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珍藏云欣赏 | 不安排演出的日子,说唱俑在家做什么
制图 | 仇正
【引子】
特别感谢@楚楚籽sosoko 制图并供图
听 | 说唱俑的劝谏之道
录音 | 刘硕
剪辑 | 仇正 石静涛
说话是一门艺术
想当年
以说唱俑为代表的俳优
在君王之侧
谈笑风生之间
助兴且规劝
没两把刷子怎敢上前
听了语音
有没有跟他学到几招呢
如果学到啦
也来试一把呀
来参加国博君发起的
“为国宝代言·优声选拔赛”
【为国宝代言·优声选拔赛】
【下一期主题】
长安水边多丽人
【文物主角】
唐代三彩釉陶女俑
高45.2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试读内容】
这位来自唐代的女俑面带微笑,头微侧,鬓发抱面,发髻垂于额前,为乌蛮髻;身穿绿色交领小袖上衣,内有半臂,蓝色长裙,裙腰束于胸上部,披帛自右肩垂于后背,足穿翘尖鞋。
唐代女俑的时代特征比较明显,7世纪中叶以前,即唐高祖到唐高宗前期,女俑的身材修长,人体比例比较适当。面部清秀,身着简单上衣和长裙,裙上常饰以条纹,狭窄的胡服也较多见。女俑头部发髻挽起,式样较多。7世纪后期到8世纪初,即唐高宗后期至睿宗时期,女俑的服饰开始宽大,显得身材丰腴。发式多高髻,式样更多。8世纪中期以后,即唐玄宗以后,人物变胖,面目生动,唐玄宗开元时期以丰满为美,天宝时则略显臃肿。
与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追求苗条、纤细甚至病态的美不同,唐人有着非常积极的审美观。不管是唐初的娴雅,盛唐的丰丽,再晚些的舒展,无不蕴含着健康爽朗的气质。现在保存的唐代女俑,每一类作品的姿态、动作都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情绪,毫无呆滞之感。她们的个性及表现来自唐朝生活的自然之态,朴实真切,各具神韵。唐俑的体态、服饰也传达出不同时期人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而这种风格、神韵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也反映出审美观念的变化。
【参与方式】
1.请试读如上内容;
2.请发送语音音频至邮箱93352790@qq.com;
3.敬请于邮件中留下联系方式【真实姓名+联系电话】以方便联系到您;
4.音频一旦选用,国博君将有小礼物赠出;
【选拔方式】
收到音频文件后
将由国博君专业的小伙伴认真聆听
并选出最合适的
嵌入下一期“国博珍藏云欣赏”的推送内容中
期待来自大家的声音哟
不出门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做点美好的事吧
----------言归正传---------
看 | 笑出皱纹的魅力
击鼓说唱俑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高56厘米
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
东汉时期,雕塑艺术风格较西汉有较大变化,在追求总体造型古拙雄浑的同时,十分注意细部生动传神的刻画。这件东汉击鼓说唱俑头上戴帻,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不仅传神地再现了正在说唱的俳优形象,更成为东汉雕塑艺术的代表。
俳优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他们侍奉君主,以逗笑的方式为君主排遣无聊。在宫廷宴会上,俳优往往是灵魂人物,以幽默的话语、滑稽的表演博得宾客的欢笑,助兴起哄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当然,有些俳优也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依靠口舌之利,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在取悦君主的同时,也对君主一些错误的想法进行讽谏。
秦汉时蓄养俳优之风盛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修离宫数百所,倡优成千。优旃就是当时有名的俳优。秦始皇曾计划大兴苑囿,东到函谷,西到宝鸡。优旃便向秦始皇说:皇上的想法很好,苑囿修好后,放进许多禽兽,敌人如果从东方进攻,放出苑囿中的麋鹿用角把他们就能顶回去。秦始皇听了以后,就打消了大兴苑囿的念头。秦二世时,一天突然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想把整个咸阳城用漆料涂一遍。优旃又去说:皇上这个建议真是和我想到一起了。整个咸阳城都被涂上了漆,敌人根本就爬不上来,真是太好了。二世于是打消了漆城的想法。
汉代俳优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以调谑、滑稽、讽刺的内容为主,边击鼓边歌唱,以此来博得主人和观赏者的笑颜。汉时的皇室贵族、豪富大吏大都蓄养俳优。汉武帝“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丞相田蚡“爱倡优巧匠之属”。四川地区出土了许多类似的击鼓说唱俑,说明当时蜀地俳优说唱表演颇为流行;汉代画像石乐舞百戏图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身材粗短、上身赤裸、动作滑稽的表演者;出土的汉代陶楼中,也经常有俳优演出的场面,均显示了俳优表演在当时的盛行。难怪史学家司马迁对俳优有很高的评价,在《史记》中专辟《滑稽列传》,浓墨重彩地为俳优传神写照。 ( 文/王永红。本文选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里的古代中国》一书,作者王永红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
【国博珍藏云欣赏 | 相关阅读】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