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西部律师研修计划是由北京的十几家律所赞助,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组织实施一个公益项目,2018年启动,连续开展五年,今年是第三期。据介绍,该项目面向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建设兵团等地开展,这次共有60名律师参与,研修活动将持续1个月。
陕西省律师协会共推选五名律师参与,除了我,还有王胜兵律师、富磊律师、张旭丹律师和贾广堂律师。
来之前,对于持续一个月呆在北京,其实有点忧虑,担心影响业务工作。最终能打消这种担心,首先是对团队有信心。我们这些年一直是团队作业,每个客户或者项目都有分工明确、合作无间的项目组在服务,团队六位律师无论是责任心、专业能力都已历练得较为成熟。我平常出差就多,我不在他们过得也挺好的,甚至更好些。其次,最近几年的经验早已说明,距离不是问题,尤其是这次疫情期间的经验,工作例会、与客户沟通、讲课、甚至和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相关方开会,不见面完全不是障碍,有事连线,不值得担心。
来之前,对于这一个月学习,我是充满期待的,我的脑海里甚至浮现《令人心动的offer》的画面。虽然来北京不少,但和同行交流并不多,尤其是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和平台,能与金杜、君合、中伦、竞天公诚等等国内最顶尖的律所交流学习,我觉得一个月后一定是功力大增。因此,我做好了充分准备,比如说调整好心态,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比如我打算这一个月每天写研修日记,让这一个月尽量充实,让研修硕果累累。2020年10月12日,开班仪式结束后,我们60个律师分组去了不同的律所,我和其他四位律师是到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竞天公诚是红圈所之一,资本市场、海外并购、IPO业绩非常突出。律所为我们每人指定了一位合伙人做指导老师。第一周过去了,大家交流发现,《令人心动的offer》那种紧张忙碌没有出现,律所安排的工作并不多,但我自己还是挺忙碌的,日程表每天都排满,除了参与指导老师安排的一个上市公司并购项目的准备工作之外,我还自己安排了很多学习交流活动。我是这么考虑的,这次是难得的“部分脱产”学习,又是在北京,各种资源丰富,高手云集,我不能仅仅跟随组织安排,而是要自己主动创造学习机会,给自己加餐。我把这次的活动理解为,就是来北京学习,而不是到某个律所跟着某个老师学习,主办方提供的是一个平台,要有收获,要想功力大增,“修行靠个人”!回顾过去一周,我先后拜访了竞天公诚郎律师、胡律师,两位都是大咖,有幸经卢律师和航天三院的朋友介绍认识,并有机会畅聊,受益匪浅。竞天公诚办公室在华贸中心3号楼,而大名鼎鼎的环球律师事务所就在1号楼,刚好可以拜访著名的知识产权专家张永华律师。我们算是网友奔现,以前在线听过张律师介绍专利业务和商业秘密保护,这次能当面请教,很受启发。偶然得知,老朋友“法天使”公司就在马路对面,这种缘分不能不珍惜,赶快跑过去蹭了一顿饭和一本《合同地图》。刚好又赶上当晚他们要去嘉观律师事务所举办第一期线下读书会,怎能错过?!我好像还没参加过北京同行的聚会,那晚的读书会,让我眼界大开,北京的年轻同行们特别优秀。除了拜访同行,作为一个专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法律服务的律师,来到北京,怎么可能不去高校科研院所?实际上,从我下飞机那一刻起,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各个研究所老师联系,平常来北京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交流总是不充分,这次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聊聊了。其间,主办方还为我们组织了集中讲座,比如上周就是在天同律师事务所,听蒋勇律师分享了天同的近况和战略规划,听李皓律师介绍了商事诉讼管理。之后还会在安理律师事务所、京师律师事务所和北京仲裁委员会继续举办。另外,如果听说其他律所组织什么分享,我们小组也会向指导老师请了假跑过去听课。我自己还抽空去给硬科技创业营讲了一次股权激励课,听了著名投资人经纬中国张颖的分享。于是乎,感觉日子过得特别快,这一周转瞬即逝。每天晚上回到酒店,就在想,的确忙碌,但究竟收获了什么?因为要写日记,所以每天会大概总结复盘一下,现在想来,除了借此机会拜访同行老师朋友,更重要的收获不是什么具体技巧或者知识点。在这些方面,其实已经印证了“世界是平的”还会越来越平。对我来说,更有价值的是增长见识。正所谓“见识比知识更重要!”比如说,我们在做股权业务,也已经算是经验丰富了,企业从生到死,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遇到的股权问题我们都见过了,都做过了,但就是没做过IPO业务。你说我们会不会,当然可以会,只要肯学习肯研究,理解那是怎么回事,是可以的,但是,没做过就是没做过,这种参与其中,真正上过手的经验,对于法律服务工作来说,是很重要的。在还没有机会自己做之前,能间接见识一下可能是我的必由之路,所以这次能长了这方面见识就是一大收获。还有另一种见识。就是工作方法、标准。如果说有些业务机会确实存在地域之间的差别,那么律师工作的方法、标准方面,就不必然是只有北京的才能做好。我相信优秀的律所工作质量、方法是优秀的,是可以训练的,那我们就可以学习。我们通过参与指导老师团队的工作,看到他们的文本、看到他们团队的分工协作,很容易就看到了差距。在这方面,我反复确认的一个差距就是关于行研。因为这些年参与私募基金和股权投资工作,对于要做行研有一点认识,也知道它有多重要,但基本上是浅尝辄止或者自欺欺人,并没有真心诚意为行研付出该有的努力。只说不练,道理懂了不少,手里一点没动。作为商事律师,懂法律是本分,懂事才是竞争力。怎么懂事?下功夫做行研吧。所以,当郎律师跟我展示他做行研的资料和成果时,我很受震撼;张律师介绍他的知识产权团队都要配生物医药专家,我很理解。大咖之所以是大咖,他们的钻研功夫,不得不服。我们既然决心是做专业律师,那行业研究就必须下功夫了,对于自己所服务的企业以及他所在的行业,我们必须有相当了解。当然,也会有一种情形,你发现你偶像的工作方法和标准,其实也没啥新鲜的,你也是那么做的,甚至有些你比他做得还好。这种感觉恐怕能算是我这次学习的第二大收获,可以称之为“去魅”。换个角度看,长见识也有正确认识自己甚至增加自信的作用。总而言之,学习归学习,交流归交流,但是要提醒自己,坚决摒弃“比较思维”,坚持遵循“第一性原理”才是最根本的。综上,我把过去一周的研修经历和思考做以总结,与大家分享。原本打算直接公布日记,看了一下,写得太琐碎,就不拿出来耽搁大家时间了。另外,这种学习,重在思考,重在感悟,所谓收获绝不限于我写出来的,更多的会在体内继续发酵,最后成为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