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泰祥洲:当代艺术即未来艺术

耿晓磊 99艺术网 2022-09-20





中国水墨绘画,从图式到笔墨,从观念到技法,从材料选择到观察方法,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蕴含了画家个人与时代的审美经验。

什么是传统,什么是当代?传承了什么,又创新了什么?中国古人的绘画观与西方现代科学之于中国当代水墨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中国当代视觉艺术体系范畴中,当代水墨艺术家们似乎仍在身体力行地寻找着答案。

“从早期中国宇宙观的原生语境中重新审视和探讨中国绘画的观念源流,以及图式及媒介结构,并沿着宇宙观的脉络尝试透析中国画形成和演变的进程,将成为中国美术史本体研究的一个新思路。”

“对于中国水墨画家来讲,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哲学观和文化观。”

“中国所有成功的复古运动都不是形式上的复古,而是思想上的复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文化精神的原点,去追寻和探索中国文化过去和将来。”

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相对于创作方法,泰祥洲更多地是在传递着他对于宇宙、物理、哲学和中国文人思想体系的深入思考。而这些正是触及绘画语言和艺术本体的根本。





当代艺术即未来艺术


艺术应该面向未来,正如泰祥洲所说:“当代艺术家应该表现这个时代的精神,其作品也应当体现这个时代的科学、哲学和人文思想”。即使是古人在墓室里描绘的往生世界也是对未来世界美好的幻想和憧憬。当我们回看那些历史名画时,我们会发现在其中永恒不变的是对时代精神的表达和对未来的追求和想象。



《天象·经气有常理》,水墨绢本,32×140cm,2021



似山非山,似水非水


无论是描绘山石的《天象》,还是以水为主题的《黄钟大吕》。泰祥洲所表现的物象已经完全脱离地球引力的作用,漂浮在空中,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空气感和变幻莫测的神秘感。在他看来,画山不是真的在画山,而是在画物质转换的状态。画水不是真的在画水,而是在画水的波。泰祥洲将无形的、看不见的,但又真实存在的物质能量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突破传统水墨的表现图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当代水墨风格。



《山海图之海》,日本古董金箔绢屏风,水墨,62cm x 32cm x 6屏,2018 落款:祥洲



泰祥洲·专访


99艺术网:您的作品经历了从《新古典山水》系列到《创世纪》系列再到《天象》系列最后到《黄钟大吕》系列的转变,这一过程也体现着您从传统水墨到当代水墨的变革。那么,在向当代水墨转变的过程中您的思想受到了什么影响?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泰祥洲:生活在相同的时空语境中,很少有人能做出超越时代的思想预判,如果以未来的视角来看待当下的话,可以说只要是生活在这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家,都是当代艺术家,他们创作的作品也都是当代艺术作品。


但在我看来,当代艺术本质上就是未来的艺术。当代艺术家应该表现这个时代的精神,其作品也应当体现这个时代的科学、哲学和人文思想。与此同时,这些作品又是“复古”的。我这里所说的复古,不是指单纯地模仿古人的技法和图式,而是传承和学习他们作品中所传达的精神思想。从古到今成功的艺术家都在回答一个不可规避的问题,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但因时代不同,才导致所表现的图式有所不同,进而导致所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大相径庭。



《天象-凌辰极而上游》,绢本墨笔,89.5cm x 61cm,2021



对于中国水墨画家来讲,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哲学观和文化观。这不仅需要认识和学习整个时代的哲学,而且还必须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绘画技法。在我看来,当代艺术家需要完成两条路线,其中一条路线就是技法。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必经之路就是摹古,学习宋元的技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需要学他们的图式,而是应当将他们的技法与今天的思想相结合,创作出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当下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比如,在《黄钟大吕》系列作品中,我并非在画水,我真正想要表现的是光和波。以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物质世界由光和波组成,世间的一切都在虚和实之间产生。如果采用光和波的物理观念进行艺术实践,那将会创作出数百张千变万化的水图。因为这不单单是在描绘水的波纹,而是对一个光学结构的呈现。



《照金晴雪图》,水墨绢本,167.5×200cm,2019



99艺术网:刚才您谈论了在转向当代水墨过程中思想方面的变化,那您可以再谈一下在创作技法上与之前有什么不同吗?


泰祥洲:在我们的物质世界中,常见的物质形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当它们彼此相互转换或运动时,需要能量的释放和吸收。这种不可见的能量转化过程虽然存在,但却始终以抽象的数理公式的方式呈现。为了能够形象地表现它们,感知它们,我在《黄钟大吕》系列和《天象》系列作品中以可见的方式对物理世界的能量转换进行了感性的阐释和解读。


在技法方面,只有熟练的掌握艺术技法和熟悉材料特性,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使用的某些技法,古人并没有用过。比如大的泼墨背景,作品中出现的圆点等等,这些都是在传统水墨中永远不可能出现的图形和样式。



《万殊之宗》,墨笔纸本,122×110cm,2020



99艺术网:您说应该学习宋人的技法,那在您的画面中是如何运用这一技法的呢?


泰祥洲:现在很多人说学宋画,但却很少能画得跟宋画一样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自南宋以后,绘画开始量产,做材料、做绢、画画、装裱都已经完全分工。所以,那时画家可能拿来的材料都是从工厂直接定制的,或者从画材店买现成的画材。如果你用绢作画,那么买来的绢全都是经过处理的熟绢。在上面作画时,只能画出很细的线条,最后再渲染。但实际上宋人不是这样作画的,他们作画的绢是刚从织机上做好的绢,我们通常叫它为“生绢”。当墨与它接触的一瞬间,墨就会晕散开来。


就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的那样,一幅画往往是从破败的墙上找到绘画的影子,然后将其画出来。宋人利用生绢的这一特性打底,先画出轮廓,再进行三矾九染。这里的“三矾九染”不是指对一个细节进行三矾九染,而是对整个画面进行三矾九染。当第一层画完后可以加一点胶矾水将画面固定,等晾干了再画第二层。就这样一层层地叠加,最终呈现出丰富的画面层次。



马远,《秋水回波》,绢本,26.8×41.6cm,南宋



例如,我在《天象》中画的云气部分都是在生绢上用泼墨打底,一笔下去墨马上晕散开来,我不知道具体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当我把这些云气以一贯之,将一些大的结构用大笔先画出来,根据这些可能性的变化用胶矾水将其固定,从生绢到熟绢,先画气体,再画液体,最后画固体,一层又一层地画,越画越精细,越画越丰富。《黄钟大吕》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渲染气氛,改变绢的属性后再去刻画细节。这种方法与学院的艺术家不同,我的整个绘画过程是不可逆的,如果先画实的部分,再画虚的部分,我的创作就无法进行,最终也没有办法呈现。



《天道幽明》,水墨绢本,69×354cm,2021



99艺术网:除了宋人的技法,还有哪些方面对您的艺术创作影响比较大?


泰祥洲:临摹宋画不仅要学他们的技法,还要了解宋人画山水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仅凭一个图像并不能完全了解宋人的宇宙观。我们可以从墓葬出土的绘画中精确地分析出宋人到底画的是什么。


举例来讲,辽宁博物馆之前收藏了一张辽墓出土的《深山会棋图》,这件作品表现了墓主人往生之后带着古琴携童子一起归隐山林,而在他们不远处的地方有一群人正在下棋的场景。这幅画精确地描绘了墓主人往生以后的彼岸世界,体现了宋人往生之后会到仙山之地,修炼成仙的宇宙观。



《黄钟大吕·其来无迹》,水墨绢本,28.5cm x 41.5cm,2020



这种道家思想在宋元时期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王蒙的《渔父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等,这些画家所表现的并不是人间,而是一个神仙居所。从宋元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这正是他们想象中的未来世界。


所以当我们再画山水时,应该像古人一样去思考未来世界的样子。如果只是单纯描绘宋人眼中未来的世界,那只能算是图形的复古。中国所有成功的复古运动都不是形式上的复古,而是思想上的复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文化精神的原点,去追寻和探索中国文化过去和将来。



泰祥洲工作室中的陨石



99艺术网:在《天象》画面中您抛弃了传统山水的很多元素,只保留单纯的山石。您为什么选择了山石这一单一的视觉元素?是为了传递一种什么观念吗?这与当代的视觉经验有关?


泰祥洲:我的《天象》系列作品受到了两个物象的启发:一个是陨石,一个是海森楚鲁。2010年,我在纽约买到了一些陨石。这些造型奇特的陨石给了我创作的灵感。自此之后,我开始创作《天象》系列。但因为陨石数量有限,造型好的陨石数量又少。所以,我找来一些太湖石进行创作,但这些太湖石太过于人文化,缺少自然的趣味。这时,我想到高中毕业时和朋友去过的海森楚鲁。那里的石头在自然风化的作用下形状奇特,千变万化,10平方公里内几乎都是这样的景象。因此,我就用它作为我创作《天象》的基础。现在几乎每一年我都会到那里采风,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黄钟大吕-洗尽尘滓》,水墨绢本,28.5cm x 41.5cm,2020



99艺术网:与《天象》相反,在《黄钟大吕》画面中水替代了山的主角地位,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混沌的宇宙世界。您是如何从对山石的描绘转向对水的描绘的呢?


泰祥洲:水图是一位英国收藏家给我的启示。当时他告诉我他特别喜欢马远的《十二水图》,他找了许多中国艺术家帮他按照这个尺幅创作《水图》,但都不能令他满意。最终他找到我,想让我帮他创作一套《十二水图》。随后,我临摹了两次马远的水图,但一旦自己创作,结果都不太理想,当他看了我的临摹品后,他觉得我临摹得挺好,并希望我能够继续创造出新的水图。我后来突然想到了《索尼探梦》科技馆,这是我成功从“水”转换为“波”的契机。



马远,《湖光潋滟》,绢本,26.8×41.6cm,南宋



1996年,我去新西兰学习新媒体专业。2000年,我回到国内做了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项目——《索尼探梦》,这是一个声音和光的科技馆。它将看不见的声音通过液体的波动表现出来。这个项目对我后来创作《黄钟大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99艺术网:在您看来,您的哪件作品代表着您正式转向了当代水墨?


泰祥洲:我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是被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天象》。2013年底我开始着手画这件作品,2014年创作完成。



《天象2014.1》,水墨绢本,139.1×294.6cm,2014



99艺术网:是什么原因激发您创作这幅《天象》作品的?是因为之前提到的陨石和海森楚鲁吗?


泰祥洲:在2012年我就开始画这个系列了,但都是一些小作品。在2013年底,我决定画一幅尺寸大概是1.4米×3米的作品。我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件作品,画完之后就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方向。并最终有幸被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芝加哥博物馆官方微博上称,这是该博物馆成立130年以来第一次在亚洲购买在世艺术家的作品。道格拉斯馆长买完我这张画的两年以后就退休了,新的馆长詹姆斯随后编了一本书,他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30多件万作品中挑选了100多位他认为比较重要的艺术家,将其精品列入其中。我的这件作品很幸运地被他选到了这本书里。这本书叫《芝加哥博物馆馆藏绘画精品集》是博物馆的畅销书之一。






99艺术网:在创作的这么多作品中,您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泰祥洲:我最喜欢的是《平行宇宙》系列,一共创作了3套。从尺幅上来讲,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之所以叫平行宇宙,是因为每张作品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同时彼此之间又有某种关联和异同,观者可以让思绪在不同画面里穿梭,也可以自由组合成新的画面。这次在南池子展览的是《平行宇宙3》,同时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是《平行宇宙1》,南池子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就像两个平行空间,向我们呈现着平行宇宙的不同世界。



《平行宇宙3》,水墨绢本,200cm×101cm×8屏,2020



end


购藏咨询/商务合作

99yangkai@163.com


往期精彩
  1. 作品故事 | 安迪·沃霍尔&乔布斯:NFT之前的数字艺术侏罗纪

  2. 综合实力全国第三!华艺国际秋拍公开征集首站落地成都

  3. 盛夏避暑靠看展,这十个大展别错过

  4. 作品故事 | 虚与实的转换,庞茂琨画中的镜花水月

  5. 粉丝赠票 | 中华世纪坛探秘古埃及·黄金木乃伊,3张赠票等你拿!

  6. 玉林西路被遗忘的沙子堰(文末福利)

  7. 观点|后疫情时代当代艺术收藏的风险与机遇

  8. 何多苓:时间的私有化

  9. 追本溯源 返璞归真:林大陆油画作品展

  10. 当代艺术能为我们带来什么?鲍栋与40位艺术家跨越百年的一场思考

  11. 艺术厦门:先抓住市场的两端,继续培养中间人群

  12. 现场 | 崔灿灿+13位艺术家:看新一代如何“做更好的人”?

  13. 现场 | 方寸之间有天地——吴大羽的蜡彩艺术与美学精神

  14. 观点|彭咏仪:艺术品收藏需要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15. 永乐携“全艺术梯队”,开启厦门冲浪模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