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庆祝建院120周年 | 学史爱院:寻根手记②

编者按

岁月无声,院史有痕。挖掘整理史料的过程,既是一次历史脉络疏理,也是一场文化寻根旅程,更是一个潜移默化传播院史记忆、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接下来一段从区图书馆到拜访名老中医的寻根之旅,俗世中透着感动,会让每一位院友、读者感受重庆市中医院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在承续记忆中涵养责任与担当。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上期

↓↓↓

庆祝建院120周年 | 学史爱院:寻根手记①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带着这份期许和挖掘院史的沉甸使命,我们踏上了新一轮的寻根之旅。

启程第一站:渝中区图书馆

对于电子院史馆筹备组成员来说,追根溯源、挖掘史料,早已不单纯是一项任务,它更像是一种情结,一种发自内心的本性驱使。

在区图书馆查阅资料

查阅的部分书籍

为了找寻前身医院的历史足迹,我们利用整整两天时间在区图书馆翻阅了上世纪《重庆市市中区区志》《重庆市市中区卫生志》《老档案:重庆影像老志》等大量史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从近900万字的史料中找到了医院上世纪建院初期的不少珍贵资料,填补了院史当中许多关键信息的空白。

查阅到的旧时地图

珍贵资料

珍贵照片

赶往第二站:渝中区档案馆

如果说图书馆似茫茫宇宙中的“空间站”,能让人一蹦三尺高,感受外面世界的绚丽多彩。档案馆则更像是严谨的“城市大脑”,虽然不那么有趣,但它所记载的一切,能让我们走进历史,静对这百年的山城记忆……冥冥之中似乎有使命召唤,我们惊奇地发现,区档案馆竟然就在医院前身仁爱堂遗址隔壁,打开窗户仿佛还能够隐约听见古老仁爱堂钟楼的钟声。我们真是来对了!

在区档案馆查阅资料

很是幸运,医院大事记、名人简介、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十年发展规划、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名称来历及演变······这一天我们又收获了一堆极具价值的珍贵史料,它们系统还原了医院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样貌和巨变图景,医院职工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学术前辈们的医术传承、人格风范,无不如璀璨繁星,彰显在厚重的院史之中······

相约第三站:拜访全国名中医王毅刚

王毅刚是第二届全国名中医,主任中医师,重庆市针灸学会副会长、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医针灸学术带头人、针灸重点专科创建人和中医药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他潜沉从医四十载,以“一针二灸三服药”内外兼修并治,尤其擅长治疗瘫、痿、痹、痛等疑难杂症。目前为止,他治疗的患者达数万人,编有《针灸临床穴法精要》等著作,获奖无数。

登门拜访

对王老的精湛医术仰慕已久。待到上午出诊结束,一行人迫不及待来到科室拜访。作为一名74岁高龄的国家级名老中医,王老给人的感觉不仅学术渊博,且平易近人,精力也很旺盛,出诊一上午,脸上丝毫不显疲惫。简单寒暄过后,王老将特意带来的教学著作、各类证书和临床手记资料,边递来边给我们讲述其中的来龙去脉。

看到这些难得的珍贵资料,我们如获至宝,在王老的协助下,将这些“珍贵宝藏”小心翼翼地一页一页拍照留存,生怕遗漏了某些关键信息……呕心沥血的精品力作、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赴国外讲学时的精彩瞬间,每一本著作、每一段文字、每一张照片,都让人驻足,让人深思。

王老编著的书籍

珍贵的著作手稿

不同时期的聘书和证书

在日本杂志《中医临床》上

发表论文

与西雅图东方针灸医药学院老师

进行信息交流

寻迹问道

要说这次拜访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聆听王老的回忆叙述。带着崇敬之情,我们向王老详细了解了中医研究所的诸多过往和其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尽管已74岁高龄,王老对往事仍然历历在目,从建院初创的艰难曲折到合并后的踔厉奋发,从中西医结合的漫长探索到一批医院特色学科的崭露头角,以及从医之路的艰辛执着,赴法国讲学的难忘经历,带教美国留学生的诸多往事……跟随王老的讲述,犹如进入一个时空隧道,让我们这些新人身临其境了解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陋落后到现代先进的成长历程,见识到一位资深老中医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医院的大爱情怀。

赴法国针灸考察讲学

带教美国留学生留影

王老告诉我们,当初之所以选择学习中医,不仅仅在于能治病救人,更因为它乃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基础,同时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更能了解人体的精妙,是在顺天道而行,越学越能感觉它的博大精深。现在自己的愿望就是在传承创新医术、讲好中医药故事的同时,做好传薪带教工作,让中医针灸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更好的护佑百姓健康。

医者情怀

当拿出一张略显发黄的病危通知单时,王老动情道,这是他迄今为止保留的唯一一份空白病危通知单。那是三十年前的一天,一位病人持续喘促、咳嗽、高热不退,兼以胸闷腹胀,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在容不得一刻拖延的情况下,最后果断采取中医急救疗法,经过精心调治,几天后患者痊愈出院。因为有着特殊意义,所以这张单子一直保留至今。

大医精诚,仁爱无疆。王老的讲述谈不上“闪光”,但这朴实的语言才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我想正是他的仁心仁怀、妙手济世,才成就一代老中医的美谈。

精神传承

那些从过往岁月里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前辈们见证了医院发展历史,也曾创造着中医院历史。老同志经历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旧闻,但其经历是一块“宝藏”,能清晰还原我院一路走来的厚重历程和一些光荣传统的形成脉络。比如王老,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医疗救治第一线,以身作则充分践行“医者仁心”的高风亮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老一辈中医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医院人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辛勤汗水与智慧。这不正是我们医院成长轨迹的一个缩影。

后记与感言

文化传承是一个医院赖以生存的根基。我院老院长吴棹仙曾于上世纪50年代给毛主席敬献“子午流注环周图”,习总书记也曾于2010年莅临我院视察,两代领导人都与医院有着莫大的渊源,甚至可以说寄予厚望。岁次适逢双甲子,医院筑梦应时新。借庆祝建院120周年之东风,在寻根溯源、承续记忆中建设好电子院史馆,进一步扩大医院在民众中的影响和认知度我们责无旁贷。

可喜的是,最近陆续收到不少同志捐献的珍贵资料和照片,无论大小、轻重,相信大家捐献的每一个老物件都是一份永恒的记忆。感谢感动之余,期盼接下来大家再一起努力让更多背后故事绽放光彩。当然也期盼小作文能够有一丝打动您,不敢奢望收藏,但求能为你我共同的家园增添一点热度,因为您提供的每一个线索、每一张照片,哪怕一次不经意的点赞或转发,都将是我们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

点击下方链接
↓↓↓

重庆市中医院院史文物和史料征集启事

视频号推荐

往期精选

庆祝建院120周年 | 同框表白①:耕耘

喜迎二十大丨首次获A+!跃居全国三级公立中医综合医院第24位!重庆市中医院“国考”创佳绩!

生死时速,中西合璧!首例独立VA-ECMO技术成功开展

庆祝建院120周年 | 学史爱院:寻根手记①

文稿:宁家军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庄文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