其卓越的品质和并非复制品的事实。绘制这件作品的人不仅熟知哈尔斯作品的特性,还创建了全新的构图。如果这些画作是伪作(我相信他们很可能是),那么我们正在和有史以来最厉害的伪造者打交道。”


继而他表示:“由于依靠了许多专家、学者和博物馆所提供的真实性鉴定,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在市场上的反响很难被高估。然而这起事件证明,这种看法完全错了。显然,它所将深刻影响的不仅是早期绘画大师作品的市场,还有早期绘画大师作品世界本身。”


一位艺术界内人士说:“听起来这些家伙显然做了不得了的事,但请记住,仿货永远都有。米开朗琪罗的第一份委任就是为一位红衣教主创作一件仿冒的罗马雕像。”



2016伦敦弗里兹大师展艺博会(Frieze London 2016)


参加弗里兹大师展( Frieze Masters )的早期绘画大师作品的经销商们说,出现这一串所谓的伪作他们并不感到惊讶:


位于慕尼黑的鲁迪杰尔画廊(Rudigier gallery)的亚历山大·鲁迪杰尔(Alexander Rudigier )说,那些东西是假货很正常。这种事在艺术界内自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他认为问题在于该行业的专家意见。


切萨雷 · 兰普龙蒂画廊(Cesare Lampronti gallery)的卡罗·米兰(Carlo Milano)说,伪作事件的“插曲”一直总在发生,但是细心的经销商能借此机会来安抚他们的顾客。因为既然经销商们得花他们自己的钱来存货,那么他们就不怎么可能冒险买假货。


画廊主强尼·范·海夫顿(Johnny van Haeften)说,关于这三幅有问题的画作,令人奇怪的是它们缺乏书面记录:“它们之中没有一幅有任何的出处或出现于学术文献。”然而,如果这些画作真来自所谓的私人收藏,那么这种缺乏也就不令人惊讶了。


结语: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一幅名画的主人让能胜任的画家创作一件或多件副本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如果画主们有数座住宅,他们便会将这些画作挂在不同的住宅,或者赠与亲戚和朋友。如果他们出售一幅贵重的画作,那么他们总会做一件副本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早期绘画大师(Old Masters)——通常指13世纪到17世纪间那些最杰出的欧洲(特别是荷兰)画家——一直以来都是伪造者们最容易下手的目标。


那么经此事件后,早期绘画大师作品的市场将会受到怎样不好的影响呢?我们拭目关注。


(注:文章整合自The Daily Beast、Financial times、Artnet News等多家外媒报道,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来源: 99艺术网 作者:范佩(综合编译)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报名“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



精彩继续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十一艺游记| 双津记——李津与他的天津


【99专访】纽约苏富比中国艺术部主管:亚洲艺术依然势头强劲



【展评】气势撼人,“致敬”平庸——关于曾梵志“散步”回顾展的一个侧面



99专访丨谷文达:全主义艺术实验中引导是最好的批评


tt.深度头条▕ yg.本周展览预告▕ ts.特色栏目▕ sc.收藏有门道

市场部 010-51374005-852 艺术家 010-51374003-860

拍卖部 010-51374001-815 展览部 010-51374001-8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