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们分享了不少纪录片,但还有读者留言,想要个适合中小学孩子的片单,给孩子暑假看。
其实这事我早就想过,奈何空余时间本身不多,好的影视剧又需要耐心去体会。
而且我希望推荐的片子不仅好看,吸引兴趣,还要有营养,是一份优质的精神食粮,所以甄选起来还挺麻烦的。
● 又通过影视剧改编,让事件、人物鲜活生动,增强理解;● 尤其在今年,建党100周年主旋律的背景下,这类影片非常应景;● 从教育角度出发,咱做父母的私心,也希望让影片里有信仰、有格局、有抱负的青年人,影响和塑造自家孩子的三观,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情。没错,今天由我们编辑部万琼同学介绍的,正是近代历史剧清单。
这次挑选的影片数量不多,但确实优中选优,部部精品,我自己在看的时候,也深受震撼。
单集时长:40min
适合年龄:9+
结果一集入坑,剧中所展现的那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让人边看边跟着热血沸腾。
里边的台词,听再多次,依然浑身起鸡皮疙瘩,一些情节,反复刷还是热泪盈眶。
甚至联系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被广大网友夸成“押题宝”“永远滴神(yyds)”。
是啊,家国、青春、修身、奋斗、理想、求学...无论哪个话题,都能从这部剧中找到答案。
而且更可贵的是,首先,它让伟人们从历史中走来,且刻画出有血有肉的一面,真实又不失亲切。
比如陈独秀,历史上的他,是义薄云天的大英雄,他敢于在混沌中振臂高呼,“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他所列的当代新青年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每句都振聋发聩。然而除了英雄气概,这部剧还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小自傲,一出场就是不修边幅的模样,完全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小幽默,好不容易回国,友人在家为他接风,被他戏谑“抠门”。软肋和无奈,由于对两个儿子照顾不周,深感愧疚,还被儿子误会,只为自己苟活置父母生死不顾,是“大逆不道”。
如此鲜活的人物,和我们在书上看到的“符号”完全不同,他也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只不过多了热血和激情,理想和正义,更值得敬佩了。
其次,影片还原历史场景,让观众切身进入历史、感受历史。
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出场,短短两分钟,在慢镜头的记录下,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尽收眼底。
风雨飘摇中,街头有衣不蔽体的乞丐,贴着地面扒拉最后一点残渣。有瘦骨嶙峋、大声哭喊的孩子,旁边还有人在吆喝:“卖孩子,多乖巧的孩子。”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路边汽车坐着的富家少爷,正穿着西装,吃着三明治,麻木地看着窗外。一时间,愤怒、压抑、无奈、不公通通袭来,“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样的场景,很难不让人动容,也愈加懂得革命的意义。
另外,剧里的青年人有骨气,有志气,对如今生于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是借鉴和榜样。
尤其陈独秀的儿子,延年和乔年,十几岁的年纪自谋生活,吃的是发霉的饼,穿的粗布麻衣,却始终独立奋进。后来遭敌人暗害,受尽酷刑,依然乐观道:“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影片中两人奔赴刑场时回眸的瞬间,堪称全剧最大泪点,也是我们永该铭记的时代精神。在我心目中,同题材能和《觉醒年代》相媲美的,有一部老剧,拍摄于2012年的——单集时长:40min
适合年龄:10+
评分和《觉醒年代》不相上下,剧情上互为补充,完全可以搭配起来看。
还是那群人,还是那个乱世,唯一不同的是,两部剧一个讲国内,一个讲国外。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发起了以“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为宗旨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915年,蔡元培、吴玉章等组织勤工俭学会,以勤于做工、俭以求学为目的,号召青年去法国半工半读。
1919年到1921年间,先后共有近2000名中国青年满怀青春的理想,远涉重洋,踏上了法兰西之旅。剧本以邓希贤(邓小平)为主要视角,再引出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等青年革命家的故事。由于人物事件发生在百年前,又是远在万里重洋的法兰西,所以对咱观众而言,就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泛黄的滤镜、充满回忆的老照片,让全篇充满岁月如歌的情怀。
一群留法学生,常常聚会、辩论、学习、抗争、为国家未来之路求索,那种青春朝气实属难得。比如邓小平,小小年纪,就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在当时两派观点针锋相对时,他能理智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周恩来,极具亲和力,沉稳内敛,但该强硬时毫不软弱。比如蔡和森,有勇有谋,言辞铿锵有力,演讲也极具鼓舞性。或许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谈理想和信仰有点虚,但年仅20岁的赵世炎,能坚定信念:
能为理想而成为战士 是我一生的追求
从今天起 我不再属于我 我的一切 包括生命
都将献给这个崇高的事业
这段话,也是对整部《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最好的注解吧。
说到伟人们年轻时候的故事,还有一部经典之作也不可错过——单集时长:45min
适合年龄:9+
时间稍微久远了点,2007年播的,当时扮演萧子升的钱枫还是个翩翩少年,跟现在对比,岁月真是不饶人啊 😂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剧,也正值青春飞扬,对未来有很多憧憬和幻想,可以说因了这部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是主人公们都很年轻,能让孩子们产生代入感和共情。
杨开慧,时年12岁,开篇背诵《诗经》,是我理想中的大家闺秀形象没错了。
二是场景主要集中在学校,除了一批风华正茂的青年,同时还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形象,共同探讨“为何学习,何为教育”的重大命题。
作为老师,三湘景仰的杨昌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在给同学们上的第一课,就是《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槛。
而修身的第一要务就是立志,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所以凡修身,必先志存高远。”校长孔昭绶,秉着“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华强盛之源泉”的理念,因材施教,博采众长。而身为学生,剧里的青少年从一入学就有各自的理想,有的想成为校长,用教育振兴中国。有的要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如国家有难,则奋不顾身。他们生活上互相帮助,学习上彼此交流,办读书会,写文章,想想我们当下的教育环境,确实有警示和启发。三是剧中的台词,几乎每集都有精华,值得抄录下来,常看常新,当作文素材也特适合。“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若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和动物又有何分别?”
“风浴我之体,雨浴我之身,烈风骤雨,浴我之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愿现在的有志青少年也看看这部剧,要知道,今日之责任,仍在我少年。
上面介绍的都是电视剧,最后再来一部真实人物故事的记录片,前不久在影院上映(不过貌似排片不多),名叫——时长:110min
适合年龄:10+
这里的90后,倒不是指出生于1990年后的人,而是一群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的耄耋老人,他们都有个共同身份,西南联大学子。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国内诸多大学被日寇占领。
基于此,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学校,为了寻求一块安静的学习之地,纷纷南迁,最后在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
这所学校存在的时间不长,仅8年零11个月,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
怎么个奇迹法,我们看“教师天团”,闻一多、沈从文、华罗庚、朱自清、冯友兰...而这部影片,就把其中16位鼎鼎大名的先生请到了镜头前,以真人回忆采访+动画还原的方式,让我们见识到那辈人的求学经历。
那时国破家亡,离乱与迁徙,残酷与死亡轮番上演,然而他们刻苦求学,立志报国。就像当时联大校歌里唱的:“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他们承担起了时代赋予的责任,也为建设祖国,报效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看到导演徐蓓动情地说,“那一代人的青春,因为受了战争的影响,是特殊年代的青春,甚至是沉重的、要付出生命的青春。然而,苦难的岁月丝毫不影响他们青春的亮丽。”
也许这部影片,是在致敬“九零后”的赤子之心,热血燃烧。 丹妈碎碎念
今天一早,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直播,想起最近和叮当讲过的那些爱国绘本,让他看到,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2021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疫情这两年,我们愈发深刻感触我们祖国的强大。生在中国,我们是幸福的,衷心祝愿我们祖国越来越好。
这次用心分享的4部影片,趁暑假有时间,大家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起来,希望让影片里有信仰、有格局、有抱负的青年人,能影响到我们的孩子,从小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情。
除了这次介绍到的,我看网上还有《走向共和》《理想照耀中国》《光荣与梦想》《叛逆者》这些剧的口碑也不错。不过貌似更适合大人看,我们已经准备追下《叛逆者》了,大家有好的片子也欢迎来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