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社】致敬医师 | 张西俭:仁心仁术传承中医之道

“张医生的医术很好”“张医生擅长疑难杂症,从来都是从病人出发,仁心仁术”……在重庆市中医院,提到张西俭,无人不竖大拇指。

坚持坐诊。

已经77岁的他仍然坚持坐诊、带教、授课,甚至开展学术研究。从临床工作到医学传承,从医50余年的张西俭不忘初心:“中医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工作越久经验越丰富,传承和发展是我的职责和使命。我希望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与人共享,传授给年轻中医人,救治更多的患者。”

历久弥新 在中医发展之路上下求索

1968年,张西俭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6年制本科毕业;1981年,他从成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班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先后在冶金部第十八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医研究院)进行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2004年退休返聘后,继续坚持门诊。

  作为首届全国名中医,从医近五十年来,张西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他看来,中医的本质是古代医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展出来的综合医学,是对人体的观察、对生命的理解、对疾病的探讨,立足整体变化的相关因素对疾病进行考察。这一观点也反映了中医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基于实践中对中医的深刻认识,张西俭养成了精细研磨的风格,认真做好对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在诊疗中追本溯源,从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入手,判断病根所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把握动态和个性原则,根据病情的发展变化调整用药。在丰富经验中,张西俭不断温故知新,在临床诊疗时谨慎细致,与病人沟通时耐心全面,在学术研究中求真务实。

创新传承 在发扬中医之道上踏实前行

2018年,张西俭整理了多年的临床经验,出版《张西俭脉论脉案集》。在传统脉学技术上,张西俭进行了创新的继承与发挥,独创脉学理论,临床主张“脉诊为先,四诊合参”,对诊脉规则、指法要点、脉象识别、主病都有特色型发挥。其中“郁、满、糊、亢、气点、气团”内容,都是常规理论没有涉及的,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独到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学术交流。

上世纪70年代,张西俭开始参与中医人才教育工作,先后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名。近些年来,他作为指导老师承担重庆市首届名中医学术传承培训及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工作。尤其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张西俭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1名、硕士7名,“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重庆市优秀青年中医”2名。2018年,重庆市中医院开设“全国名中医张西俭教授学术路线经验传承第一期培训班”,围绕张西俭的脉诊理论和技巧,通过中医理性思维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年轻中医师诊疗技术,搭建起名家经验传承平台。

  除此之外,张西俭还撰写了《中医学思实践录》,加上《张西俭脉论脉案集》,两部专著共计60余万字。发表论文近20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2部。在张西俭看来,中医已经发展了2000多年,中医学者仍在不断探索和掌握人体规律中,并把相关的经验总结记载,供下一代中医学者学习借鉴。“我们每个人对疾病的认识,也是在发展中也是在慢慢完善、进步的,寻找疾病的突破点,得出新的经验方法。”张西俭说,这也不断推动他努力传承、弘扬中医,将助力中医发展铭刻在生命中,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


往期精彩推荐


本草食汇 | 一说养胃就喝粥?看完再决定


科普新知 | 癌从哪里来?


科普新知 | 这些花不仅美丽还有解暑功效,夏天有妙用~


来源:新华网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部分稿件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