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读者群和文章留言区,《父与子》这本书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我搜了下,这部作品的版本,没有上百计也有几十个版本,眼花缭乱。所以今天来聊聊这本书。先说说这书的背景。1934年12月,二战前夕的德国,到处充满了火药味,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套取材于父子间日常生活和情感的漫画,开始在《柏林画报》上连载。
它幽默、温情,笑料不断,犹如一片人性的绿洲,拂过万千民众的心。它简洁、易懂,寥寥几笔,饱满的人物便跃然纸上,未写一字,故事却风靡全球近百年。它就是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传世名作,大名鼎鼎的《父与子》。
父与子的经典形象
相信大家对书名一定不陌生,甚至很多朋友的童年都是在它的陪伴下度过的。几十年过去,当我们已为人父母,再陪孩子一幅幅欣赏书中的漫画,越加体会到——经典,果然永不过时。要说这书有何特别之处,光看人物和形式,的确不那么明显,简单4-6宫格漫画,仅仅是围绕一对父子之间的日常。尤其作者笔下的父亲,既不富有,也不帅气,满脸胡茬子,圆滚滚的肚皮,还爱叼个烟斗,怎么看都平平无奇。
然而就是这样满身“缺点”的主人公,却毫不妨碍这本书成为几代人心中的C位。
如果说孩子对什么书毫无抵抗力,那好笑、好玩的一定名列前茅。
《父与子》就是有这么神奇的吸引力,它情节虽然简单,但有着意想不到的转折,拍手称妙的结局,达到出其不意的“笑果”。比如《差透了的家庭作业》,看到前面爸爸代替孩子写作业,还觉得没意外,最后画风一转,老师抓住爸爸的屁股一顿胖揍。比如《汽车出了故障》,老爸的车坏了,儿子还不如自己骑滑板车快,结果老爸灵机一动...不得不佩服卜劳恩的脑洞。《图画的局限》这张也是,儿子不小心把镜子打碎了,在墙壁上画了个“假爸爸”,等爸爸真来照镜子,诶?(黑人问号脸)就这样,一幅幅看似“普通”的6宫格,却像一本“创意宝典”,让读者跟着脑洞大开,然后哈哈大笑。而卜劳恩刻画的父亲,乐观善良、童心未泯,极有亲和力,虽经常闹些无厘头的笑话,但对儿子有着浓浓的爱。在《好榜样》里,儿子害怕拔牙,爸爸来做榜样,转身却因医生要拔自己的牙,紧张地哇哇叫。
在《这下足够了》里,儿子扔石子玩得不尽兴,爸爸连夜拉了一车石子,让儿子开心又惊喜。在《指责也该有限度》里,儿子不小心冒犯到别人,爸爸本想批评,看对方指责个没完,儿子被骂得痛哭流涕,爸爸愤而选择帮儿子出气。有这么可爱的父亲陪伴,儿子也格外暖心、淘气、古灵精怪。《正中靶心》里,儿子担心爸爸射击技术不行有失颜面,故意挪动靶子,让老爸射中,为爸爸喝彩。《鱼儿来信》中,爸爸钓不到鱼很气馁,儿子计上心头,假装是鱼儿不想来。《父亲签名》里,儿子考砸了,试卷需要家长签名,回家灵机一动,索性跟爸爸玩起了蒙眼签名游戏。一幅幅幽默精湛的漫画,融入纯真的父子情,简直是我心中理想的亲子模样。《父与子》全集,共有将近200个小故事,涵盖了学校、家庭、娱乐、人际交往等多种题材。在家里,儿子可以用爸爸吐的烟圈,来跳跃玩乐,进行一场演出。在溜冰场,两人滑得正欢,突然掉进一个冰窟窿,结果还捡到两条鱼。在火车站,爸爸想节省儿子的车票,竟然把儿子藏在行李箱,当场露馅。在餐厅,抱着儿子看报纸的爸爸,胡子时多时少,吓坏了对坐的客人。同时,这些画面并不是单纯的搞笑,而是“高级的幽默”,让人大笑之余还能品味出哲理。比如拍照时,爸爸觉得没头发不好看?不着急,加上儿子的就好了。
比如下雨天,没带伞?不要紧,背上有伞的就顺利解决。再比如意外获得巨额财富,父子俩最开心的还是滑滑梯。这些都是平凡生活的奇思妙想,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获得财富依然保持平常心的价值观,相信也会深深影响着孩子。更令人佩服的是,这书没有冗长的篇幅,过多的色彩,简单的线条,达到“无字胜有字”的境界,读来非常轻松。说完这书经典耐读的地方,现在大伙关心的问题来了,由于是公共版权,如今网上的品类琳琅满目,且质量参差不齐,到底选哪种好呢?别急,我们已经考虑到了,把现有的一些销量不错的,有代表性的版本都买回来对比了下。一个个来看,首先标题,对无字漫画来说,标题就是“点睛之笔”,起到扣题、释义、承接剧情、增加幽默等各种效用。而引进版,由于译者不同,对德文的理解不同,势必带给读者的感受就不一样。比如同样是讲两个孩子起冲突,过不久就和好,可是想维护自家娃的大人此时却打起来。看四个版本的标题,分别是“打架”、“打架之后”、“孩子吵架大人闹”、“和事佬”。从准确和通畅维度来说,“孩子吵架大人闹”我们觉得更简洁直观,有意味(出自译林版)。
其次文字注解的添加,其实这块一直都有争议,有读者觉得有了文字更直观,不必反复推敲,只要识字孩子就能自己看了。一来,原版就是除标题外,没有任何对话旁白,让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和推理乐趣,才是价值所在。二来,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放在观察细节、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动机上,一旦文字介入,免不了受禁锢。如果跟孩子互动,也能锻炼孩子观察力、逻辑思维力和表达力。对孩子来说,还能在观察图片的同时,锻炼逻辑力、想象力和“看图说话”。比如《引人入胜的书》,叮当这个年龄的娃,可能会更关注到图画本身和细节。像图①、④、⑤中都画了饭菜,为什么⑤的饭菜没有热气了?哦,应该是时间过了很久,这就无形中培养了逻辑力。而小学低年级的娃,推理完故事,还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联想,再表达出来,就是篇不错的“看图说(写)话”了。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书里,口语交际部分就有一章出自《父与子》。
基于以上对比,综合考量,我们更喜欢译林出版社去年新出的《父与子全集》(完整典藏版)。
在整部书的编排上跟其他书也有很大区别,内容上,不仅收录了200幅足本漫画。还同时介绍了卜劳恩的艺术成就,创作背景,这些资料均来自卜劳恩儿子给父亲的纪念集。
全集漫画结束后,还附带卜劳恩存世的部分美术作品,都是从战火中遗存下来的,因而倍显珍贵,也能给孩子更完整的阅读体验。
版式上,每页单独一个完整的故事,20开,画面比例适合孩子阅读。
并且尊重德文原著“无文字说明、无对白”的特点,原汁原味,贴合原貌。用色上,和其他版本对比,译林版的配色,饱和度更低,类似莫兰迪色,看着更舒服。出版社编辑也跟我说,编译者洪佩奇老师,本身是画家和装帧艺术家。他从艺术家的专业视角出发,实现了图片上色后色彩的协调、典雅,难怪质感不一般。此外,翻译、编排、封面手写体书名,也都是经洪佩奇老师精心设计,增加了典藏版无可比拟的收藏价值。 👉关于阅读年龄,因为是无字漫画,对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读图能力,逻辑力都有要求,如果是自主阅读,建议至少6+。亲子阅读的话,5+也可以看,但需要爸妈挑出一些相对简单的,再配合讲解阅读顺序和推理故事情节。 👉关于互动,针对5+亲子阅读,我陪叮当用到的几个方法,在降低阅读难度的同时,会更容易锻炼思考和表达力。1) 简单的画面,我只读标题不剧透,让叮当自己先猜测、推敲故事情节。2)稍微复杂的情节,按顺序我说一幅,引导叮当说一幅,看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接下去。
比如描述《差透了的家庭作业》里面一小幅图:
我故意夸张动作神情,模仿老师“啪啪啪”的臭打爸爸的屁股。
“你猜猜爸爸这时候会说什么?”
叮当会马上脑补:“哎呀,饶命啊饶命,我再也不帮儿子写作业啦”。
3)改编(发散)故事,其实每幅图都没有前因后果,我按自己的理解说完,会提些开放式问题,叮当也很愿意猜想。
继续上面的情境,我问叮当:“你猜是儿子真的不会写,还是想偷懒,让爸爸写。”
叮当很体贴:“应该是真的不会写吧,老师给的题太难了”
👉关于幽默性,在讲解了大致意思后,很多幽默点,需要孩子自己去领悟,不一定要全部表达出来,孩子能领悟,就能收获很多快乐了。 👉关于漫画书,很多家长在后台留言,担心孩子沉迷漫画,这里我想再说下自己的观点,漫画书不可怕,选书不恰当才可怕。如果是对生活细腻观察得出的诙谐,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记录日常,这样的书本身就能塑造孩子开朗、乐观、有趣的性格。 丹妈碎碎念
正如卜劳恩所说:“一个人,只要具备善良、正直和宽容的性格,那么便没有什么困难能够压得倒他。”是啊,没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乐观与爱”的生活态度,也许才是这本书带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启示。
另外,我了解了到,应该有不少读者买过文字版,如果孩子很喜欢看的话说,其实也不碍事,至少孩子是享受到了这本漫画书的乐趣。如果想让孩子体验下无字版,那也可考虑无字版,说不定孩子会有新的感悟。
还有,我偶然发现这本书还有配套的全集视频,每集1分钟左右,是英文版,而且是高清版,对动画感兴趣的,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获取观看链接。
已经加过微信的读者
可以在今天10点钟查看朋友圈
《父与子》我上次在介绍《小妇人》时已经剧透过,因为这两本书都是译林出版社的,所以我给这两本书打了个包,最后申请到的折扣是42折,两本一起45元包邮。
这里也说下,两本书就不拆开单卖了,一是单本运费比较高,二是出版社库存也不太多,所以请谅解啊。如果只想买一本的话,可以去网上买,价格我看了下,和我们比也贵不了多少。423活动马上来了,也可以先加购物车。
也提醒下,之前因为用这两本书给读小库做过赠书,所以买过读小库的名人传记,这两本书可以不用再买了啊。
发货物流
百世/中通/申通包邮
(新疆、西藏+15元,港澳台不发)
48小时发货
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暂时无法发货可先下单,等快递恢复后发货
如何下单
【丹妈童书馆】淘宝店铺淘口令:6(EPn0XZ8C5w9)/
👇 👇直接戳下面的小程序进入店铺
点击可关注公号
回复 童书 可收到200篇0-12岁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