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几个字竟然卖这么贵?”读者很愤怒,编辑很绝望......
关于读书技巧,后台收到最多的留言之一:
一直想着要专门写一篇,但各种原因拖着没写。昨天和编辑聊天时,聊到绘本图画的读法,以及读者不了解绘本其中的深意,她给我丢了个截图:
弄清楚了这是网上读者给绘本《我爸爸》的留言时,读者很愤怒,编辑很绝望。这中间跨越银河的隔阂,不好意思,我.....我不厚道地想笑
其实我平时买绘本时,也有发现很多经典绘本被读者给出差评原因都是:“字太少,内容太单薄,读不了几遍。”“绘本就这么几个字,竟卖这么贵?”
为什么会给差评,其实就是过于注重绘本的文字部分,而忽视了插图细节。
刚好写逻辑思维书的测评写到头晕,先放一放,咱们来深扒下,绘本几个字,为何卖这么贵.....
儿童认知是从图片开始的
这句话很多大牛都说过,但怎么理解呢?
其实,每一次的亲子阅读,对孩子来说,就是一边看一边听。这里面会刺激人类的两大感官系统,一个是视觉感知系统,另一个是语言理解系统。
从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来理解,视觉系统是先于语言系统。
视觉刺激类似于映射,从图片可以直接反映到感受上,就像孩子能很快地读懂妈妈生气的表情,感知妈妈的情绪。
但如果你不带表情说一句:“我生气了”,孩子绝对不清楚这几个字的含义。
想要让孩子理解这几个字的含义,首先你得在生气时(生气的表情、动作下),说:“我生气了”。孩子才会慢慢地知道这几个字的含义,并学会应用。
也就是说,视觉是可以直接感受的,但语言则需要配合视觉图像才可以被理解。
所以,图片是儿童认知的第一个台阶。
这个观点在安徒生奖的评审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安徒生奖的评委们认为:插画本身是没有国界的,但文字是有国界的。因此,安徒生奖特别注重翻译家的贡献 。
所以也别再问:“孩子不识字能看懂绘本吗?” 孩子先天具有读图的能力,因此是不需要“教”的。
丹妈再拿《小王子》那张经典的插画举例吧。
孩子告诉你这是一只蛇吞了一头大象,而大人却认为是一顶帽子。
孩子知道盒子里藏了一头羊,但大人却只看到了一个盒子。
在读图的过程中,《小王子》这两幅画给了我很多启发。
插画虽然是个二维的图片,但是你是可以发挥成多维的。
你看下图:
这是很普通的一张图,但是运用刚才的方法,我会问叮当:“你猜猜,这里面住着谁啊?”他很快会发挥脑洞,回答道:“可能是只小松鼠”。
所以,我们不用教孩子如何读图,而是要用孩子的眼光和他一起读“图”,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要保护他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不被我们思维所定势。
绘本中的图片
目前市面上的绘本,按照图文比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字绘本,一类是有字绘本。
对于无字绘本,不存在翻译的问题,大家也不用考虑原版不原版的问题了。
对于有字绘本,考虑的就比较多了,首先有英文原版,还有中文译版。在中文版中,按照图文比例大小,还可以进行一个深度的细分(这里丹妈就不多做介绍,喜欢的话我们下次再探讨)。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中文版有字绘本,有不少绘本,图和文作者是不同的。
从作者的角度考虑,当插画师把图构思好了,文字就自然好了。
但对于插画师来说,文字写好了,想把图构思好,非常有难度。
对于我们来说,学会试着去揣摩绘本的创作过程,绝对会提升你但亲子阅读能力。
下面丹妈通过几个例子,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图片阅读的经验。
《生气的亚瑟》
文:希亚文.奥拉姆
图:喜多村惠
这本绘本估计你们应该看过,讲得一个叫亚瑟的小男孩,因为妈妈不让他看电视,开始生气。
然后他的“生气”爆发出闪电、引来洪水,把整个城市、整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都震碎了。
最后他坐在火星的碎片上,突然忘记自己为什么生气,安静地睡着了。
文字很简单,但就是这样一点文字,如何表现呢?我特别佩服本书的配图作者:喜多村惠。
书中只有第一张生气和最后一张睡觉是真实的,中间其实是抽象出来的画面,这就构成了一个首尾呼应的架构。
但在抽象的画面中,它如何与现实接轨,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地虚无呢?
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元素:第一个就是家里的那只猫,贯穿每个画面,将所有的画面统成了一条线。
这有点像《盗梦空间》这部电影,你在梦境里,怎么区分是现实还是梦境的?你从现实世界带了一样东西进去,让你的这个幻境与现实接轨。
这实际上也说明,在亚瑟生气的时候,这只猫是一直陪伴着他,给了他一定的慰藉。
另外一个就是家人,绘本画面出现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简直是一大亮点,尤其是爷爷、奶奶。
这一张,爷爷从水里爬出来,劝他别气了:“够了,够了”。
我的理解是,这里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是现实的,但环境是抽象的。在亚瑟生气时,爷爷应该是过来劝他了。
还有这一张,奶奶一边织毛衣一边说“够了,够了”
同样,奶奶的动作和语言也是现实的,环境是抽象的,我猜亚瑟生气的时候,奶奶就是这样,没有过来管,只是坐在那边织毛衣,边轻描淡写地说了声“够了够了”。
这里展示了家人在亚瑟生气时的反应,又巧妙地融合到亚瑟的情绪幻象中。
其实,这本绘本我看前几遍时,完全没意识到这个元素。
给叮当陪读时,讲了很多遍我都没有看出爷爷和奶奶,还以为这只是为了迎合环境而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
然而,叮当告诉我,这是爷爷,这是奶奶。我当时就震惊了,一是惊讶于孩子的观察能力,二也讶异于作者的绝妙构图。
正是有了这么优秀的配图,才造就了这本经典的情绪管理绘本。
图片中的细节
绘本的文字不是用来描述图片的。在陪叮当的亲子阅读经验中,我发现图片和文字有很多种不同的组合。
▼ 一是叙事性的文字
▼ 二是情景对话类的文字
以上,不管是哪一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很精简。因此它无法描述出图片的细节,而且很多基本是不描述。
所以如果仅仅念文字,而忽略图片的话,你将会错过很多。
《小邋遢和爱干净》,德国绘本大师赛巴斯蒂安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是《松鼠先生和月亮》。这本是比较小众的作品,但我很喜欢。
讲的是一只企鹅(爱干净)和一只豪猪(小邋遢)是很好的朋友,住在一起。
但卫生矛盾导致他们互相谴责,并发生矛盾,然后爱干净搬走了。搬走了之后,两个人都很舒服,然后友谊又回来了。
作者通过这本书想告诉孩子,朋友之间应该如何相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改变对方,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
整篇文章文字不足百字,非常简单。但插图好赞!
仔细看这张图,你能找到几只动物在里头?(我找到了14只,你也来找找)
为了画出小邋遢和爱干净的区别,图片中有很多隐藏的心思,比如:
▼ 爱干净的墙纸
▼ 小邋遢的墙纸
▼ 还有这个仙人掌
最后搬家时,小邋遢拿去送给爱干净。前后是一一对应的,如果你不仔细观察图像,绝对不会发现这些细节。
而且,本书从从至尾没有告诉我们,他们俩为什么会住在一起,他们的工作是什么?但是这些我们都可以在图片中找到答案。
这都是文字不会告诉你的细节,但你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和探讨。
图片中的场景
最后再说一点,关于图片中的场景。我记得卡梅隆在创作《阿凡达》这部电影时,为了讲好这个故事,设计了一门全新的语言,并创造搭建了全新的生态环境,包括里面的一花一草,所以这部电影成功了。
和电影一样,绘本的故事也是由场景支撑的,一个人物(主角),他一定是活在环境和场景里,通过场景可反映出主角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绘本与电影艺术的相通之处。
《鳄鱼爱上长颈鹿》系列,作者达妮拉.库洛特,虽然是讲的是一只鳄鱼爱上长颈鹿的故事。但为了讲好这个故事,作者做了很多设计和研究。
▼ 比如说鳄鱼城
▼ 长颈鹿城
▼ 比如精心设计的门
▼ 比如量身定制的医院
这套绘本还有很多细节之处,处理得非常好!比如最开始鳄鱼家里的摆设,有一盆仙人掌。然后第二部在搬家的时候,这个仙人掌长颈鹿是带着的!
另外,这套书还隐藏着一条并列的故事线,叫《蜗牛爱上小蚯蚓》,叮当在阅读绘本时,一直很喜欢找这对动物。陪孩子读这书时,记得也去找找哦。
丹妈碎碎念
这几年,陪叮当读书越多,对绘本就有越多之前没有的发现和体验,也算是一种输入吧。只是很久没写专业性这么强的文,昨晚写到1点,一鼓作气攒下的劲,写完之后瞬间都松散虚脱了......绘本里的奥秘真的还有很多很多,来日方长,我们以后再慢慢细聊。
昨天分享的文👉儿童凉鞋测评 | 忽略这些细节,可能会毁了孩子的脚,我犯了个常识性错误,文章里我有提到叮当穿过的旧鞋子(还比较新),因为穿小了,就被好友孩子拿去穿了,然后有三位读者指出,旧鞋子因为有磨损、变形,且每个孩子脚型和走路姿势都有差异,穿二手鞋很容易影响双脚发育变形。我在写查阅资料,为自己疏漏了这点很惭愧。防止误导大家,所以昨天我修改了文章,也特此在这提醒下。
其中一位读者说:“原来丹妈也会犯错啊。”是的,我也会犯错,而且还经常犯,生活自理能力低到你们想不到,其它方面也有很多短板。刘先生经常说我,这几年写公号,已经把能有的注意力、精力和自律,都投进了内容里,脑汁也快榨干了......一点不夸张,可怜我还总觉得自己少女,头发竟白了很多根
丹妈分享中文绘本解读
法宝 ● 退掉早教班?因为我发现了这个法宝
重点 ● 父母睡前再累,也要陪孩子做这2件事
绘本之美 ● “丹妈,你这写的什么破文章? ”
功利阅读 ● 别让绘本变成虐待孩子的工具
选书诀窍 ● 选好绘本的4个关键点
读书方法 ● 请这样给孩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