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陕西14个县市集体改了名;今天,又有一些地方要改名了!
两天前,悦君发布的“户县撤县设区 新名称难产”的消息激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评论区已经被刷爆啦!(详戳→什么?户县要改名字啦!)
从目前投票结果和评论区留言来看,呼声最高的名称前五位依次是:户县区、鄠县区、秦渡区、草堂区、秦户区。投票还在继续进行中,欢迎踊跃参与~
丨投票结果截图 / 截至29号10点丨
对于身在他乡的游子来说,家乡的名字是牢记在心的寄托,是偶然听见会心潮澎湃的名词。许多网友对户县的古名“鄠县”表示好奇,事实上,在上世纪60年代,陕西省有14个地名集体改了名,并一直沿用至今,这段历史你知道吗?
回溯历史HISTORY
1964年,郭沫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专论,名为《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文章列举了日本等使用汉字的国家在文字改革方面的成绩,指出我国要迎头赶上,其中提到,“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请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
丨郭沫若先生丨
当时在杭州疗养的胡乔木看到这篇文章后,对郭沫若的看法很赞同,就致信给原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提出陕西就有不少难认难读的生僻地名字,建议带头改一改。随后,这封信被刘澜涛转给了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张看后批示交省民政厅办理。
1964年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明轩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鄠字的简化及其他》,支持其家乡将“鄠县”改名为“户县”。同年8月29日,国务院就以“为了方便群众,减轻群众和儿童在学习、使用地名文字上不必要的负担”为由,同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更改地名的意见。
1964年9月9日,国务院发出第403号文件,称为了适应简化字的需要,方便群众,以同音字代替的原则,批准陕西省13个县正式更名。
9月10日,省人委发出了《关于更改盩厔等13个县和商雒专署名称的通知》。自此,陕西省14个地名正式更改。
从今人的角度,我们不可否认简化地名带来的书写上的便捷和沟通上的顺畅,但许多自古流传的地名被废弃,不免让人惋惜历史文化的流失。正如礼(醴)泉本取“甘甜的泉水”之意,改名后则不明所指。会写、会认这些古地名,是了解这些地方历史的前提,更体现了一份历史责任。
更名计划PROGRAMME
新时期的地名更改,不同于当年轰轰烈烈的简化字行动,而是伴随着城镇化的脚步进行的。根据公开的官方信息统计,自1997年开始,陕西省就有21个县提出撤县设市(区)。大部分变更后的地名只是从“XX县”升格为“XX市”“XX区”,也有少数地方例外,如“华县”更名为“华州区”。目前,西安户县、宝鸡凤翔、汉中南郑、延安安塞、榆林神木的撤县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丨1997年至今各省拟撤县设市(区)、未获批复的县数量 图/南方周末丨
由于未能赶上当年撤县设区(市)的末班车,陕西目前只有华阴、兴平、韩城3个县级市,地级市的市辖区数量也较少,均远低于全国其他省份。近年来,国家逐渐放宽了冻结了十几年的撤县改区的限制。去年,西安市高陵县、渭南市华县、榆林市横山县成功撤县设区。而陕西省上一次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还是早在2002年,西安市长安区、铜川市耀州区、宝鸡市陈仓区的华丽转身。
经过十四年的经济发展,陕西省城市化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很多县的经济规模已达到了撤县设区(市)的标准,陕西也因此成为全国申报撤县最多的省份。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可以预见的是,陕西省撤县设区(市)将会越来越多,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将惠及更多百姓。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违者必究
文字/Ethan
编辑/Ethan
特约法律支持/陕西大秦律师事务所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