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大研究成果 | 何国俊等:中国的严格抗疫政策是否会导致更多的非新冠死亡?


Short-and medium-term impacts of 

strict anti-contagion policies on non-COVID-19 mortality in China

11月29日,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管理与策略系副教授,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中国中心(EPIC-China)研究主任,首届青木昌彦经济学论文奖提名奖获得者何国俊及合作者中国疾控中心的周脉耕研究员、高福院士,齐金蕾、张丹丹、张想、潘聿航、Tanakao Takana、殷鹏、刘江美、刘朔岑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在线发布题为Short-and medium-term impacts of strict anti-contagion policies on non-COVID-19 mortality in China的报告。


该报告核心是对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健康成本做出评价,探索严格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与其他疾病死亡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分析了影响的渠道。


“清华大学CIDEG”特将报告摘要转载如下,并提供全文下载,供读者参考。


该报告内容来源于CIDEG2020年度设立的重大课题《环境改善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与对策分析》,课题负责人为何国俊。


报告摘要

应用覆盖超过3亿人每日死因监测数据

这篇论文使用了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以外的602个区/县覆盖超过3亿人的每日死因监测数据(2020年1月1日-2020年7月31日),通过比较采取了严格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与未采取该类措施的城市在政策执行前后的死亡情况(Difference-in-Differences),定量估计了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于非新冠疾病死亡的影响。


短期影响:非药物干预措施让死亡人数下降了4.6%

研究发现,非药物干预措施显著减少了非新冠类疾病的死亡,导致在疫情暴发期间(2020年4月8日)的死亡人数下降了4.59%。


该措施对不同死因的死亡率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距,死于心血管类疾病、伤害(主要是交通事故)、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人数分别减少了5.85%、6.17%与17.1%;而对肿瘤类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死亡率影响不大。

图1 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于各类非新冠死亡的短期影响


图2是采用事件史分析,在平行性检验的同时,了解非药物干预措施前后对非新冠死亡的动态影响。


图2  事件史分析:非药物干预措施前后的短期动态影响


中期影响:死亡人数平均下降了12.5%

2020年4月8日至7月31日期间,此前的防控措施对非新冠死亡的滞后作用更为明显,相比没有采取该类措施的地区,采取了该类措施的地区死亡人数平均下降了12.5%。

对于疫情后死亡率仍持续下降的原因,研究者认为主要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中国进入了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大量疫情防控措施,如社交距离、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等依然在严格执行;此外截至2020年7月底,全国复工情况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经济活动受到局限,交通出行也较往年同期减少。

图3 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于各类非新冠死亡的中期影响


孩童与老年人死亡下降更明显

研究采用了二次交互项对基线收入、人均医疗资源、空气污染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初始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死亡率的不同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在初始污染程度更高和初始健康水平较差的地区,非药物干预措施能减少更多死亡。

相比之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化程度和人均医疗资源似乎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将死亡人群分年龄组别后,孩童与老年人口的组别死亡下降更明显。就疾病来看,在老年人口组别,空气污染及传染病相关的疾病死亡大幅下降。


这似乎可以说明疫情期间经济活动大规模减少,空气污染得到改善,有效降低了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青壮年交通意外死亡下降

在成年人组别,非药物干预措施更多作用于减少伤害带来的死亡,主要指交通事故。

出行大规模减少,导致青壮年群体交通意外死亡显著下降;社交距离拉大、社交活动的降低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导致其他传染病的传播受阻,从而使一老一小的死亡率也随之下降。


图4 在初始污染程度更高、初始健康水平较差的地区,该措施能减少更多死亡


毫无疑问,严格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经济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从健康的角度看,因其在短期内显著改善了环境质量、限制了交通和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竟意外降低了人群的总死亡率,而且截至2020年7月底的死亡率并未出现反弹。


空气污染、交通事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是影响死亡的重要因素


该研究结果证明,空气污染、交通事故、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是影响死亡的重要因素。在已经几乎全面放开的当下,如何继续合理控制环境污染、降低意外伤害、提升公众卫生意识,不仅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


最后,该文也指出,虽然严格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可能会让经济在短期内陷入困境,但这一抗疫策略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高健康成本。


英文摘要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coronavirus disease-19 (COVID-19) public health policies on non-COVID-19-related mortality are unclear. Here, using death registries based on 300 million Chinese people and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esign, we find that China’s strict anti-contagion polici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significantly reduced non-COVID-19 mortality outside Wuhan (by 4.6%). The health benefits persisted and became even greater after the measures were loosened: mortality was reduced by 12.5% in the medium term.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eople’s behaviours (for example, wearing masks and practising social distancing) and reductions in air pollution and traffic accidents could have driven these results. We estimate that 54,000 lives could have been saved from non-COVID-19 causes during the 50 days of strict policies and 293,000 in the subsequent 115 day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virus countermeasures not only effectively controlled COVID-19 in China but also brought about unintended and substantial public health benefits.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获取方式  

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报告PDF版




成果发表 | 何国俊等:Review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文字实录 | 刘守英&何国俊:体制秩序与经济绩效 | 青木论文奖系列高端讲堂

青木学者 | 何国俊  空气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一系列研究的总结

讲座实录 | 何国俊:“曲意逢迎”与工作绩效:来自大规模田野实验的证据


同步关注CIDEG自媒体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大学CIDEG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