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校庆特辑丨腾飞吧,交大!
2016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暨西迁60周年。回望历史,西安交大已走过两个甲子的风云岁月。六十年前,大树西迁,松柏依旧长青,芬芳桃李天下。这段历史,可谓传奇。如今,这座学府又将重新启程,续写辉煌。
1896年,在甲午战争弥漫的硝烟和耻辱中,盛宣怀抱定“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宏愿,奏立南洋公学,校址设于上海。1921年,南洋公学更名交通大学。自二三十年代起,学校逐渐扩充为“理、工、管”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为响应国家战略之需,1955年4月,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1955年5月,彭康校长约请交通大学几位老教授奔赴西安,几经考察,最终在西安城墙东南不远处的大片农田中选定了新校址。
▲1955年,彭康校长与几位老教授实地踏勘新校址
征地过程意外地顺利。交大从皇甫庄、沙坡村、乐居场等周围村庄征地1260亩,每亩土地价格250元。
1956年8月,交通大学的上千名师生员工和家属浩浩荡荡乘专列由上海徐家汇车站出发开往西安。一所6000人的新交大即将展现在古城人民面前。
▲1956年,刚竣工的教学楼和新栽种的梧桐树。60年过去,这些纤细的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
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把建设重点投向了西安。新交大的建设正是伴随着这股浪潮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全校师生也踊跃地参加到建设校园和兴庆公园的劳动中来。
▲1959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分离成为两所学校。图为“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名首次出现在1959年新城广场的国庆游行队伍中
▲60年代,交大学生走出新落成的图书馆
▲70年代,兴庆公园泛舟的交大师生。公园的兴建和兴庆湖的开凿,留下许多西迁师生的青春汗水
▲70年代的交大北门
▲70年代的交大校园已是郁郁葱葱
▲今日的交大北门
▲向南眺望,交大校园布局规整而对称。110米高的交大主楼,为校庆110周年献礼
▲从交大主楼向北俯瞰,在梧桐道间,60年前的老建筑群和图书馆相映成辉。
▲西安最美的梧桐道——交大彭康路
▲几经改造,钱学森图书馆依然保持着60年代的形制
▲70年代兴建的东、西花园,是师生们晨读、漫步的好地方
▲入夜的梧桐道,树影倒映在水中
▲4月初,樱花道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刚刚落成的西安交大西门依照南洋公学校门仿建
▲鲜花掩映的四大发明广场
交大西迁60年,如今再启程。
从2014年校领导实地考察,到2015年4月创新港正式签约落户西咸新区,到今天这片土地已经全面开工建设。不到两年,进展可谓神速。为什么这片土地如此重要,会迅速成为省部共建的国家级项目?
▲创新港距西安城墙23公里,距咸阳主城区7公里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北临渭河,在新西宝高速线以北与新河三角洲交汇区域,规划建设面积约3平方公里。
▲地铁五号线二期在此设两个高架车站。目前,五号线一期已全线开工,二期计划年内开工,2020年与一期同步建成通车
2018年9月,创新港将实现科研、教育板块招生,到2020年全面建成。建成后的创新港将成为一座具有完整的生活配套,集教育、科研、生活为一体的优美小镇。
▲西部科技创新港整体鸟瞰效果图
▲以开放、包容为特质的创新港,没有围墙,实现校区、园区、社区三区合一,形成“智慧学镇”
两年后的创新港,一条连续的城市绿带穿越小镇中间区域,两旁分布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四个楔形中央绿廊构建起小镇的城市骨架,划分出五个学镇功能区,兼具教育科研、产业聚集、城市配套等多重功能,实现产城一体的市镇构想。
▲4000多亩的交大创新港要建什么?点开大图你就知道了
▲从西北视角鸟瞰西部科技创新港
两年后,这里将汇聚25000多名研发人员,瞄准陕西和国家主要行业,长期、定向地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同时,利用校企联合中心、创客空间等平台,像美国硅谷一样激发创新。
西部科技创新港将成为集国家科研、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高新企业孵化、核心技术攻关等平台为一体的开放式学镇。
继60年前西迁之后,这里将成为西安交大踏上新征程的广阔舞台。
快来为交大送上你的生日祝福吧!
悦西安(ID:just-xa)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违者必究
部分图片来自狼群地理杂志及网络
文字/Ethan
编辑/William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