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咸阳塬在她手中焕发新光,大西安又一地标矗立渭河北岸
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
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 制图/悦西安chen |
陕西人常说,“高陵的楼,泾阳的塔,比不上咸阳冢圪垯。”意思大概就是咸阳的冢圪垯,即毕塬荒冢,一是历史悠久,二是数量众多,三是地理跨度很大,四是埋葬的帝王将相极多,既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一定意义上讲,毕塬荒冢不亚于古埃及的金字塔,不逊色于北京明代的十三陵,咸阳塬被人们称之为“埋葬人类财富最多的土地”。这里曾是大秦帝国的政治中心,历经千年风沙,沧海桑田,大秦帝都早已变成良田万亩。
| 咸阳博物院效果图 |
而如今隶属于大西安范围内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秦咸阳城(宫)遗址范围内即将矗立一座古今融合且又具现代化气质的崭新的地标性建筑------咸阳博物院。
| 建筑大师张锦秋 |
她的设计者不是别人,正是将整个建筑设计生涯都献给了古都长安,力作无数,集国家科技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等于一身的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先生。作为一位深得三秦民众熟知的建筑大师,张先生的的作品遍及关中各地,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长安塔、陕西省图书馆、大唐西市、丹凤门遗址、钟鼓楼广场、法门寺珍宝阁、华清池御汤遗址、黄帝陵祭祀大殿、延安革命纪念馆、大雁塔南广场、曲江池遗址、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大慈恩寺玄奘纪念馆、陕西省体院馆……等等,摆出任何一个都是这个城市的经典地标,均令人印象深刻津津乐道。这座最新的作品也即将于2017年在渭河之滨的咸阳塬咸阳城旧址上以崭新的面貌展现给世人。
咸阳博物院的前身咸阳博物馆,原址位于咸阳市中山街文庙旧址内,于1962年初对外开放。旧址空间狭小,馆内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展出环境简陋,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周边环境也较差。
| 俯瞰咸阳博物院 |
咸阳博物院的重新选址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未曾停止,曾有主张在文庙周边扩建,东至仪凤南街,西到秦都鞋厂,北到仪凤街,涵盖凤凰台区域,占地面积约70亩;也有主张在咸阳学道门步行街以南、沿渭阳路原渭城区政府东、西两侧,东至咸阳古渡口遗址,西到统一广场,占地面积约65亩……
| 修建中的咸阳博物院 |
然而,在20余年的漫长筹备期间,三度选址均无果而终。咸阳博物院最终在渭城区窑店镇秦遗址塬下破土动工,并于2012年11月22日破土动工。目前,主体工程已于去年完成,今年进入后期装修阶段。预计将于2017年下半年交付验收。
整个博物院总投资8亿元,总占地面积458.9亩,总建筑面积39809平方米,建筑体以北斗七星为布局,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风格,组块贯连的建筑结构形式,按照“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理念,以秦代宫殿建筑为意向,采用现代的手法设计。
| 修建中的咸阳博物院 |
建筑平面以北斗七星中的摇光、开阳、玉衡、天权、天玑五星组成对称布局,以玉衡为中心确定的轴线,设定在秦咸阳宫1号宫殿一直的中轴的延长线上,总体布局象征秦朝宫殿的“象天法地”的浪漫主义规划思想。呼应了秦代的宇宙天文理念,是现代博物馆设计的一大发展。
| 咸阳博物院效果图 |
秦朝宫殿的独创性就在于模拟天象设计宫苑,将银河系中的主要星座与渭河横桥附近的主要宫苑一一对应,形成“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千牛”的布局。咸阳博物院的设计就浓缩了上述“象天法地”之意匠,平面为北斗七星的建筑组合方式,各单体之间以“复道”(架空廊道)相连,共设秦文化馆、汉唐壁画馆、汉兵马俑馆、珍品馆和临展馆五个陈列厅,而采用建筑群体可避免集中式的单体建筑过大过高的体量对咸阳宫遗址带来的不利影响。所谓“七星格局”,既有中轴对称的恢弘大气,又兼具不对称布局的自由气息。
| 部分文物 |
由于咸阳城内老博物馆(文庙)硬件条件、容量均为有限,咸阳地区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且无法做到完整的保护与展示,待新博物院开放后,咸阳大量的精品文物稀世珍宝也都会在新馆予以展出,到时会以各种高科技手段向游客展示一个更为详实、完整、精彩的咸阳历史。
| 修建中的咸阳博物院 |
都说张锦秋最懂长安城,懂得把一个城市的灵魂融入到它的作品之中,张锦秋也用自己的理念将历史文明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从陕西历史博物馆到长安塔再到咸阳博物院,张锦秋为这座城市继续书写着美丽的传奇。
| 修建中的咸阳博物院 |
悦西安(ID:just-xa)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使用图片务必标注来源
法律支持/陕西大秦律师事务所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