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创作与破坏,那些艺术杰作的命运

99艺术网 99艺术网 2023-06-22




“什么更有价值?艺术还是生命?它比食物更有价值吗?比正义更有价值吗?你更关心一幅画,还是保护我们的星球和人民?”

10月中旬,英国国家美术馆内馆藏的梵高名作《向日葵》,被两名环保组织成员泼了两罐番茄酱罐头。破坏的两名环保抗议者来自“Just Stop Oil”(停止石油组织),该组织曾声称不喜欢英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项目,并且打砸过英国的加油站。

名画被毁的故事如此抓人眼球。几十年来,博物馆、画廊和收藏家们一直在处理艺术品遭到人为袭击的问题。

身为名画却如此遭人“记恨”,究竟是为什么?是成名?是抗议?是喜爱?

破坏者或许将名画视作工具,试图通过破坏行为来引起社会关注。但艺术品本身何罪之有?

在此盘点那些“人为毁坏”的名画。




/01/

班克斯《女孩与气球》



图注:2018年,《女孩与气球》在伦敦苏富比拍卖现场



名画被毁的新闻屡屡登上热搜榜。2018年10月,在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晚拍现场,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的《女孩与气球》在拍卖师敲下成交槌那一刻,画框突然响起警铃,在众目睽睽下,框内画作缓缓下滑,画框内置碎纸机把画作切割成碎纸片。艺术家这一举动被视作对艺术市场的抗议。

拍卖结束不久,班克斯在Instagram上分享了一段视频,展示了此次“行为艺术”的内情。“几年前,我秘密地在这幅画中安装了一台内置碎纸机。”他在视频中讲道,并附上了毕加索的名言:“毁灭,也是一种创意。”显然此举班克斯早已预谋已久。





图注:

2017年,班克斯的街头涂鸦作品《女孩与气球》荣登“英国人最爱艺术品”排行榜第一名。



这次自导的整蛊让这场拍卖成为焦点,且在后续持续反转发酵。很多人惊呼:电影都不敢这么拍。在此引述一位市场观察者的评论:“这是在艺术市场最重要也是最耀眼的场所,对艺术受资本控制的一次最有力的嘲弄!”

作为“历史上第一件在拍卖会上现场创作的作品”,这件作品顺利交割,毕竟,这样见证艺术史的时刻百年难得一遇。



/02/

毕加索《女子半身像》



图注: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毕加索《女子半身像》1944年

展出过程中,观众竟然可以“上手”触摸作品

“价值1.8亿元毕加索名画被撕”登上热搜



艺术品被毁并不罕见,但毕加索仿佛特别多灾多难。2019年12月,毕加索《女子半身像》在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展出期间,20岁的梅西用挂锁对画作进行破坏,并将其从墙上扯下。梅西随后被警方逮捕,并告诉警方自己的行为“只是一场表演”。

《女子半身像》的原型是毕加索的情人朵拉·玛尔。毕加索在1944年5月5号于巴黎完成此作。一个月后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女子半身像》更被学者认为是毕加索感到光明将来临、纳粹将灭亡的预言创作。

该画作价值2千万英镑,乃属私人收藏所有,自2011年起借予泰特现代艺术馆长期展出。著名艺术品修复专家Brad Sha表示,被损坏的作品通常会贬值15%至20%。

两个月后,梅西因刑事毁坏罪入狱服刑18个月。法官东尼当庭表示,梅西的行为目的仅仅在于“寻求五分钟的出名”而已。梅西本人当庭表示认罪伏法。



/03/

毕加索《梦》



图注: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毕加索《梦》1932年

1997年,纽约佳士得拍卖毕加索的《梦》

《梦》由甘兹夫妇收藏



毕加索的另一经典名作《梦》,命运多舛,在修复后售出了更高的天价!

拉斯维加斯赌场业巨擘史蒂夫·韦恩与冲基金大亨史蒂芬·科恩,都有收藏毕加索某些特定时期作品的兴趣。

2006年,韦恩计划以1.35亿美元的价格将毕加索的《梦》出售给科恩。不幸的是,在一场鸡尾酒会中,韦恩的胳膊肘不小心撑破了画面,致使画面留下一道6英寸长的裂口,面对目瞪口呆的宾客们,韦恩说:

该死!看看我干的事情......感谢上帝,是我干的。这和钱没有一点关系,钱对我而言什么都不是。问题在于这幅画在我手上,而我把它给毁了。

虽然避免了光线、潮湿等自然损坏,《梦》仍因这次人为的疏忽变得不再完整。韦恩并没有死心,他花费9万美元修复这件作品。有趣的是,这段经历竟然给这件作品吸引人的程度加了分,科恩最终以1.5亿美元买下这件。

此番科恩的挥金如土实际上抬高了毕加索乃至整个立体主义在市场中的价值。在这场看似不合逻辑其实稳赚不赔的交易中,顶级藏家成为市场风口的制造者。



/04/

莫奈

《阿让伊特盆地塞纳河上的帆船》


图注:

(从左至右)   

损坏的《阿让伊特盆地塞纳河上的帆船》

莫奈《阿让伊特盆地塞纳河上的帆船》




作为爱尔兰国家艺廊唯一的一件馆藏莫奈作品,该画作备受艺廊方面珍爱。

2012年6月29日,安德鲁·沙伦在爱尔兰国家美术馆看画展。当他路过莫奈的名画《阿让伊特盆地塞纳河上的帆船》时,突然伸出拳头猛击画布,这幅已有 141 年历史、市价逾千万美金的画作,硬生生从中裂了个大缝,近1/4画面遭到破坏,大量油彩脱落。

事后沙伦辩称,他是因为突然昏厥才倒在画作上。但据美术馆的监控视频显示,他砸画绝对是蓄意为之。因此他被判入狱5年,并且禁止其刑满释放后15个月内进入任何美术馆或者展示画作的公共机构。

由于画作的“伤势”惨重,那些碎片既脆弱又零碎,大小不超过一公分,超过百片的碎片,医画师们用了18个月才基本恢复原样。如今在爱尔兰国家艺廊以崭新的面貌再次与观众见面,并为它披上了一层“玻璃外衣”。



/05/

达·芬奇 

《圣母子与圣安妮和施洗者圣约翰》



图注:2018年,《女孩与气球》在伦敦苏富比拍卖现场



《圣母子与圣安妮和施洗者圣约翰》作为达·芬奇的著名画作,也成为了破坏者的目标。

1962年,一名破坏者向《圣母子与圣安妮和施洗者圣约翰》扔了一瓶墨水,得益于保护玻璃,画作并未受损。

1987年,在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一名男子事先将霰弹枪隐藏好,而后带入博物馆,并在博物馆闭馆前,向这幅画作开枪。由于有玻璃保护罩,弹丸并没有直接损坏画作,但玻璃碎片直接导致画作中圣母玛利亚长袍的位置留下一个洞。他这一举动是为了为抗议英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形势。



/06/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图注:马塞尔·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1919年,被称为概念艺术之父,也是达达主义的奠基人的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在一幅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印刷品上,用铅笔涂上了山羊胡子,并标以“L.H.O.O.Q”的字样。

他的好友弗朗西斯·毕卡比亚将之公诸于世,以“杜尚的达达主义作品”这一标题发表在杂志上。公布后引发争议,杜尚不仅欣然接受,更是多次重画他的“蒙娜丽莎”,从涂上了两撇山羊胡子的《蒙娜丽莎》印刷品,到一张等大的白纸上仅有的那两撇山羊胡子,最后就只是一张原版的未动任何手脚的《蒙娜丽莎》印刷品。

事实上,在杜尚那儿,借助挪用他将自己的创作与达·芬奇的原作产生了意义上的割裂,但在图像上却又保持这种内在的联系,进而也赋予作品以另一种深意。



/07/

吃胖的名画中人



图注·从左至右:

费尔南多·博特罗 蒙娜丽莎

费尔南多·博特罗 参照委拉斯贵族贵支画作

费尔南多·博特罗 参照委拉斯贵族贵支画作




来自哥伦比亚的著名画家费尔南多·博特罗(Fernando Botero),生于1932年,是个极有特色的艺术家,他在哥伦比亚的名誉相当高,在世界上也是鼎鼎有名。不论什么东西,在他的笔下都会变成“胖子”,不管是多么知名的世界名画里的人物,还是寻常的一颗苹果,一根香蕉,在他的世界里,这些统统都像充了气一样地膨胀着。

虽然在大众看来这就是一些胖子艺术,不过博特罗可没这么肤浅地看待,他说:“我画的不是胖子,而是想通过现实题材来表达—种体积带来的美感和塑性。艺术是变形和夸大的,跟胖子没有关系。不只是人,我画的动物、水果、乐器也都是胖鼓鼓的。”



/08/

带抽屉的维纳斯



图注: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达利 带抽屉的维纳斯 01

达利 带抽屉的维纳斯 02

达利 带抽屉的维纳斯 03

达利  空间维纳斯 青铜,1977年至1984年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年)被当时人们认作新一代画家中最有前途的天才之一。

《带抽屉的维纳斯》创作于1964年。这座雕塑的灵感是源于著名的考古发现——1820年在爱琴海米洛斯岛发现的美丽女神维纳斯的大理石雕像,现在这座大理石雕像被保存在卢浮宫。关于这件作品达利曾谈到:“古希腊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唯一区别就是我们拥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正是他宣称,在古希腊被看做是虚幻的人体,实际上是一个储藏在抽屉里的秘密,只有精神分析才能打开这些秘密。” 

此外,达利还创作了很多以维纳斯为主题的不同变体作品,如在《空间维纳斯》中,美神维纳斯就被被一只软化表,一只鸡蛋和两只蚂蚁分成两截。从颈部垂下的表说明肉体之美是短暂的、会消失的,而艺术之美是无限的、永恒的。



/09/

Max Factory 桌上美术馆系列



图注: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达芬奇 维特鲁威人

Max Factory 维特鲁威人手办雕塑

Max Factory 维特鲁威人手办雕塑

Max Factory 维特鲁威人手办雕塑



Max Factory推出的桌上美术馆系列中的一款产品,这个系列开始只恶搞历史上的著名雕塑,从《维特鲁威人》开始,这个系列的触手开始伸向世界名画了。

《维特鲁威人》本是里昂那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于1490年所作的手稿。是达芬奇用当时建筑师Vitruvius的笔记描述完成的,也因此手稿的名字用该建筑师的名字命名。在这幅由钢笔完成的手稿中,描绘的是达芬奇眼中人类的完美比例应该是怎样的。这不光可以从艺术方面发现他当时对于人物绘画的研究,同时也在用严谨的科学计算黄金比例。

在原稿图中可见男子两种不同的姿势:站立双手十字在正方形内,还有就是展开成"大"字是圆圈的中心。表明的是达芬奇根据建筑师的建筑笔记所思考的关于几何图形和人类比例之间的关系,用古典建筑内规范的比例——圆和正方形——来描述人物的形象。在下面的阐释中他也提到理想的身体比例应该是身体和头的比例为8:1。




图注:

Max Factory 呐喊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在1893年创作的著名绘画作品《呐喊》,也被Max Factory改造成为立体的雕塑。19世纪90年代是欧洲新思潮盛行的时代,也是蒙克创作最辉煌的时期,蒙克在当时全身心地投入在“生命”组画的构思、创作中,这时的作品富有哲理性和时代感,他的艺术思想走向了成熟。生命的脆弱,家庭的衰亡,孤独、惊恐、绝望,长期困扰在蒙克的心里,他承受了很多别人难以感受到的困苦,他要呐喊。《呐喊》的原作,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



/10/

“人去楼空”的世界名画



图注: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安基利柯 受胎告知

波提切利 圣母领报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雅克·路易·大卫 荷拉斯兄弟之誓



很多世界名画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我们时常无法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字,但脑海里总会留有印象,而这些印象主要还是来自于画面中的人物,如果没有了人物的提点,那么背景又有谁会去关注呢?

一位名叫本斯·哈伊杜(Bence Hajdu)的匈牙利艺术家,就通过严谨但恶搞的方式把名画的人都去掉了。他巧妙地篡改了这些知名大作的构图,仅仅保留了建筑等景物,而原作中的人物则通通被隐形,手法细腻,逼真度极高,剩余的背景从阴影到画风都与“正版”相差无几,临摹功力弱一点都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11/

《自由引导人民》上的“AE911”



图注: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2013年2月7日下午,法国卢浮宫朗斯分馆在即将闭馆的时候,迎来的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28岁的年轻女子用一支黑笔在德拉克洛瓦的巨幅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下方写下“AE911”几个字。随后,她被展厅内的保安和另一名游客制服,并交由警方进行问询。

事件发生后,卢浮宫的一名修复专家花了近一小时的时间,用专用溶剂将留在画作表面30厘米长、6厘米高的字迹全部去除。陈列画作的卢浮宫朗斯分馆主展厅因此事关闭一天。

对于这个女子的动机和“AE911”的含义,很可能与由1700名美国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006年起发起的联名请愿,呼吁美国国会彻底调查“9.11事件”真相有直接关联。

“涂鸦”事件发生后,卢浮宫朗斯分馆决定进一步加强安保工作,将这幅画作前保护栏杆与观众间的安全距离扩大至1.5米。



/12/

《镜前的维纳斯》的“挨刀事件”



图注:

(从左到右)

委拉斯贵支《镜前的维纳斯》

《镜前的维纳斯》被毁后



委拉斯贵支的传世名画《镜前的维纳斯》是宗教专制最严厉的17世纪,西班牙少有的几幅裸体画作之一。这件作品自诞生以来,持续受到各种质疑,甚至有人说它带有魔性,曾让无数看过此画的人发狂,因此曾被列为禁画。

1914年3月10日,这幅画作经历了它的至暗时刻。一位身材瘦小的女性手持利刃,向《镜前的维纳斯》狠狠砍了7刀,致使画作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据说,让这位女士发疯地要去毁掉这幅名画的原因,是因为她受不了男人们面对这件作品时的“怪异目光”,其中也包括她的丈夫。

除此之外,对于破坏这件作品的动机,还有另一种说法。这位名叫玛丽·理查森的女士,曾是一位艺术生,也是18世纪晚期“英国妇女社会政治联盟”的成员,更是“英国第一波女权运动”领袖埃米琳·潘克赫斯特的忠实追随者。埃米琳及一些联盟成员因《猫捉老鼠法案》被逮捕入狱,她们以绝食来抗议,后身患疾病,又得不到治疗。

玛丽的毁画行为背后的意图是想通过公共事件,引发公众对埃米琳案件的关注。

不管她出于何种目的,无辜的《镜前的维纳斯》却是实实在在地成为了“背锅侠”。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名画并非委拉斯贵支的原作,而是重新修复后的作品。




/13/

将艺术品“打回原形”



图注:杜尚《泉》



1917 年,法国艺术家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这件作品颠覆了人们对于艺术概念的认知,扩大了艺术的外延,也在观念上重塑了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性。任何一件超出惯有思维习惯的事件或者作品,都会招致不同程度的争议和讨论,《泉》同样也摆脱不了这一宿命。当然,名气太大,也会引来诸多“麻烦”。2006年,《泉》被一位76岁的行为艺术家用锤子肆意破坏,留下了破损的裂纹。然而,这并不是这位行为艺术家的“首犯”。13年前,当这件作品在法国尼姆展出时,他就曾在这个小便池里撒过尿。

从观念的角度上说,这位行为艺术家将已经被定义为艺术品的《泉》,重新还原到日常用品“小便池”,也是对于艺术究竟如何被定义的一种逆向思维和挑战。



/14/

跳上翠西·艾敏《我的床》



图注:艺术家蔡元跳上翠西·艾敏《我的床》



1998年,35岁的翠西·艾敏跟男朋友分手,痛苦地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随后,她创作了一件改变她一生的作品——《我的床》。在作品里,她把见不得人的东西全都晒了出来:一张乱糟糟的床、用过的卫生巾和避孕套、带血污的内裤、伏特加酒瓶、药盒、空烟盒、破拖鞋和一条脏地毯。这件作品把艺术家最私密的一面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因此成为现代艺术史中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

1999年,这件作品因为获得了英国艺术特纳奖的提名,被伦敦泰特美术馆邀请展出。在展览现场,中国艺术家蔡元、奚健钧跳上了这张床,并在上面肆意蹦跳,完成了两人在英国最著名的行为艺术作品《蔡元、奚健钧跳上翠西·艾敏〈我的床〉》。

这个行为艺术作品让本就名声大噪的《我的床》更加热度大增,为此泰特美术馆发文进行干预,也成为了泰特历史上仅有的艺术运营事例。

同时,在媒体的大肆宣传下,这件作品也刺激到了传统的英国女性。2001年,一位居住在威尔士的主妇,在听说世界上居然还有一张这么脏乱差的床之后,怀揣着一套清洁神器,从家赶往伦敦,要对这张床来个彻底大扫除。虽然被美术馆的保安及时制止,但她带来的洗洁精还是滴了一点到床单上。



/15/

《菲德洛斯》上的吻



图注:赛·托姆布雷《菲德洛斯》上的红唇



破坏名画的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人因为恨,就有人因为爱。

在法国举行的美国艺术家赛·托姆布雷画展上,一位法国的女士在名画《菲德洛斯》上,强行留下了自己的红唇印。她称自己被画作征服,必须要吻它。

赛·托姆布雷曾被《纽约时报》誉为“20世纪最伟大当代艺术家之一”。作为集抽象表现主义、极简和波普艺术于一身,改写了美国战后艺术史的“离经叛道”的大师,托姆布雷直接影响了包括让·米切尔·巴斯奎特、安塞姆·基弗在内的一大批当代艺术家。



/16/

《夜巡》伦勃朗



图注:伦勃朗的油画作品《夜巡》曾遭到人为破坏



伦勃朗的《夜巡》曾多次遭到破坏,1911年1月13日,一名失业的海军厨师试图用刀划开它,但最终他无法切开这幅画上厚厚的颜料。 到了1975年,失业的学校教师威廉·德·赖克(William de Rijk)用刀在画中划出了几十条锯齿状的线条,直至被警卫推开。

实施破坏行为的前一天,赖克曾被博物馆拒之门外,因为他是在关门时间之后到达的。破坏的行为发生后,他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疾病。1976年4月21日,他被送往精神病院并在那里自杀。这幅画博物馆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才将其恢复原貌,但划出的痕迹仍然存在。 最近的一次是1990年,一名男子向这幅画泼酸性液体。守卫设法用水迅速稀释,才使其仅渗入到了画的表层,不得已博物馆再次修复了这幅杰作。



/17/

《格尔尼卡》 毕加索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滥杀无辜的事件为背景而创作,采用了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表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974年,托尼·沙弗拉齐(纽约沙弗拉齐美术馆的所有者,经营弗朗西斯·培根、基思·哈林和大卫·拉夏贝尔等艺术家的作品)在格尔尼卡的作品上用红色喷漆写了“杀死一切”巴勃罗.毕加索。沙弗拉齐说这么做是为了抗议尼克松总统赦免威廉卡利在美莱大屠杀期间的行为。幸运的是,在对作品修复的过程中,红色油漆从作品表面上相对容易地就去除掉了。



/18/

《白十字》 马列维奇



图注:

1997年,亚历山大·布雷纳(Alexander Brener)在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画作《白色十字架》(The White Cross)上画了一个绿色美元标志



1997 年,亚历山大·布雷纳 (Alexander Brener) 是一位俄罗斯行为艺术家,他马列维奇的画作《白十字》(The White Cross) 上画了一个绿色的美元符号。最终布雷纳被判处了 5 个月的监禁。在庭审中,他为自己辩护说:十字架是苦难的象征,美元符号是贸易和商品的象征……他所做的并不是反对这幅画,而是在和马列维奇对话。



/19/

马克.罗斯科《黑底上的栗色》 



图注:受损的画作,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黑色和栗色》



2012年10月7日,马克·罗斯科 1958 年创作的抽象作品在伦敦泰特美术馆被艺术家、博主Wlodzimierz Umaniec 用黑色的记号笔在画的右下角写上了“潜在的黄色主义”(A POTENTIAL PIECE OF YELLOWISM),并加上 Vladimir Umanets的署名。他辩称“艺术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接受其他人的所作所为,并用其传递新的信息。”获释后,他在为《卫报》撰写的社论中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20/

《La Berceuse》梵高



梵高在完成他著名的割耳自画像的前几天开始了 作品La Berceuse 的创作。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坐在摇椅上的女人拿着一根绳子,摇晃着一个看不见的摇篮。据说梵高在被关押在医院时就痴迷于创作这件作品,他甚至在神志不清的时候给画布外的孩子唱摇篮曲。

该作有五个版本,其中一个被借给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展出时作品被一个自称是艺术家的人砍了三刀。这不是梵高的作品第一次成为自称艺术家的人的破坏目标。 1978年梵高博物馆,一位参观者在梵高著名的《戴着灰色毡帽的自画像》画中人的脸上划出了一个巨大的“X”。这幅画后来虽然进行了修复,但从侧面看时仍然可以看到损坏的痕迹。






end



往期回顾 / REVIEW


  1. "格子大师"即将刷新5000万美元拍卖记录?

  2. 七位登上香港秋拍的90后当代艺术家

  3. 赵半狄:通向“文艺复兴”的“美的碎片”之路

  4. 香港秋拍观察 | 名人收藏何以成为制胜之道?

  5. 余友涵:从“圆”到“圆”,一位艺术探索者的轮回之旅

  6. 香港秋拍观察| 老面孔“稳”字为先,“超当代”频破记录

  7. 喻红:一位女性艺术家的成长之路

  8. 拉美艺术,一个市场新热点正在兴起?

  9. 美术馆长眼中的90后艺术家

  10. 黄金周除了诗和远方,还有什么是不可辜负的?

  11. “下城往事” ,80年代纽约的另一张面孔

  12. 即将开局!2022香港首轮秋拍有哪些亮点?


99ART

当代艺术收藏投资专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轻松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