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丹妈给大家分享了这次我去北京发现的宝贝书——“九神鹿绘本系列”里的《盘中餐》,后台收到600多条留言,看到大家都说被它美到,还有好几位读者已经先买为快,给我反馈观后感了,我心里那个得意~
当然,除了夸美之外,更多的还是清一色的求团,很多读者还要求整套开团。确实,“九神鹿”这个系列的优秀绘本何止《盘中餐》,其他书也是各有亮点:
但这套书我之前也说了,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在市场上卖的并不好,而且活动价格很低,没啥开团的意义。但咱们后台的呼声把出版社感动到了。
既然出版社同意让利,那丹妈自己也愿放弃利润,纯粹是为了推广我们中国这么优质的原创绘本,所以有了超值价。九神鹿系列绘本目前一共出了14本,看后台留言,大家更关注的也是传统文化类绘本,所以丹妈又从中精选了整个系列中最经典、最亮眼的8本中国风绘本,具体怎么买,见文末吧。1.《盘中餐》 5.《高山流水》
2.《清明上河图 十三郎》 6.《昭君出塞》
3.《布谷鸟的四季歌》 7.《梅花三弄》
4.《我爸爸是军人》 8.《十面埋伏》
我知道现在很多读者,因为信任我,都不怎么看详细介绍就直接入手了。但我真的很喜欢这系列书,所以还是认真地当成干货文,来给你们细细地品读。
1
《清明上河图》大家都知道是传世名作,平时只有去博物馆才能见到。但这本书可不是简单的名作欣赏,而是作者历时八年,把名作进行再创造,通过故事让孩子更贴近珍贵的文化遗产。因制作精良,成本高,定价108元。
最开始吸引我就是它独特的阅读形式——“经折装”,像古代皇上批阅奏折一样,长幅画卷徐徐展开。
全部拉直,大概是10米长
我们是跑到户外才拍出了全景
正面,即本书主体部分,是作者以《清明上河图》的部分画面为背景,讲述了《桯史》(一本宋朝史料)中“十三郎”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欣赏画作,更易理解。
背面,是北宋名画欣赏,除了《清明上河图》的原作,还有李公麟的《五马图》、赵佶《祥瑞图》等稀世珍品。
《十三郎》的故事也并不复杂,北宋神宗年间,一位名叫十三郎的5岁小孩,在元宵节跟仆人出府游玩。
十三郎临危不乱,不仅智斗贼人,向皇军求救,顺利逃脱。
还辅助官府一起抓贼,见到皇上也落落大方,甚至请求皇上体恤穷人,发扬仁爱之心。
这个传奇发生的年代刚好和《清明上河图》绘制的时间、地点基本一致,所以作者把两者融合,让名画更有可读性。就像前段时间大火的《长安十二时辰》,大家随着张小敬破案过程,很轻松愉快的就了解了各种唐代的历史风俗。
这本书也是通过十三郎的故事,让孩子在宋代名画里的街道、城墙和800多个人物中穿梭,潜移默化提升艺术品位和人文学识。
没有太多历史基础的话,作者还专门附了一本《给孩子的101个解读》,帮助理解。
我跟叮当读时,有一些成语和古人名字,还是需要翻译下的。
比如这页的“落网”“龙颜大悦”“司马光”,他听不懂,我就用大白话解释下。
还有个需要提醒下,为凸显整套书的古色古香,它有部分是印金工艺,拿在手中很显档次。
但可能在灯光下会有点反光,白色字体看不太清的话,调整下角度我个人觉得还好。瑕不掩瑜,这点就看个人能不能接受了。
这本书作者叶露盈,我早闻大名,她画的绘本版《洛神赋》堪称绝美。
而这本《布谷鸟的四季歌》画风同样极具东方神韵,还带有浓浓的民族风情。
故事是云南哈尼族一个遥远的传说,那时人们不知道时令,也不会分四季,日子过得辛苦糊涂。
一位叫阿罗的年轻人,为了让哈尼人获得文明的福祉,决定独自出门,寻找会报时的布谷鸟。
路上阿罗偶遇了青蛙和公鸡神灵,听说他的善举后,都愿意帮助他。
于是三人一起越过田野、河流和森林,历经无数艰险,终于到达布谷鸟生活的金树林。
然而事与愿违,布谷鸟的身影并没有出现,最后阿罗选择牺牲自己,化身为布谷鸟,为哈尼人谋幸福。
而且阿罗最后的选择,也着实令人感动,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好结局,却展示了另一种生命价值观。
难怪它被称为“首部世界文化遗产绘本”,书后还给孩子讲述了哈尼梯田的文明史,大爱~
3
接下来要介绍的几本都是根据古典音乐和历史改编而来,可以说是音乐+美学+国学三者启蒙结合的最佳典范。
讲的还是伯牙和子期这对老“知音”的故事,伯牙原本是一位音乐家兼外交官,但他不喜欢给达官贵人弹琴。
而是弹琴给动物听,据说曾经国王的马听了他的琴音,都是如痴如醉,忘了吃草。
后来出使途中遇到一位樵夫叫子期的,伯牙弹什么曲子他都能心领神会。
人生得遇一知己,实属难得,伯牙也是如此,他们约定三年以后再见,可赴约时子期已经身染重病,不幸去世。
对于咱们现在的孩子来说,丹妈觉得这个传唱千年的故事,会让孩子对“朋友”的定义有个新认识,好朋友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互相懂得。
而绘本通过一页页气势磅礴的画面,展现伯牙与子期间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交流,也能隐约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情谊。
文字也配合得很好,我们摘取一段描写伯牙练琴时的场景描写。
伯牙练琴之余,举目四望,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涛声澎湃。回望岛上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耳边时不时传来群鸟啁啾翱翔的声响。
他有巨大的冲动要把自己的心灵感悟用琴声表现出来,他在琴上弹奏得浑然忘我,竟不觉时光流逝,日夜更替。
文末还配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可以边看绘本边听民乐,让孩子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4
曾经迷恋电视剧《昭君出塞》的我,看到这本真的超兴奋呀。
别的不说,就作者对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就让我拍手称快。
大到环境色彩选择,比如这页描述王昭君因不愿同流合污备受冷落,从希望到心灰的心路历程,用一颗大树的四季变幻衬托人物心理。
再比如为表达王昭君一心为国,自愿和亲的高尚情操,特意在昭君这边画了一轮高洁的明月。
小到服饰装扮,入汉宫,赴塞外,嫁匈奴,每种情景各有不同。
对孩子来说,除了感受中国绘画独有的意蕴深长,还能很好的锻炼想象力。
另外,王昭君身上的民族大义与勇气,古今中外都难得找出第二人。
一个深宫女子远嫁匈奴,语言文化完全不通,回来更不可能,可想而知有多艰难,但她还是义无反顾。
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配上书后二维码里配的这首经典名曲《昭君出塞》。书后二维码我扫了下,有时候有点慢,我这里贴出来,方便大家听。旋律端庄轻快,但也含着丝丝激昂又感伤的离别情绪,一边让听着这样的音乐,一边给孩子讲述昭君出塞时复杂的心情,相必会更加入景入情。
《梅花三弄》这首曲子我是经常听说,但对于它的由来一直很模糊。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是出自《世说新语》,讲的是魏晋时期“笛圣”桓伊和“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的故事。
了解魏晋时期历史的人应该知道,那时名士都有率性放诞,风骨脱俗的风度。
这两位名人就是如此,以笛声相会,各有各的清雅洒脱。
中间还涉及到王徽之“一天不可无竹”“乘兴而来”等成语典故。
而画面呢,虽然是一本做给孩子的绘本,但绘者却把传统工笔白描中的线条发挥到极致,不管是场景,人物。
配色和纸张,也是古典中透着华贵,随便一幅都能当收藏的那种,不愧是去年印刷艺术设计双年展金奖作品。
语言文字上,虽然作者对一些陌生词加了解释和拼音,但小一点的孩子还是比较难理解深意,建议先亲子阅读,欣赏画面和音乐。
针对小学生,书后还有典故讲解和梅花诗,通过对梅花品质的了解,再读诗一定感触更深。
6
《十面埋伏》这本和《盘中餐》的作者都是于虹呈,风格却完全不同。
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内容不必多说,但从制作上来看,绝对是殿堂级的佳作。
其次画法很特别,把水墨画、剪纸和皮影艺术进行重叠,满纸的中国元素,但组合到一起后,却十分的时尚、雅致,耐人寻味。
为了完美演绎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它的用色大面积铺垫,造成命悬一线的紧张感。
但该表现情绪的时候,我们也同样能感受到,战争中每个角色的心理变化。
每一帧都铿锵有力,效果震撼。不过丹妈需要提醒下,这种画风非常另类,你是不是能接受。
再配上这首千古名曲,孩子阅读时,顺便了解民乐知识,体验琵琶曲里的慷慨激昂。
不过能吸收的成语知识也很多,“垓下之战”,“乌江自刎”“霸王别姬”“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等,都是出自这个典故。
在如此精美形象的引导下,孩子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想必就容易多了。
故事以作者小时候的生活为原型创作,当她还很小时,爸爸在军营里当兵,每年只有探亲假,才能去看爸爸。
到了军队里,爸爸带她参观军营,有炊事班,练操、射击项目等栩栩如生的军营生活。
还特别抓取了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当时抗洪救灾的过程。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这种军属生活,但作者细腻,丰富的细节描写,咱们八九十年代出生的爸妈们看了恐怕都会有强烈的代入感。
比如90年代的家庭布置,有老式的冰箱、收音机,电视机。
军人服务社里,卖的是健力宝,上好佳,咪咪,大白兔奶糖这些咱们小时候人人必备的小零食。
我一边讲,就一边给叮当说这是妈妈小时候玩的玩具,吃过的零食。
整体画风清新舒服,以墨绿和橘黄为主色,一是配合军队的色调,二也饱含浓郁的怀旧情绪。
最令人泪目的是,文末有作者和父亲的信件对话,尤其是爸爸最后那句叮嘱,并没有要求女儿有多成功,只希望她能踏实做好眼前一切。
写完最后这本《我的爸爸是军人》,我又忍不住把这些书再从头翻了一遍。这些中国民间故事绘本,让孩子们体验文化的记忆,唯美的艺术,继承专属于我们民族独特的气韵和审美。真想感叹一句,如果我们给孩子谈古论今,都能用上这样精美的绘本,那该多好。丹妈作为童书推广人,真心希望“九神鹿”这样的优质童书越来越多。而除了传统中国绘本,“九神鹿”系列中几本偏现代画风的绘本也不错:像《小E》,《小老鼠又上灯台》,《妈妈,有怪兽》,但是感觉还是比不上前面介绍的8本(包括盘中餐)让人惊艳,所以大家也别求全套了,这次只组套了8本。你们买回去,觉得好,再去网上把这系列收全就好。因为折扣很低,不方便大号说,老规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服务号“丹妈童书馆”(长按识别,先关注服务号)
编辑助理: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