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没有的绘本读好多年,赚了!
今天丹妈想要和你们分享的这本绘本,喜欢了很多年。
它就是2007年让大卫·威斯纳再次摘得凯迪克金奖的《海底的秘密》。
《海底的秘密》
(美)大卫·威斯纳
河北教育出版社
说到大卫·维斯纳,相信对绘本略有了解的朋友看到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作为美国顶尖的插画家和绘本大师、无字书顶级大咖,他也是国际大奖的常胜将军。
光是绘本界的奥斯卡奖——凯迪克奖,他一个人就拿了6次。这个纪录迄今除了莫里斯·桑达克,也是少有人超越了。
3次金奖:
●《疯狂星期二》(1992)
●《三只小猪》(2002)
●《海底的秘密》(2007)
3次银奖:
●《梦幻大飞行》(1989)
●《7号梦工厂》(2000)
●《华夫先生》(2014)
作为大卫·维斯纳的重度脑残粉,丹妈对他的作品蜜汁迷恋。《海底的秘密》是我最先爱上的一本,相信看了它都孩子都会喜欢。
这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捡拾到一架被海浪冲上岸的照相机,他将底片拿去冲洗,一不小心看见了驮着城邦遨游的海龟、会移动的海星岛屿、要上天的河豚、坐在沙发上看书的章鱼……
男孩跌入了一场玄妙的海底探秘旅行,穿越了国家,也穿越了时空,海底的景象,随着千百年来的时空变化向我们飞来。
而它仅限于为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梦幻的故事吗?一起走进故事去发现答案。
记得刚拿到这本书时,橙红色封面正中央类似于“大舱门”的东西,这到底是舱门还是眼睛啊?
展开封面可以发现答案:是一只鱼眼睛。
仔细看眼睛里面,除了正在眼前游动的鱼,还有一个“箱子”,它又是什么?
这里不必急于让孩子去发现,到后面再引导孩子回头看,更能让孩子体会发现的乐趣。
纯沙粒色的环衬很特别,一开始我觉得它真多余啊,但是往后翻,就发现它将我们的视线一点点拉到海滩。
开始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了,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男孩在沙滩玩耍。这里,我们可以问问孩子这是哪里,都有谁?在做什么?
引导孩子去发现、表达、阐述。
扉页像一块案板,陈列着海边各种各样的沙滩“物产”。
可以用问答的方式问孩子,如“小猪在哪里?”“羽毛在哪里?”……
正文开始的第一页,威斯纳不按套路出牌,一整张白页上只有这样一幅若有若无的“线稿”,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忘了上色?
紧接着,一个大特写让一只巨大的寄居蟹闯入我们视线。
逼真、呆萌而又无辜的表情,完全抢了后面那只注视着它的眼睛的镜。
到这一页又用近景还原“真相”,图画开始说话了。
这个对开页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如没盖紧的盒子里装着谁?海星在哪里?
从这里开始,威斯纳用漫画式的分格推进故事,即使没有文字,不断变换的视角,已然让情节与情节之间无缝对接了:
感觉研究寄居蟹并不很有趣,男孩拎着桶子,扛着铲子走向了海边。一只螃蟹重新燃起了他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因为沉浸在和螃蟹的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男孩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海浪卷入了水中。
让人心不由得为之捏一把汗的紧张气氛渲染下,预示着有奇遇要降临。
海浪将男孩推回了岸边,封面鱼眼睛里的那个大箱子,赫然被推进我们的视线。先让孩子猜猜“这个箱子到底是什么”。
是水下照相机。
而前面我们提到的“线稿”,原来就是照相机上的图案,前后遥相呼应。
相机侧面还布满着海螺,可见它长期在海里漂流。这些小细节都是暗藏的秘密,等待被发掘。
分格镜头不拘一种方式,大场景拉开,或小场景刻画将男孩发现相机以后的做法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里我们可以按照分格逐一为孩子介绍:男孩好奇不已,他飞快地朝他的同伴跑去,他想问问他们见过这个东西没有,怎么打开。可惜大家都不知道。
于是他自己捣鼓了起来,原来相机的构造没有那么复杂,很快他就拆开了它,发现了胶卷……
这一页的分格是全书最多最密集的一页,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分格地去引导孩子,将威斯纳想要表达的故事情节连贯起来。
即使是同样的场景,不同的动作,都藏着作者想说的话。
比如最下面6个男孩等待照片洗出来的分格,不同的姿势布表现出了男孩等待过程中情绪的变化。
带孩子回过头去看看男孩看寄居蟹时的眼神,很寻常。
但这里,他看照片时,眼睛瞪得圆圆的,闪着光,这表示他所见非同寻常。果然,有:
1、混迹于鱼群的上发条的鱼。
当我们脑海里闪现出一些“不可能吧”的怀疑时,维斯纳用这个画面打消了我们的疑虑,它不仅“承上”还“启下”,除了上发条的鱼,还有:
2、坐在沙发上读书的章鱼;
3、无心揣着竹篮捕鱼的河豚,一气之下秒变“氢气鱼”要上天;
4、把海螺城市背在背上的海龟,一只海龟就是一座城,城里还住着小绿人;
5、外星人来海底观光游玩;
6、长在海星身上可以移动的海岛……
到这里,一连有6个画面有这样的黑色边框。
这个小细节让我们知道,这些画面都是藏在相机里的秘密,专属于水下相机。
可是前面都是不可思议的海底世界照片,这里突然出现了拿着照片的女孩,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让男孩很费解。
很快,他透过其中一张照片,看到每一张过去曾经发现相机、并拍下自己影象的所有小孩。
从每个孩子的着装和打扮来看,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甚至是不同的时代。
加上这个相机的拥有者,这架相机已经借助大海的潮汐漂流,辗转流传于十位少年之手。
本以为只是一台废弃的照相机,没想到它隐藏的信息量这么大,这个惊人的发现,也让男孩下定决心,他也要做之前每个小孩都会做的事。
他拿着上一个孩子留下的照片,照下了自己。
这里男孩的自拍照也加了黑色边框,表示他加入了孩子们的“队伍”。
这种感觉很美很奇妙,素未谋面,国度、时代也不一样,却像约好似的做了同一件事。
大概,这属于孩子间独有的默契。没有语音留言,没有书信告知,全凭无声的意会。
男孩把相机扔回了海里。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它让这个奇妙美丽的故事可以继续“写”下去。
相机得以继续着它的奇妙海洋之旅,借助着潮汐运动,和乌贼、鲸鱼、海马等不同的“交通工具”而抵达不同的目的地。
相机像一位导游,再次带领我们去发现海底的秘密,比如这样斑斓的美人鱼王国。
鹈鹕、海豚又将相机带到海面上。
相机辗转漂流,到了火山岛屿,还去了南极……
最后它被海浪冲上了一个沙滩。
又一个孩子就要捞起它,开始她的奇幻探索与发现之旅。
看完这个故事,真想在海边也遇到这样一部相机啊!
这样我也可以发现海底的秘密,也可以成为相机的一张“照片”了。我想,孩子一定也会对这样的相机充满期待吧。
◇丹妈解析◇
这本无字书,通篇读下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每读一遍,都可以有不一样的发现。虽然相机年纪有点大,但它丝毫影响不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这有故事本身的功劳。表面看来,男孩邂逅相机并发现它的秘密过程,清晰明了。可是那一幅幅来自海底的离奇照片,惊人的画面又显示了种种不为人知的神奇世界。这让原本看似清晰简单的故事又变得扑朔迷离了。
水下照相机拍下的上发条的鱼、坐在沙发上读书的章鱼、贝壳城邦、在海底观光的外星人……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吗?相机都是在哪里拍到的?
所以作者想要给我们揭示的真的是海底真实的样子而已吗?或许并不。海底的秘密,在孩子、你、我、他,甚至每个人心目中,其实都不会是千篇一律。
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力去想,去发现,去探索。而这,我想也正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给孩子的信号与秘密:世界不一样,孩子你大胆去想象,尽情去发现。
维斯纳的作品,图画不用说,总是满满的亮点。这本书的图画,沿袭了大卫·维斯纳一如既往的超现实主义画风。通篇读下来,不仅是看了一个故事,更像是观赏了一部精美的电影。
画里最让丹妈惊艳的不是和安东尼·布朗笔下那样的逼真感,还有专属于大卫·维斯纳独特的非凡的想象力:上发条的鱼,暴走要上天的河豚……
每一张都是行走的脑洞和创意啊!给孩子读这样的书,是提高孩子想象力、观察力、分析能力、图像思维、故事力与审美的绝佳媒介。
在给2岁的小叮当读这本书之前我还有点忐忑,担心他太小不会接受,结果出乎意料。每次讲完一遍还会说:“妈妈,再讲一遍。”
对于再大一点儿的孩子,丹妈认为无字书也是提高孩子表达能力的不二选择。
像大卫·威斯纳的无字书,图本身就会说话,孩子看图“解码”,也享受发现的乐趣,触摸想象的力量,体验表达顺畅的快意。
就让《海底的秘密》带孩子走进一个发现人生、观察世界的奇异纬度吧。
《三只小猪》
人间大爱 • 《花婆婆》
人生智慧 • 《市场街最后一站》
斯凯瑞 • 《金色童书》
幻想 •《不可思议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